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 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6
(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1.概念的提出 ◆ 1760 年 , 俄 国 科 学 家 罗 蒙 诺 索 夫 在 《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 学科名称。
2.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
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第一章 绪 论
1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时期:17世纪以前 2.特点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代表理论: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 联系和协调发展。
10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 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 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 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 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 向多个区域。

(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
• 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空间尺度,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
• 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18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的看法
1.早期的争论
(1)区域学派 (2)部门统计学派
19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26
(三) 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 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 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 动)互相影响。
27
三、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 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重要影响。
四、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14
3.行为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 ◆特点: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 行为的分析。 4.结构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特点: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 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区位形成中的作用。
15
5.文化转向

◆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

◆特点: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
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 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 济区位的变化。
28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 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 问题的贡献
➢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 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开 展相应的研究。
3
3.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 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4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 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 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5
3.代表性著作
21
二、学科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 如下分支学科(图1.2)。
图1.2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22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 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 地理学学科体系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和地理技术学科。
23
(二)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图1.3 地理学学科划分
24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一)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 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 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25
(二)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 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 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
7
二、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特点:研究区域尺度变化 研究企业组织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变化
8
(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1.区位研究 ◆代表理论: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 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廖 什区位经济论。 ◆特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 微观分析。
9
2.区域研究 (1)区域科学
3.全球化研究
11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 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 展。
12
(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1.规范性分析 ◆时期: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 ◆特点: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有关的 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13
2.实证主义分析 ◆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 ◆特点: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 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 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2)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 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形成了自己对经济地理学 研究对象的看法。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 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20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 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资料来源:Blij H J DE, Muller P O .Geography: realms, regions, and concepts.Seventh Edition. 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Inc,1993.281)
29
➢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 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强调经济 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 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31
图1.4 海地(左)的荒山与邻国多米尼加(右)的茂密森林
经济空间现象的关系。
16
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
行为主义 分析
结构主义 分析
图1.1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文化转向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 科体系
一、研究对象 (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
象的看法

(1)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
• 部分;

(2)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