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趋势一、股票市场进展现状二、基金市场进展现状三、债券市场进展现状四、证券经营机构的进展状况第二章我国证券市场进展趋势一、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二、制度创新将全面推进三、产品创新将系列化四、市场组织结构的多元化与专业化趋势五、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第二篇论2018年央行首次加息各方阻碍解读第二章各方专家解读央行首次加息第三章加息如何阻碍股市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历经了十三年跨过式进展,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民经济进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我国宏观经济的连续快速增长,为证券市场的进展制造了良好的条件;证券市场的建立和进展,反过来促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支持了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的进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从而推动了国民经济连续快速进展。

一. 股票市场中国股票市场始于九十年代初,1990年12月19日和1991年7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

自此中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迅速进展了十多年。

截止2002年12月底,境内上市公司从1991年的14家增加到1224家,增长了87倍;市价总值从1992年的1048亿元增加到38329亿元,增长了近37倍;投资者开户数从1992年的217万户增加到6884万户,增长了近32倍;市价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93%增加到2000年的53.77%,2001年证券市场股价大幅度下跌,该比例下降为45%,到2002年末,该比例为37.43%,总市值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和香港证券交易所。

从1991年至今,我国证券市场累计筹资8841.68亿元,其中A股发行筹资4650.25亿元人民币,B股发行筹资46.32亿美元,H股发行筹资204.33亿美元,A股配股筹资2109.2亿元,B股配股筹资3.27亿美元,其他筹资(可转换债券)104.5亿元。

表1:股票市场差不多概况年份GDP(亿元) 总市值占GDP比流通市值占GDP比上市公司数(个) 总股本(亿股) 1998 78345 24.90% 7.33% 851 2526.77 1999 82067 32.26% 10.01% 949 3088.95 2000 89442 53.77% 17.99% 1088 3791.7 2001 95933 45.37% 15.08% 1160 5218.01 2002 102398 37.43% 12.19% 1224 5875.46 图1:股票市场市值占GDP比表2:2002年股票市场的交易、发行情形(1-12 月) 2002年1-12月2001年1-12月同比增幅股市共筹资金额(亿元) 961.76 1199.21 -19.80% 股票成交额(亿元) 27990.46 38305.18 -26.93% 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万户)233.67 849.28 -72.49% 印花税(亿元) 111.95 291.44 -61.59% 发行A股家数(IPO)97 88 10.23% 发行H 股家数16 9 77.78% A股配股家数22 126 -82.54% 在我国1200多家的上市公司中,按行业要紧分布在机械、设备、外表,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批发和零售贸易,综合类等;按地区要紧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市,其中以上海、深圳最多。

表3: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情形总数机械、设备、外表石油、化学、橡胶、塑料金属、非金属批发和零售贸易综合类医药、生物家数691 195 131 116 99 81 69 占比% 56.22 15.87 10.66 9.44 8.06 6.59 5.61 表4:上市公司地区分布情形总数上海深圳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四川(不含重庆)浙江湖北家数665 140 79 70 69 68 61 61 59 58 占比% 54.11 11.39 6.43 5.70 5.61 5.53 4.96 4.96 4.80 4.72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依靠资金推动的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决定大盘的运行方向,目前资金面供应略大于需求。

2002年1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8.69万亿元,同比增长18.5%,每年进入股票市场的新增资金估量可达1000-1200亿,庞大的居民储蓄是股市资金供应的基础,到2003年2月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达10万亿元。

二.基金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从1998年的2家开始试点,到2002年末中国基金业不管是规模依旧品种创新都取得了专门大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设立或筹建的基金治理公司共有33家,其中有5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目前共发行基金71只,其中有54只封闭式基金、17只开放式基金,基金总份额为1362亿基金单位,基金净值为1340亿,基金净值约占A股流通市值的10%,其中2002年就发行和扩募了20只基金(14只开放式基金、6只封闭式基金),基金数量较去年增长39%,基金总份额较去年增长69%。

开放式基金进展迅速,从2001年的3只迅速进展到17只,基金份额由117亿进展到545亿,在短短一年里已接近封闭式基金的份额,且在基金品种创新方面,已显现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基金;开放式基金的收费方式、费率水平开始走向市场化,许多基金公司实施“后端收费”,费率随投资期限而递减,开放式基金将逐步成为中国基金业的主流。

图2:基金规模进展状况数据来源:巨灵信息系统证券投资基金是市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我国最大的机构投资者,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发行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中外合资基金可能获准发行,市场上将显现伞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新品种。

三.债券市场(2)企业债:2002年我国企业债的发行规模从上年度的144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全年共发行12只企业债券,信用级不均为AAA级,期限从3年到20年不等,票面利率全部采纳固定利率的形式。

在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企业债发行显现向市场化走近的趋势,要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发行利率确定市场化,02中移动、02三峡债采纳向投资者配售确定利率的尝试;发债主体多元化,02年发行的企业债中一改以往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的情形,以中国金茂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股份制企业榜上有名;担保主体多元化,商业银行成为担保人;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了超长期债券。

02三峡债成为国内首只20年期企业债。

由于股市的长期低迷,去年以来企业债受到投资者青睐。

2002年发行的三峡债、移动债等供不应求,2003年伊始,企业债连续去年的火爆势头,上海久事债尚未公布发行价格便已显现“买不上,需要关系”的情形,年初正在发行的沪杭甬债据传也是专门难买到,企业债回购交易业务的开展更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专门的企业债和金融衍生产品,可转债具有鲜亮的特点。

通过十多年的探究与实践,专门是自从2001年4月28日《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方法》及其三个配套文件出台以后,国内可转债市场的正式进入快速进展时期。

2002年国内市场发行可转债达41.5亿元,而此前十年境内可转债发行总额仅为52亿元。

《实施方法》出台后上市公司纷纷公布可转债发行打算,其规模达400亿元,尽管这些公司的发行打算还存在变数,但今后几年国内可转债市场进展前景可见一斑。

四.证券经营机构的进展状况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证券公司总数达124家,证券交易营业部2828家,从事证券期货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分不为72、422家。

只有5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超过30亿元,有17家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在15-30亿之间,其余都在15亿以下,平均每家注册资本金为8.42亿元,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总额为1035亿元。

我国券商资产规模偏小、负债率高、数量较多、行业集中化程度低。

而国外闻名的大券商,如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所罗门公司、高盛公司等,资产总额均为千亿美元以上,其中最大的美林集团为2130亿美元。

美国有众多证券公司,大型券商占据支配地位。

在日本,大券商在资产规模、资产治理等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野村证券、大和证券、日兴证券等占居了日本证券业的半璧江山。

在经营业务方面,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范畴狭窄,能运用的金融工具较少,创新意识薄弱。

中国证券市场通过十几年的进展,差不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组成的,较为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在吸引外资、加快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发挥着庞大作用。

但与西方进展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证券市场相比,还专门不完善和专门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1)市场功能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较低;(2)证券市场规模较小,品种单一;(3)市场结构不合理,A股与B股、H股分割市场相互分割;(4)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股权分割,运作不规范,企业缺乏连续进展能力;(5)投资理念不成熟。

第二章我国证券市场进展趋势从进展趋势看,我国证券市场创新将由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共同推进并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创新态势。

一、理论创新酝酿重大突破中国资本市场目前存在的核心咨询题是“理论创新”。

证券市场目前仍旧有理论禁区以及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偏差,从最初的姓社姓资争辩,到国有资产流失,到照搬外国体会等等咨询题,差不多上由于不敢创新所造成。

十六大明确指出理论创新是基础,这是前所未有的,要由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

事实上资本市场进展过程中的专门多咨询题都好解决,然而真正难解决的是认识咨询题,因此理论创新专门重要,只有把那个咨询题解决好,证券市场的稳固进展才有保证。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小平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和“大胆试”精神的指导下创建起来的,是在“十五大”提出的“股份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实现方式”等理论创新指导下进展起来的。

能够遇见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必将在“十六大”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指导下成熟起来。

这次十六大在资本市场理论上有三个专门大的突破:一是要完善爱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爱护。

同时也提出,完善爱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这些创新对证券市场来讲,有利于一般居民积淀的储蓄转为投资,有利于激活庞大的非公有资本再投资,有利于促进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海外资本。

二是确定按劳动、技术、资本和治理等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过去是不承认资本有奉献的,而现在讲资本有奉献,这确实是理论上的突破。

三是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突破了进展资本市场的理论障碍。

虚拟经济的进展还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革命。

通过对经济史的考察,我们能够看到,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进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以推动实体经济进展为差不多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