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脚.
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
一、当前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不严现象仍然存在。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个别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程序规定处理涉税事
宜,客观上给一些不法分子的涉税违规行为提供了机会。如有的日常
巡查走形式,调查走访不深入,工作蜻蜓点水,甚至敷衍应付,给纳
税人偷逃骗税留下机会;个别人员发现税收行为,以简易程序代替一
般程序,打击力度不足,对纳税人未形成应有的约束力;在优惠政策
上,有的纳税人钻政策的空子,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核定双定户税
额,不按照核定程序进行,靠以往经验核定;税收监控不严格,税收
政策宣传不及时,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纳税人少缴税款,也给
不法分子偷逃骗税留下可乘之机。
(二)执法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部分税收执法人员仍存在业务水平不足、职业道德观念淡薄、风
险防意识薄弱等执法能力不足的情形。态度不认真,执法欠规,律己
不严,疏于防,监督不全面,导致执法过错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
少数人员思想觉悟不高,缺乏爱岗敬业意识,工作态度不认真;有的
适应能力差,学习浮漂,不愿钻研,对新税收政策一知半解,跟不上
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的业务能力差,对纳税人的涉税活动不会监
管;有的责任意识差,逃避税收执法监控和考核,对不好控管的纳税
人不纳入正常管理,对该处罚的从轻处罚,或不予处罚,在造成税款
流失的同时埋下了风险隐患。
页脚.
(三)税收执法与税收任务之间存在矛盾。
刚性的税收任务指标弱化了刚性的税收执法,在主客观上造成了
税收执法的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在组织收入第一位思想的支配
下,执法人员把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完成收入任务上,在收入形势不
好的时期和地方,千方百计挖潜增收,严格税源管理;而在收入形势
好的时期和地方则执法偏松,少收或不收,该收的暂缓征收,放松了
日常风险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执法不公,损害了部分纳税人
的利益,影响了税收法治环境。如个别地方政府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
利用与税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所谓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一旦出现问
题,则要由税务部门承担相应执法责任。
(四)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税收征管法》规定,工商、银行、财政、公检法等相关部门有
配合税收执法的义务。但当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运行机制
有待完善,法律责任轻,执法合力不足。个别职能部门从自身利益出
发,不愿配合地税部门执法,甚至存在人为设置阻力的现象,影响了
税收执法效果。有的部门配合时往往讲条件、讲价钱、讲人情,不同
程度制约了执法刚性。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基层地税机关税收执法实践看,上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
税务人员风险意识不足、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方法简单、法制观念淡
薄、监督制约不力以及税收法治环境不优等因素有关。
(一)执法人员对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一方面对执法风险涵和形式认
页脚.
识不足。有的执法人员对执法风险与纳税风险、执行不力、执法的利
害关系仍没有明晰的认识,有时把监督管理与执法风险管理混为一
谈。
(二)人员综合素质滞后于现实需要。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税务人员
的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些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相对滞
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习惯于传
统的工作思维和征管方式,凭感觉、凭经验、凭关系执法而造成执法
错误。二是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导致税收
政策执行不到位,执法质量不高。三是个别执法人员自身道德素养不
高,缺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执法方式简单、随意,执法手段粗暴,
执行程序不到位,引发执法风险。四是有时处理税收案件的调查取证
意识不强,执法中不注重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
(三)税收法治环境影响税收执法。一是当前纳税人的维权意识不断
增强,注重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税收执法人员只要损害纳税
人权益,就有可能引发投诉、信访等事件。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执
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人为设
置税收管理障碍,为涉税事项打招呼,讲人情,影响税收执法,致使
一些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
三、进一步强化税收工作中的法治观念
防控执法风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持续提升基层人员的
依法行政能力,完善落实防和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的长效管理机制,不
断提高地税机关的执法管理水平。
页脚.
(一)进一步树立税收法制观念。基层地税人员应当认清依法治税的
涵,自觉遵守各项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一是突出法制教育。强化对税
务干部的“法治”教育和“执法风险”的警示教育,加强风险管理理
念培训,牢固树立风险防意识,提升风险防能力,将风险管理意识转
化为执法人员的自觉行动,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等意识
和理念,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律底线,保证行政执法权始终在法律
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税收执法人员专业化、法
制化的培训,对税收执法人员强化税收政策培训,不断强化税收执法
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意识,自觉地学法、遵法、守法,
克服执法上的侥幸和麻痹心理,避免因自身工作失误引起的执法风
险。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切实提高税务人员
的业务素质和才干,增强依法履行职责和抵御各种风险侵袭的能力。
四是提升执法水平。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有关证据收集、资格认定和
适用法律法规的实务培训与实地指导,提高税收执法水平。五是完善
考核评价体系。将税收执法容嵌入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和干部考核中,
采用案头考核、实地考核等形式对依法治税、风险防情况进行考核,
对每位税管员落实职责情况逐一评价,督促其抓好职责落实。
(二)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一是坚持重大税务案件审理、
减免税审理、重大事项局长办公会集体审议等制度,对超过一定额度
的审批事宜,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分散和降低执法风险,提高依法
行政工作效能。二是加强税收执法跟踪与监督,建立健全跟踪反馈机
制,确保执法规,准确到位。三是规税收征管、纳税评估、税务稽查,
页脚.
以及其他涉税审批档案资料的管理,规执法程序,进一步提高税收管
理工作质量。四是正确使用并准确填写和制作各种税收执法文书和证
据材料,客观、详实地记录涉税行为的事实、情节及其他证据资料。
(三)进一步加强控机制建设。一是实行严考核、严追究,积极开展
外部评议,应用考核、评议结果,加大激励奖励力度,客观评价执法
工作质量。二是加强税收执法的监督,接收各个层面的监督,同时积
极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群众举报制度。三是坚持开展执法自查周活动。
在每个月份的第一周,对上个月的执法情况进行认真自查,分析监控,
对查出的执法不规的地方,督促相关机构和人员及时整改,进一步降
低执法风险。四是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信息管
税体系,结合各种税收风险点,有效发挥信息化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执法岗位设置相应的预警指标,各岗位
人员对照系统的预警提示,实时进行调查整改,提前预防日常征管工
作中存在的执法风险。五是在对纳税人提供风险提醒服务,在综合分
析风险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纳税风险提醒事项,告知纳税
人数据异常的指标、风险点和可能的涉税违规问题,并建议纳税人自
查自纠,提供相关的原始证明材料,向税务机关主管人员说明情况,
通过纳税人自查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化解税收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