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法律风险分析报告
——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鉴于集团公司近期准备的**新三板上市问题,法务部通过搜集各
类资料对上市公司后期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规范措施作
如下分析,以供借鉴。
一、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
1、信用风险。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主要指的是上市公司各种违
规现象及对承诺“玩忽”的各种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欺骗上市、
假账盛行、虚假重组、债务纠纷不断、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信
息披露内容不实、分红承诺未兑现等。上述问题不仅会破坏上市公司
的信用形象,更有可能使上市公司遭受证监会处罚、面临巨额赔偿甚
至退市的风险。
2、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因上市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
不当使其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因上
市公司的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复杂及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认
识等原因很容易为其带来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资金结构不合理,负
债资金比例过高,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投资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
误,赊销比例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等。
3、风险意识。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管理的重要
环节。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过于自信、盲目乐观等问题,对风险
认识不够,更缺乏有效地风险管理机制,没有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
风险的机制,没有把风险评估管理作为主要管理手段,造成管理层在
没有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情形下随意决策,从而使上市公司将面临着诸
如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等。
4、内部监督风险。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都存在内部监督体系不健
全的问题,比如企业的监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没有起到真正的
监督作用,或是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而且内部审计只是事后审计,
等公司出现问题后再补救,还有就是内部审计工作不到位,内部审计
人员大多由企业财会部门人员兼任,因而无法正常、有效地发挥内部
监督作用,其结果必然是导致上市公司走向混乱,甚至灭亡。
二、规范措施
1、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主要指完善股东、董事会和经理之间
的激励和约束关系,应推行独立的董事制度,监督公司决策的正确性;
推行积累投票制度和表决权代理行使制度,改善中小股东对决策的影
响力;构建经理人市场,对公司经营层形成竞争压力。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
务风险,相关人员在决策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应充分考虑
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
型进行决策,切忌主观臆断。
3、建立财务风险基金。在损失发生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
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在损失发生后,从已经建立了
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
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
4、进行风险评估,重视风险管理。一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风
险评估流程和制度,把风险管理贯穿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成立专门的
风险管理部门,随时监控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另一方面,要增强公
司内部风险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内部风险管理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责任
感,主观上重视内部风险管理的实施。
5、加强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做到在公司建立独立的审计机
构,明确的划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
同时配备专业知识丰富、职业道德高的专职内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不受干扰,另外还要进行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以确保公司的每个发
展阶段都严谨。
以上为法务部对上市公司后期运营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
规范措施所作的分析,农业项目上市后可根据公司自身情况及时进行
调整,尽量避免因公司内部管理问题所造成的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