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教学课件
一、民事主体的概念
民事主体,它是指依照民法规定,具有参
Hale Waihona Puke 与民事法律关系的资格,并以自己的名义
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 事义务的人。
二、民事主体种类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有关法律的规 定,民事权利主体分为下列基本类型: 一自然人。 二法人。 三非法人组织。 四是国家。
第二节
(一)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能
够一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资格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智力正常的人是成年 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 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 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 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 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 事行为能力人。
行为
原无产生某种民事后果 的意识,但却引起某种 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 更、消灭的事实行为
课后练习思考题
• 1、甲为九岁小学生,一日在放学回家的路 上捡到一旧金表,随即准备送交公安局。 不巧,在乘去往公安局的公交车上被乙将 金表窃去。乙请工匠将金表进行装饰后以 高价售予丙,并已经交付。丙不日病故, 由丁继承丙的遗产(包括金表)。试问: 本案中发生了那些法律关系?经过怎样的 变动?引起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分别 是什么?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 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 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 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 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辨认 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 人代理民事活动
1、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
大树300米远的高地,甲女准备下船,乙男说:“钱还没
付呢”甲女答:“出门太急,没带钱”乙男说:“不给钱, 我在送你回去”甲女答:“我给你打个欠条吧”甲女上岸, 洪水过后乙男去甲女家要钱,甲女说钱不给,乙男向法院 起诉
案例
甲老太还邻居200元钱时,楼道口有人乘凉
就站着和人答话,突然从窗口扔下一菜墩
违反公序良俗的类型
国家公序(如,避税) 婚姻家庭(如,家庭暴力,婚姻法32A) 性道德(婚姻法46A,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 损害赔偿责任) 射幸行为(如,外围六合彩) 经济秩序(如,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 违反消费者、劳动者保护行为 暴利行为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四)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五)遵守法律和当的政策原则 法律和国家政策的关系
法院判决
• 法院认为,虽然承诺的目的在于防范 丈夫旧病复发,以维护婚姻,意图无 可厚非,但契约直接以丈夫的行动自 由为标的,对其进行人身限制,违反 善良风俗,违背了婚姻道德的本质, 契约无效。
四川省泸州市:轰动全国的案子
• 一名姓黄的男子将自己的全部遗产都留给 情人(张某)而没有留给自己的结发妻子 (蒋妻),但由于蒋某把持了所有的财产, 张某将蒋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兑现遗嘱财 产。 • 如果你是法官,如何判决?
正好击中甲的头部,甲当场昏死,邻人急
忙将甲送医院,经过15小时的抢救无效死亡。
甲的儿子赶快回去找菜墩,这时菜墩已不
翼而飞。问:谁应该承担责任
案
例
【案情】何某有一栋可眺望海景的别墅,当他得知有一栋大楼将要建设,从此 别墅不能在眺望海景时,就将别墅卖给想得到一栋可以眺望海景房屋的张某。 【问题】何某的行为违背了民法___原则
(1)原则须得法定代理人的允许 (2)例外无须得到法定代理人的允 许
纯获法律上利益的法律行为 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法律行为
2、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能力
无行为能力人的法律行为无效 但纯获利益的除外
第三节 监护
• • • • • 一、监护的概念与意义 二、监护的类型 (一)法定监护 直接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 对于未成年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 成年的兄、姐;其他近亲属 • 对于精神病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其他近亲属 • (二)指定监护 (三)委托监护 • (四)遗嘱监护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民事法律关系的 基本原理,了解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 事责任的概念及内容。
• 思考:什么是法律关系?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
概
述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发生
的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内容的社会关 系,是由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在法律上的 体现。
【本章实训】
案例分析二
刘甲系河南省台前县某村村民----------
第二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 • • • • • 思考:什么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1、甲租用乙的房屋,后来乙将房屋买给丁,甲与乙租赁合同未到期,乙让甲 腾房,甲不同意,发生争议。 2、甲税务员到乙饭店收税,乙人为多收了,拒不交认为多收的部分,发生争 议。 3、国家发行国债,自然人甲购得一部分,因为利息计算发生争议。 4、甲同学邀请乙同学吃饭,约定好晚6点在某饭店,甲为了表示诚意,提前 在饭店点了一桌丰盛的饭菜,6点准时上菜,结果乙没来,为此甲损失了800 元,发生争议。 5、工商部门因为甲饭店的卫生不合格,而吊销了饭店的营业执照,甲饭店认 为处罚过重,发生争议。 7、某大学生到超市买东西,被怀疑偷东西,而被搜身,引发争议。 8、公务员小李去商场卖办公用品,与商场发生争议。 10、甲法人与乙法人订立电脑买卖合同,因履行而发生争议。 11、甲与乙离婚,法院将5岁的女儿判给乙抚养,某天,甲到女儿的幼儿园将 女儿接走,并藏起来,不让女儿与乙见面。发生争议
小包经过此地,甲突然窜出将女子强奸并抢走手提包逃窜。
女子惊恐过后到派出所报案,然后回家。发现自己被抢的手 提包在自家客厅放着,明白刚才所发生的一切系丈夫所为, 发生争吵,事后双方和好。他们认为强奸的是自己妻子,抢 的手提包是自家的财产不构成犯罪。于是第二天,二人到派
出所说明情况要求撤案。但公安机关还是逮捕了甲。
二、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与消灭 的原因——民事法律事实
• 1.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是指引起民事法律
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或客观现象。
• 民事法律事实的特点:客观性与法定性
•(三)民事法律事实
•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 消灭的客观情况
民事法律事实
事件 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以产生某种民事法律 后果为目的的合法行 为,即民事法律行为
A、自愿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B、等价有偿原则
D、 平等原则
案例
• 在德国,一个好色男人经常趁出差或旅游 时偷情,气急败坏的妻子提出离婚。在丈 夫承诺“今后不单独进行业务旅行或娱乐 旅行”后,妻子撤诉了。此后,大概因为 丈夫旧病复发———原文未具体交待,这 是我的合理推测———又单独旅行,妻子 请求法院强制丈夫履行承诺。 • 如果你是法官,如何断案?
父母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祖父母、外祖父母
父母已经死亡或 者没有监护能力 没有右列亲属的,由 未成年人的父、母的 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 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 会、村民委员会或者 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兄姐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 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 任,经未成年人的父、 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 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关于胎儿利益的保护
胎儿利益的保护主要在继承和侵权方面
我国不承认胎儿有权利能力,但考虑到胎儿出生
后即为婴儿,即民事主体,所以在某种情况下有 法律另行规定给予保护。
《继承法》28条: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
继承份额。胎儿出生后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 照法定继承办理。
二、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章
民事主体
引例:一天,9岁男孩王某将妈妈为其保存 的压岁钱500元偷偷拿出,到一玩具店全部 买上了玩具,后被其母亲发现后要求玩具 店退货,女店主据理力争说买卖既不违法 又童叟无欺,又不存在产品质量问题,不
同意退货,后双方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
派出所民警接到110指令后将双方带到派出
第一节 民事主体概述
姓名 权 肖像权 名誉权 亲属权 监护权 身份权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
• 一、 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 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与作用
• (一)民法基本原则是立法准则
• (二)民法基本原则是行为准则
• (三)民法基本原则是司法准则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法特有的、核心的原则.
也是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内在要求。
• • • •
三、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调整对象: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 人之间以及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 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对象概括为两大类:
一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民法调整的调整对象
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生命健康权
人格权 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 身份权
• 分析下列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甲与乙签订买卖房屋的合同,乙是买受人。 2、甲在孤儿院收养了乙女孩。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 消灭
• 一、含义 • 1.民事法律关系发生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 出现,民事主体之间形成民事权利义关系。 • 2.民事法律关系变更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实 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了变化,包括主 体、客体和内容的变更。 • 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民事法律事 实的出现,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终结。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1、法律关系与社会关系 2、法律关系的共有特征:强制性、国家意志性、 普遍性
3、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有特征:平等性、权利和义 务对等性、经济补偿性、意思自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