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个人工作计划篇一:城管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构筑生态宜居高地,奋战300天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部署,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区”为目标,着力两个创新,着眼四个拓展,狠下六个功夫。
牢固确立“科学、精细、长效”管理理念,探索完善人性化管理,着(来自: 小龙文档网:数字城管个人工作计划)力建设责任城管、数字城管、品质城管、和谐城管,努力实现城管工作有新突破、新发展、新绩效,让市民在城市管理中得到新实惠。
二、总体目标创建国家级卫生区、卫生镇、市级卫生村,坚持突出重点、整管并举、注重长效,确保城区洁化、绿化、亮化、序化,在市综合考核中实现“保三争一”的目标。
三、工作任务(一)着力“两个创新”,努力实现城管工作有新突破一是创新体制。
树立“大城管”理念,进行资源整合,区组建集数字化城管、监督考核、应急指挥、信息化建设、信息公开、远程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指挥中心,建立起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信息网络通信为支撑的综合指挥平台,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利用网络监控设备和城市管理信息员队伍,对城区实施“万米网格”化“无缝隙”精细、长效管理;按照“一案三制”的要求,做好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建设,组织培训好各类应急队伍;实施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全覆盖的网络远程教育;遇有紧急突发性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事件的类型,危害的程度、等级,启动相同级别的应急响应,保证区领导了解全面真实的情况,实施不间断的指挥。
二是创新考核。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围绕“高水平、高素质、高效能”的目标,建立考核组织,组建考核队伍,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制度,将创建“国家级卫生区”测评体系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城市管理工作中,按照“管理数字化、绩效考核化、讲评经常化”的思路,制定常规考核办法、专业考核办法与实施细则。
采取“四加一”考核法,(即:社会考核、常规考核、专业考核、综合考核,和每月一次讲评会),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着眼“四个拓展”,努力实现城管工作有新发展一是拓展城区保洁范围。
实现三个延伸,即:从主干道路和窗口地区向背街里巷道路及无物业管理的旧楼区延伸;从规范化城区向“城中村”、“村中城”延伸;从环内城区向环外延伸,推进环卫清扫保洁全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
提升管理等级,在XX 年检查考核基础上,增加道路分类管理考核数量,完善道路分类保洁考核评分标准,进一步细化量化保洁要求,主干道路、次支道路、里巷道路要分别保持20小时、16小时、12小时以上清扫保洁作业。
要提高保洁水平,主干道路要从清扫向清洗迈进,提升清洁度,确保道路平均清洁度90%以上;要从传统的人工清扫向机械化清扫迈进,提升机扫作业率,确保40%以上;推进城市保洁从地面向临街立面和水面拓展,使所有新增道路和改善后的背街里巷、整治后的河道全部纳入保洁范围。
二是向数字城管拓展。
年初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城管队伍的组建与培训,抓紧编制数字化城管事件、部件的信息数据库,完成日常信息化管理。
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完成一期建设,把环内中心城区、天穆镇、北仓镇、新村街、集贤街实施道路分类保洁的区域纳入数字城管范围,使数字城管覆盖范围达到30平方公里。
同时加快二期建设,把环内64平方公里区域全部纳入数字化城管范围。
初步构建数字市政、数字环卫、数字执法三大综合平台。
建立“备货制”,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率,努力实现新跨越。
三是进一步拓展河道管理。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完善区河道管理、保护机构制度和建设,实施河道长效管理,初步建立统一管理、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严控污染源,改善水循环,修复水生态,逐步实现河道“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目标。
四是进一步拓展垃圾管理。
深入开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调研工作,提出管理的办法措施。
制定鼓励政策,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收集,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量,促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按照清洁、生态、景美的要求,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搞好废弃物中转站建设,节约填埋场空间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环境效应。
进一步抓好计量监管,着手研究建立垃圾量在线监控及动态分析系统,加强垃圾处置行业监管,制订垃圾处置应急措施,提高应急能力。
(三)狠下“六个功夫”,努力实现城管工作有新绩效1、下功夫搞好综合治理。
在巩固两个“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确保41条市考核道路达标的基础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属,集中优势兵力,采取有力措施奋战300天,以歼灭战的形式,重点对京津路、延吉道、辰昌路、高峰路、果园南道、北辰道、铁东路、曙光路、安达路、顺义道、宜梦路等进行彻底治理。
做到无违法占道经营、无违章占道停车,无车辆运输撒漏,无违法设置广告,无市政设施缺失,无卫生脏乱死角等“十无标准”,全面提升我区市容环境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使城乡面貌发生更大的变化。
努力打造一个精品街道,创建一个市级卫生镇(双街镇)篇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深圳市被建设部列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试点城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实现城市“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加快建设“和谐福田、效益福田”的步伐,不断推进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根据《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意义福田区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重点开发和建设的城区,随着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的信息化管理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数字化城市管理能够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能够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能够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的职能转变:能够实现城市管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使政府能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二、实施范围和建设目标一)实施范围1.地域范围:根据市里的统一规划,在福田区内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福田辖区。
2.对象范围: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对象的范围:①第一阶段建设以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XX)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等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主,以及我市新增加的30种部件19种事件。
②第二阶段建设新增加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两大类事件和相应部件。
二)建设目标1.第一阶段目标: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通过实施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配套建设,实现福田区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
开展与市级系统对接,构筑一个市区统一数字城管综合平台。
实行指挥、监督、执行适度分离,创新福田区城市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2.第二阶段目标: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实现区内各职能单元的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流转交换。
推进以块为主的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左右关系,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
实现我区城市管理、城区安全和社区服务方面信息资源和通信手段的整合与共享。
三、建设时限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一阶段建设工程应于XX 年6月28日前建成并投入运行,并于7月份接受建设部验收。
第二阶段建设工程计划在第一阶段工程完成后展开。
四、建设内容第一阶段: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包括:与市局对接的综合平台、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监督指挥体系、自动评价机制、区级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工程建设、区级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
1.与市局对接,构筑一个城管综合平台。
该平台是指由市城管局牵头建设的深圳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信息釆集手段和网格化基础信息管理,随时、随地连接到统一的管理部门,并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与共享,2.统一的城市部件普查。
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通过对福田区城市部件进行全面普查,建立福田区城市基本部件数据库,综合使用行政区划分、地理网格、位置顺序三种编码结合方法,对部件进行系统编码,并在网格中实行精确地理定位。
3.建立监督指挥体系。
加强统一管理,建立监督和指挥机构,对己有的城市管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
区级城市公共管理监督指挥体系具体处理日常性的城市管理事件与部件问题。
4.建立自动评价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5.区级数字城管数据交换平台建设。
借助数据共享与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配套设施建设。
包括区级网络硬件、监督和指挥中心、机房工程建设等。
第二阶段:开发建设福田区社会管理应用平台,与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平台对接。
实现区内公共服务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和社区服务各专业部门之间的信息同步和协同工作等。
五、项目组织领导机构(一)成立深圳市福田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的组织领导。
组长:杜玲副组长:张仁利成员:杨柳(区应急指挥中心)李健盛(区发展计划局)廖吉安 (区科学技术局)蔡传松 (区财政局)谷廷兰 (区司法局)杨毅 (区人事局、区编办)黎德良 (区劳动局)刘光滢 (区建设局)李雷鸣 (区文化局)蔡转弯 (区计划生育局)黄勇 (区审计局)麦振新(区监察局)陈明达(区环境保护局)谢作正 (区统计局)胡敬东 (区城管办、区城管行政执法局) 朱建伟 (福田公安分局)黄漫娥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陈慧明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张学凡 (区建筑工务局)洪存伟 (区重建局)冯流看 (区政府采购中心)林穗平 (工商局福田分局)罗伟国 (公安局交通局福田交通大队)李生伟(园岭街道办事处)陈佳维(南园街道办事处)刘炳强(福田街道办事处)陈伟明(沙头街道办事处)赖莲凤(梅林街道办事处)黄锡武(华富街道办事处)曾湘建(香蜜湖街道办事处)周运昌(莲花街道办事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办,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办公室主任由区城管办主任胡敬东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区城管办副主任杨沾吉同志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区计划局、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采购中心各派一名同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