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一、水体环境
鳜鱼、饵料鱼等水生经济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离开水,就像人类失去大气一样
无法生存,所以说水环境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水源、池塘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商
品鳜的产量和质量。
⒈水源
养殖场应有充足的水源、良好的水质供给。鳜鱼主养池放养密度相对较高,又必须有足
量的饵料鱼供应,排泄物比常规鱼塘要高得多。池水溶解氧量往往较低,水质容易恶化,易
导致池鱼严重浮头。如无法及时加注溶氧量高的新水,易造成泛塘,引起池鱼大量死亡。增
氧机虽可防止泛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质。
水源以无污染的江河水、湖水或大型水库水为好。这种水溶氧量较高,水质良好,适宜
于鱼类生长。使用井水时,可先将井水抽至一蓄水池中,让其自然曝气和升温,通过理化处
理后也可作为水源。
总之,应确保水源水质的各项指标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
水养殖用水水质》中淡水养殖水源应符合GB1167的规定,最大限度地满足鳜鱼对水质的需
求,使鳜鱼在相对优越、安全的条件下快速育肥长成。
⒉水质
养殖用水水质要求pH为7~8.5,溶解氧量在连续的24小时中,16小时以上应大于5
毫克/升,其余时间不得低于4毫克/升。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89.25~142.8毫克/升,有
机耗氧量在30毫克/升以下,氨氮0.1毫摩尔/升,硫化氢不允许存在。工矿企业排出的
废水或生活污水,往往含有对水生动物有害的物质,没有经过分析和处理,不能作为养殖用
水。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
二、土壤环境
池塘的土质以壤土最好,沙质壤土和黏土次之,沙土最差。壤土透气性好,黏土容易板
结、通气性差,沙土渗水性大,不易保水且容易崩塌。养殖池的底质应无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无异色、异臭,自然结构。底质有毒、有害物质最高含量
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中的规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渔业
水域土壤环境质量规定了汞、镉,铅、锌、铬、砷及六六六、滴滴涕的含量限值,其残留量
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
鳜鱼养殖后,所投饵料均为活饵,排出粪便沉积池底,其中大量有机质分解转化消耗大
量氧气,易造成缺氧。同时还会产生氨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鳜鱼生存和生长。因此,
主养池需每年清淤,并保留适量的淤泥(10~15厘米)。这样既可以减少池底过多的有机物
所带来的危害,还能有利于稳定水质,是实行无公害养鳜的重要措施。
三、大气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对大气环境质量规定了4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即总悬浮颗粒物、二
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浓度应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
四、交通与机电
养殖场所不仅需要生态环境和水源、水质条件良好,还需要交通方便、电力供应和机电
配套。交通方便有利于鱼种、饵料和商品鱼等运输,只有电力供应可靠,才能保证排灌、人
繁设备的正常运转,以保障生产发展。
随着鳜鱼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高密度集约化饲养鳜鱼的要求进行人工配合饲
料养鳜,同时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电设备,既
有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推进鳜养殖向工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