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丙烯抗静电剂

聚丙烯抗静电剂

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
摘要:综述了聚丙烯材料添加抗抗静电剂的原因,对静电剂的种类进
行了描述。着重说明了国内聚丙烯抗静电剂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离
子型抗静电剂、非离子型抗静电剂、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的研究进
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介绍了聚丙烯抗静电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
的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聚丙烯 抗静电剂 离子型 非离子型 高分子永久型
正文:PP 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 其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易于
加工成型、产品综合性能优良, 因此用途非常广泛,现已成为通用树脂
中发展较快的品种。尽管PP 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耐热性较
好的抗腐蚀性和电绝缘性,突出的刚性和耐弯曲性,但其也存在一些不
足。PP的高绝缘性(体积电阻率达10^16 ~10^18cm)使其极易产生、
积累静电, 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领域。防止静电的方法, 一是尽量控
制静电的发生;二是尽快将其漏泄掉。因此,聚合物抗静电的方法可以
采用添加导电填料、与导电高分子材料共混、添加抗静电剂等。
一.按化学组成分类
就化学组成而言, 抗静电剂可分为表面活性剂型、高分子永久型
和复合型三个类型。
1.1 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
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可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两个类型。
(1) 离子型抗静电剂
离子型抗静电剂的分子中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亲水基团具
有电离特性, 依据亲水基离子的带电性质, 离子型抗静电剂一般分
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两性型抗静电剂。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包括季铵盐类化合物、各种铵盐类化合物、烷
基咪唑啉类化合物、季磷盐类和季硫盐类化合物等, 其中季铵盐类化
合物最为常见。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对高分子材料的附着力较强, 多数
情况下用作涂敷型抗静电剂使用, 有时也可作为混炼型抗静电剂使
用, 主要适用于聚氯乙烯、苯乙烯类聚合物等极性树脂, 非常适用于
硬质透明制品, 但它也有热稳定性而且对热敏性树脂的热稳定性有
不良影响等缺点, 所以在选择抗静电剂时务必注意。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是烷基磺酸盐、磷酸盐类
化合物, 它们的市场用量较小。工业化品种以烷基磺酸盐居多。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在聚氯乙烯等高聚物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尤其用
于聚氯乙烯时可兼作外润滑油, 在某种情况下可为热稳定体系产生
协同效果, 不会出现类似阳离子强酸根季铵盐损害热稳定性的影响,
但如添加量过大时应适当调整热稳定体系以免导致不良效果 。
两性型抗静电剂的分子内同时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化合物包括
季铵内盐、两性烷基咪唑啉盐和烷基氨基酸等。它们的突出特点是在
一定条件下既可起到阳离子作用又可起到阴离子作用。在实际应用中
可分别与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和阴离子型抗静电剂配合使用。两性型抗
静电剂对高分子材料的附着力较强但是热稳定性较差 。
(2)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与离子型抗静电剂不同,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不具有电离性, 所
以无法通过自身导电来泄漏电荷, 其抗静电效果明显不及离子型抗
静电剂, 但是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热稳定性优异, 一般不对高聚物产
生有害影响, 多数产品无毒或低毒, 因此构成了混炼型抗静电剂的
主流。据统计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约占世界塑料用抗静电剂总量的60%
以上。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包括脂肪酸多元醇酯、脂肪酸、脂肪醇和
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合物、烷醇酰胺、烷醇胺、磷酸酯类等, 其中应
用最广的是脂肪酸多元醇酯、烷醇胺和烷醇酰胺类化合物。
1.2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
高分子永久型抗静电剂按抗静电机理分为亲水性高分子抗静电
剂和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抗静电剂。
(1) 亲水性高分子抗静电剂
亲水性高聚物作为抗静电剂使用是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抗静电
剂领域开发研究的重大进展。所谓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是指分子内含
有聚环氧乙烷、聚季铵盐结构等导电性单元的高分子聚合物。不同于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型抗静电剂, 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与基础树脂是
不相容的, 普通共混方法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因此利用聚合物
合金化技术是保证改性制品具有优异抗静电性、耐热性、抗冲击性的
技术关键, 其重点是提高亲水性高聚物在树脂中的分散程度和状态,
因为它在母体中形成/ 芯- 壳0 结构, 并以此为通路
泄露静电荷。
亲水性高聚物抗静电剂大致包括如下六种类型: 甲氧基聚乙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