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包轶婷)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包轶婷)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 市场集中度分析

2014年11月4日 南京审计学院 12030901 包轶婷 2012级金企2班 2012级工商1班 张福利 教授

学 校 姓 名 班 级 补修班级 学术导师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摘要 中国虽然已经是汽车产销大国,但是虽大却不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颇多,其中市场集中度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而且研究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严重影响了其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并与国外产业相比较,分析其集中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一些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集中度、发展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目录

一、 中国汽车制造业概况.......................................................................................... 1 1.1时间增长比较................................................. 1 1.2国内外汽车企业比较........................................... 2 二、 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 2 2.1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工程型的低进入、高退出壁垒 ................ 2 2.2通过高关税对国外企业构筑高进入壁垒,保护国内市场 ............ 3 2.3市场容量变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下降 .............................. 3 三、 中国汽车制造的未来发展需要.......................................................................... 3 3.1地方汽车产业................................................. 3 3.2新能源汽车产业............................................... 4 3.3政策优化..................................................... 4 四、 结论...................................................................................................................... 4 五、参考文献................................................................................................................ 4 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1 页 一、中国汽车制造业概况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201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同比轻微增加,至87.3%。这意味着,我国汽车业的集中度距官方敲定的2015年规划目标仅差2.7%。根据工信部1月22日发出的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汽车产业被归入其中。

1.1时间增长比较 为了分析中国汽车产业2009~2013年市场集中度在时间方面的比较,选取国内前三位汽车产业销售总量数据,计算其市场集中度并进行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2009~2013年市场集中度 单位:万辆 年份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上汽 270.55 355.84 396.6 411.31 507.33 东风 189.98 272.48 305.86 280.25 353.49 一汽 194.46 255.82 260.14 241.39 290.84 前三位销量总量 654.99 884.14 962.6 932.95 1151.66 汽车销售总量 1367.05 1813.5 1849.59 1749.36 1943.05 CR3 47.91% 48.75% 52.04% 53.33% 59.27% ——数据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CR3(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它用来衡量企业的数目和相对规模的差异,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市场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2 页 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

从表格数据可以分析,虽然CR3每年都在增长,但涨幅并不大,而且前三位汽车产业销售总量的集中度仅为50%左右,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

1.2国内外汽车企业比较 以2013年各大企业汽车销量为例,其中丰田、大众、通用三大品牌年销量远远超过上汽、东风、一汽的年销量,市场集中度较高。

二、中国汽车制造业集中度较低的原因 2.1地方保护主义和政绩工程型的低进入、高退出壁垒 由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还不完善,各地方政府又有较大的投资和经济管理权利,加之我国一直实施产品生产纳税制,为了扩大税收,发展本地经济,地方政府就会选择最有利可图的产业发展;政绩是考核中国地方官员能力和升迁的重要依据,汽车产业具有投入产出比高、关联度高、波及效果强、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一直成为各地方政府首先发展的重点。“九五”期间,共有22个省把汽车作为自己的支柱产业,其结 果是小规模汽车厂的重复建设。这些开工的汽车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3 页 项目,无论经营业绩如何,无论规模如何都会长期存在下去,因为地方政府会采取歧视性政策,以行政壁垒保护,支持本地区落后的汽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高退出壁垒。

2.2通过高关税对国外企业构筑高进入壁垒,保护国内市场 一方面,我国长期对汽车进口实行高关税,尤其以轿车的关税为最高,2001年以前我国轿车进口关税一直在80%-100%,在这种高关税壁垒的保护下,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处于近乎封闭的市场中;另一方面,国家对汽车价格实行控制,使得国内汽车生产企业能以高价格冲淡高成本的压力,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实际上几乎都能够在市场上保持长时期的生存,造成市场集中度低。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退出市场,国有资产重组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那些在市场中居于劣势的企业退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

2.3市场容量变化导致市场集中度下降 一般讲,市场容量缩小或不变会促进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因为大企业会试图加强兼并来争取更大的市场垄断力量。市场容量扩大时,一方面能使市场集中度提高,因为处于更优越竞争地位的大企业常常率先发展,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市场集中度降低,即当市场容量的增长率很高且超出大企业的扩张时,会有大量企业进入,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变,汽车市场需求量大幅度提高,汽车生产企业的扩张速率无法跟上市场容量的增长率,从而导致市场集中度的降低。

三、中国汽车制造的未来发展需要 3.1地方汽车产业 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国内整个汽车产业和市场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必须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而顺势而为。

从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和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在激烈竞争压力下,汽车企业只有将新的生产基地抵近目标市场进行布局,才能维持相对的成本竞争优势,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分析 第 4 页 在城市限购限行举措及中国城镇化战略提速的背景之下,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新车销量的增长点,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消费能力的升级又促使发达地区汽车消费迈向豪华,其他地区汽车消费也全面启动甚至也进入从低端向主流消费的趋势。

3.2新能源汽车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时至今日,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仍缺乏全面、充分的认识。从一般意义上说,新兴产业发展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阶段。新兴产业发展前期以技术创新为主,创业企业(即新兴产业中进行创新的主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产业化所需的新兴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后期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创业企业不断利用新兴技术向消费者提供大批量新产品,从而实现新兴技术的产业化。

3.3政策优化 完善市场机制,消除地区割据,降低汽车产业的退出壁垒,使得汽车产业能够达到充分竞争。地方不完全以地方政绩为荣,而以全民经济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四、结论 中国汽车制造业现状为集中度较低,通过高关税保护国内市场,新能源发展不多样化。国内企业应通过并购等有效方法来形成规模较大、技术前端、服务优良的全面汽车产业,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政策方面,政府应予以支持,宽化产业发展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五、参考文献 1.《2012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5138841. 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http://www.caam.org.cn/ 3.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 http://www.oica.ne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