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志》【地理位置】滨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西南与阜宁县相连。
西与涟水县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县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县相望,西枕204国道,苏北灌溉总渠横穿东西境。
地理坐标:北纬33°43’-34°23’,东经119°37’-120°20’。
【滨海面积】全县总面积为1915平方公里,191333.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667.4平方公里,166740公顷,滩涂面积(主要指:海堤向外与海岸线之间)为38.02平方公里,3802公顷。
全县耕地面积94454公顷。
全县林桑果竹地为56060公顷,林堤占地236.93公顷,城镇居民、工业、交通等非农业占地324843公顷。
全县水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10.85%,其中河流面积13808公顷,占总水面的66.41%,坑塘水面6983公顷,占33.58%。
【滨海人口】滨海位于盐城市东北部,总面积1880平方公里,有115万人口东坎镇面积169.75平方千米,人口221049人。
五汛镇面积152.67平方千米,人口 81562人。
蔡桥镇面积 92.12平方千米,人口 53837人。
正红镇面积145.00平方千米,人口100682人。
通榆镇面积 56.00平方千米,人口 38821人。
界牌镇面积121.94平方千米,人口 72357人。
八巨镇面积 68.93平方千米,人口 47731人。
八滩镇面积111.85平方千米,人口 77620人。
滨海港镇面积138.00平方千米,人口 75971人。
滨淮镇面积134.55平方千米,人口 70684人。
【地理特征】县境地处废黄河、中山河与射阳河之间,全部为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黄河夺淮后,河水经县境渲泄入海,因水流含沙量大,河床淤垫日增,两岸堆堤、圈堤不断加高,又屡屡在堤外筑越堤圈堤,故沿废黄河一带留下无数断续的堤埂。
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始,到清宣统元年(1909)黄河断流止,黄河连年决口,在县境就有22次。
每次决堤,黄水奔涌而出,飞流直下,留下了很多冲槽,如大套乡二堡村附近的绿水沱,坎北乡与界牌乡之间的清水河,界牌、坎北、坎南、东坎镇、陈涛、通榆等乡镇的冲子,以及若干天然深塘,均为黄河决堤造成。
黄水漫滩后则有大量泥沙沉积,覆盖地表,坎北乡的黄泥村、夹河村、张庄村一带积土达4米左右,坎南乡的沙浦村、二层村一带积土2米左右,通榆镇的万岗村、三埝村一带积土1米左右,故县境微地形高低起伏。
但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逐渐由高向低倾斜,最高处大套乡陈李村,地面真高达11米以上,最低的射阳河边洼地,真高仅0.7米。
滨海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
旱涝、霜冻、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
常年年平均气温14.1℃,降水量949.5毫米,日照2236.3小时。
滨海县水资源比较丰富,但可利用水量有限,已利用的系数较低。
县域雨量较为丰富,除蒸发、作物吸收及下渗入土以外,约有26%成为地表径流,排入河沟。
至2000年可利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52313万立方米,丰水年为70765万立方米,平水年为44377万立方米,枯水年为19716万立方米,特枯水年为12082万立方米。
县境海岸线长44.6公里,南至扁担港,北于中山河口,滩涂总面积15400公顷。
其中潮上带面积10666.67公顷,包括高潮线以上4000公顷,高中潮线间2666.67公顷,中潮线以下4000公顷;潮间带面积4733.3公顷。
至2006年年底,已开发利用潮上带10666.67公顷,其中利用潮上带种植粮棉等1866.67公顷,虾、鱼、蟹等养殖4666.67公顷,盐田4133.3公顷。
利用潮间带开发,种植紫菜等133.3公顷,贝类护养666.67公顷,尚有3933.3公顷潮间带有待开发。
【史悠久,人杰地灵】滨海县西部成陆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县境内在清康熙年间就已有多种民间手工作坊,至清朝中期,县境商业已趋繁荣,在明清时期,文化事业已颇有名气。
县境内人才辈出,曾先后出过1名状元、2名进士、8名举人,以及一大批秀才和贡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杰出的工人代表顾正红,一直走在反对帝国主义与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罢工队伍前列,英勇牺牲,永垂史册;建国前后,滨海先后有一大批革命家,艺术家在此留下足迹,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滨海籍领导干部、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中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他们奋斗在世界各地,涉及到众多行业,达1300余人;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经济发展人才,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业绩突出者就达400余人,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着滨海大地,滨海目前已成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和全省唯一的“书法之乡”,享誉海内外。
【行政区划】2007年,滨海县行政区划设五汛、蔡桥、正红、通榆、大套、天场、东坎、八巨、八滩、陈涛、振东、滨海港、滨淮、樊集、界牌15个乡镇,2个经济开发区。
乡镇下辖270个村,27个居委会。
境内驻有江苏省属滨淮农场、新滩盐场。
【气候温和,资源丰富】滨海县地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
滨海是全国著名的何首乌之乡、优质粮棉生产基地县、林业生产大县、草柳编织大县、绿化模范县、科技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工业经济蓬勃兴起,已初步形成纺织、化工、机械、食品四大支柱产业。
“宝福”牌棉纱、“五醍”牌系列白酒、“爱生”牌首乌系列保健食品等名特优产品畅销海内外。
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滨海县西部成陆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县境内在清康熙年间就已有多种民间手工作坊,至清朝中期,县境商业已趋繁荣,在明清时期,文化事业已颇有名气。
县境内人才辈出,曾先后出过1名状元、2名进士、8名举人,以及一大批秀才和贡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杰出的工人代表顾正红,一直走在反对帝国主义与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罢工队伍前列,英勇牺牲,永垂史册;建国前后,滨海先后有一大批革命家,艺术家在此留下足迹,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期间,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滨海籍领导干部、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中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他们奋斗在世界各地,涉及到众多行业,达1300余人;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催生出一大批优秀经济发展人才,他们的足迹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业绩突出者就达400余人,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丰富的文化底蕴,孕育着滨海大地,滨海目前已成中国楹联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和全省唯一的“书法之乡”,享誉海内外。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滨海位于苏北平原,黄海之滨。
滨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与便捷的交通。
境内204国道、省道陈李公路、S327、海堤公路、沿海高速与宁靖盐、京沪、宁连高速联成一体,正在规划建设的连盐铁路将贯穿全境。
通榆运河南接长江水道,入海水道,中山河,苏北灌溉总渠贯穿境内并西接京杭运河,滨海港已成为国家二类开放港口,是苏北沿海建10万~20万吨码头的理想选址;盐城和连云港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大连,沈阳,厦门等城市航线,形成四通八达的海陆空运输体系,成为盐城市乃至苏北交通最发达的县份之一。
优越的区位条件,使滨海融入了上海经济辐射圈。
【政通人和,前景光明】滨海基础设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
滨海县城已初步拉开了“50平方公里面积、能容纳30万~40万以上人口的具有现代品味、人文内涵、生态特色的沿海工商城市”的框架;滨海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其中沿海工业园区荣获十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称号,其承载能力和集聚功能不断提升;天然大型良港——滨海港的投资与开发,将使她成为黄海之滨迅速崛起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
随着滨海新城区,滨海港,滨海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与沿海工业园的纵深开发建设,为滨海的快速发展构建了坚实的发展平台。
滨海人力求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使其成为各类人投资创业,兴业聚财,大展宏图的崭新热土。
打造崭新滨海,建设实力滨海、活力滨海、富裕滨海、靓丽滨海、和谐滨海是滨海人不懈的追求。
滨海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永远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选择。
【天然良港,黄海明珠】滨海港位于江苏省滨海县境内废黄河三角洲海岸,地理座标为北纬34°18†,东经120°16†37‡,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
公元1128年,滨海县海岸早就成为天然良港,历史上曾是江苏、安徽一带为京城和辽东驻军提供漕粮、贡品和补给的重要水上运输通道。
江苏滨海港总体规划已获批准。
1997年1月,省政府批准了滨海港总体布局规划(苏政复〔1997〕12号),滨海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1997年10月开工兴建滨海港一期工程三座千吨级码头,并于2000年初投入生产试营运,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淮河入海道工程、海堤达标治理工程及海堤公路的建设,一期工程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万吨级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并获省计经委批复;翻身河岸线规划通过评审并获省计经委批复;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01年5月将滨海港辟为二类开放口岸,对中国籍远洋船舶开放。
滨海港码头及火电厂、炼油厂、钢铁厂等大型临海工业项目被列入《江苏省“九五”及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盐城市“九五”及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007年,《盐城沿海开发滨海节点规划》、《盐城港滨海港区总体规划》已获盐城市政府批准,滨海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已报江苏省发改委审批。
江苏滨海港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趋势来看:所有经济发达地区都集中在沿海;港口是强壮的经济增长点,滨海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中部,其开发势在必行;从江苏来看:海港建设严重滞后,海岸线长近千公里,迄今为止只有连云港一个中型海港,国家海洋局和江苏省科委在研讨“海上苏东”建设规划时,已将滨海港作为我省的一个新兴港口。
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来看:省委、省政府针对苏南经济不断腾飞,而苏北沿海地区,尤其是盐淮等地区,却成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域中经济发展的断裂带的状况,提出了要加快苏北沿海经济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并制定了“扶贫攻坚”计划,最近又制定了建设“海上苏东”的战略举措。
从淮河流域来看:淮河出海口需要布局港口。
中国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大中河流的入海口都有港口分布,唯独淮河至今还没有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