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建特色课堂文化

构建特色课堂文化

构建特色课堂文化,区域整体推进新课改襄州:构建特色课堂文化,区域整体推进新课改在进行改革初期,一些学校和教师对改革不以为然,处于质疑、彷徨的思想状态,消极应对,行动迟缓。

面对阻力,我们用思想引领,制度保障,典型示范,活动推进、培训提升,逐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坚定了信心。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师生、生生的感情更融洽了,师生、生生关系更和谐了,参与学习的学生更多了,学困生学生信心更足了;新课堂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学习,学生主动、自觉、自主,学生的人性得以解放,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成了师生追逐幸福和收获喜悦的地方。

模式:先“临帖”到再“破帖”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我们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需要像学习书法一样,先临帖,再破帖。

我们不能只在别人的影子里发展,应该跳出低层次模仿的怪圈。

襄阳的“二五五”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教学策略,正是在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等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襄阳实际深入实践摸索后的创新,是临帖和破帖的结果。

“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由原来的关注教师的“讲”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所以确定为以学生“学会”与“会学”为目标。

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都能学会,并且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学策略上“推行六人合作小组”。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要求推行“目标教学”和“日清管理”的策略。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导、学、赛、评、练”五字授课方式,授课方式特意把传统的“讲”这种方式除掉,但并不是不让教师“讲”,其目的是不让教师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

使课堂由教师的“教学传授力”为核心,转变到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为核心。

课堂教学中“导”是主线,“学”是主体,“赛”是组织,“评”是激励,“练”是落实。

“问题课堂”要求将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情景化。

教师精心地将教学目标设计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通过情感的激发,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的热爱,敢于社会担当,树立社会责任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实效课堂”就是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教”与“学”相对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静思课堂”让学生尊重他人,在听他人发言时,潜心静气的深入思考,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随时准备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见解。

“研究课堂”就把课堂作为“研究场”,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当作课题来研究。

实现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教学,促进师生的能力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策略中推行“教学反思”也是其目的。

因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而异,因学校特色而异,“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出的“教学环节”、“教学艺术”,让广大教师借鉴和思考,这两个方面是学校和教师研究的重点,是形成教学特色的重要方面。

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慢,更不能放松教师积极的主导作用。

课型不同,教学的设计方案应不同,要使各种课型的课堂都成为高效课堂,必须加强各种课型的研究,探究出其一般教学规律。

对于“二五五”教学模式,襄州教研室理解是,模式只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和理论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强调模式,而不是唯模式。

开展“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这只是给各学校和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研究课堂教学的平台,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过去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力”,实现国家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目标。

推行课改过程中一定摒弃“死搬硬套”的机械主义,一定摒弃“照葫芦画瓢”的形式主义。

学校和教师可根据不同校情、学情、学科深入地实践研究,敢于创新,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为追求各学科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区教研室组织学科骨干教师积极探索尝试,形成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初中语文展示课基本要求:问题有序、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分块展示、大胆讲解、修正补充、评价提升、合作交流、共同进步;基本程序:出示导学案——组内研讨全部问题(先个人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组分块重点展示(先板书,再讲解)——或质疑问难,或学生评价补充,或教师点拨提升——各小组总结本节学习收获——达标检测,评选优胜。

各学校也探索出了许多不同的教学模式,如区四中尝试的“问题导学——展示互动——达标拓展”三环节课堂教学结构;肖集中学的“三段五层”教学模式;双沟中学“三五三六”教学模式;王河中学课堂教学明确“三主一目的”,遵循“六字原则”,落实“三重三轻”;古驿二中的“预习前置、自主管理”等教学法,这些与“二五五”教学模式一起形成了襄州区域课改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学者型”“一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它的内涵和根基必定是教师”。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襄州教育局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导师指导式和团队带动式研训模式,塑造“开放、共赢、合作、互助”的教研团队文化,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动”的学者型教师团队,让校本教研走向普及,走向常态、走向实效。

开展课题案例研究,积聚群体教育智慧。

课题研究开展遵循“问题即课题、思考即研究、解决即成果”的原则,以教学中的“真问题”“真困惑”为问题库,以“百字教学反思”“千字教学札记”为依托,以《襄阳教研》杂志、《襄阳教育信息网》、《襄阳教研网》为平台,围绕问题立课题,研以致用求实效,课改之花绚丽绽放。

首先建立教师小课题研究问题库(个人反思的问题、与同事交流的问题、学生讨论的问题、来自家长反馈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库申报个人小课题(为什么选此课题、如何研究、预期取得的成果、学科组意见)——教师学习研讨并做好记录(内容记录、学习研讨的启示)——定期开展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与交流(研究进展情况、存在困难与希望得到哪些帮助)——结题报告。

开展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

形成了优质课竞赛、优秀论文、优秀案例的隔年运行机制,努力实现教研制度创新和教研水平提升的双赢。

让教师在多种平台上增长知识、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使课堂充满智慧,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深厚的温暖底色。

2010年是三年一轮的教学案例评选年,10月15日、11月25日上午,经过校级、镇级选拔脱颖而出的近千余名中小学教师在紧张而激烈的气氛中,只准带教材,不得参考任何资料,凭积淀的教学“真功”,现场“比拼”学案设计。

现场学案设计比赛活动旨在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0年是“课堂教学改革开放年”,开展了“校校公开课、天天公开课,人人公开课”活动,使教师的每堂课都经得起推敲和检验,让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教科研、主题研究、集体备课等活动。

点燃教师炽热的教育激情,构建阳光快乐的教师文化。

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科学考核机制,努力营造关心教师,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管理凸显“人本”内涵,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地位”,增强教师事业认同感和集体的归属感,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工作热情。

定期举办文艺活动,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教育氛围,促进教师形成“阳光、健康、快乐”的个性品质和良好风貌,让教师充分享受学校文化,享受生活快乐,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智慧和潜能。

实施骨干引领,发挥优势辐射功能。

采取骨干引领、优势示范的策略,实行“1+n”名师带徒制度,一个名师带动一批教师的学习、研究和成长。

以“三读一赛”,丰厚思想底蕴;以“三学一研”,把握学科前沿;以“三写一评”激发教研热情;以“三帮一带”促进专业成长。

加强校级联谊,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专题合作、专家会诊、主题论坛、教学互访和开放共享等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来,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襄樊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襄州区荣获初中段教学基本功竞赛团体奖第一名。

小学段团体第二名。

张湾镇中心小学张静老师荣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第四名,并被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总工会授予“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荣誉称号。

课堂:从“封闭管理”走向“民主开放”襄州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完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封闭性管理模式,课堂上完全由学生自学、学生讨论与交流、学生展示,教师课堂只做点拨精讲,老师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

教师们都在努力践行着“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的课改理念。

课堂上没有了一个老师喋喋不休,却有了许多位小教师的精彩讲解和表现!课堂的民主开放首先表现在学校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

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听课老师随时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预先通知。

2010年全区确定为“课堂教学开放年”,实施“个、十、百、千”工程,对所有老师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提升教师学科素养和课堂智慧。

“推门听课”营造了各校浓郁的教研氛围,教师组内听课、跨学科听课,走出校门听课在学校已蔚然成风。

课堂向家长和社会开放,让家长到教室听课,看课堂上自己的孩子是怎么在学习、展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家长满意、放心。

课堂的民主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

变“班级授课制”(教师霸占讲台、黑板系统讲授,学生单向而坐,机械被动的听)为“小组合作学习制”(教师融入学生中,学生分组对面而坐自学、互学)。

展示互动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落实这个环节,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平台。

展示平台包括硬件的平台和软件的平台。

硬件平台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的场所,如在教室四周和外面增加黑板,每组或每人有展示的小黑板等,确保每个学生有展示的一片小天地。

软件平台主要是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展示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将第一思考时间还给学生,将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将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将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

怎么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动起来,去思考、去表达、去体验、去认知反思。

襄州推行“六人合作小组”教学策略。

其管理模式:选组长(采取自荐和民主选举方式产生优秀组长)——聘组员(综合考虑组建6—8人实力均等的合作小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起组名(积极向上、凝聚人心)——定组规(共同制订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排座位(小组“整体评价”、“整体迁移”)——会学习(全神贯注听,落落大方的说,字迹工整的写,大大方方展示)——善评价(自评、生评、师评)。

教师对小组实行动态管理,走进小组,指导合作,灵活评价,使每个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听无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如今,襄州课堂民主开放,不再是由教师和个别“尖子生”把持着的课堂,而是全体学生展示的舞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