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老年学概论-邬沧萍第3版-第四章--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第五节 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一、国际上采用过的几个老龄化理念 国际上流行一些应对这些担心的老龄化理念, 即能达到什么样的老龄化,如有保障的老龄化 (安全的老龄化)、健康老龄化、成功的老龄 化、有尊严的老龄化、丰富多彩的老龄化、独 立的老龄化和积极的老龄化,等等。

有保障的老龄化(又称安全的老龄化) 有尊严的老龄化 成功的老龄化 有贡献的老龄化 独立的老龄化
第六节 国际老年学学术活动
现代老年学作为一门科学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但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度中断。老年科学的发展是从 发达国家开始扩展到发展中国家的,现在还处于这一扩 展过程中。老年学的国际学术活动由研究个体老化开始 到研究群体老龄化。自从研究群体老龄化后,老年学就 由纯科学探索变成应用研究和政策研究。 与此相适应,老年学队伍也由少到多。大多数研究者就 不能只关在实验室和象牙塔内,而必须到老龄实践工作 和老年人实际生活中来。
(1)第一次明确把人口老龄化看成世界性的问题。 (2)明确认为老年人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即老龄问题)有 联系也有区别。 (3)第一次明确老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人道主义和发展。 (4)会议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权利应充分地、不折不 扣地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各项政策要充实老年人个人的生活。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5)提出研究老年人的发展问题,以使老年人的潜能能够得到 充分发挥。
“积极老龄化”既包含了“健康老龄化”的 基本元素,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口 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是家庭和社会的 宝贵资源,应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即不断 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
“积极老龄化”概念最早是在2002年由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提出 来的。当时,老龄化的发展进程给西方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社 会支出,老龄问题成为西方社会的包袱。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 西方社会由于难以承受养老的过高支出,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去 机构化”的做法,即让住在医疗机构的老人回到社区,在社区内 开展护理照料。这一做法虽然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支出,但还是无 法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于是,他们对福利政策做 了许多改变,包括削减国家福利、实行福利的多元化、强调个人 责任等等,可这些尝试仍然无法解除西方国家的福利困境。联合 国世界老龄大会提出的“积极的老龄化”思想,给国际社会老龄 工作提供了指导,旨在促使世界各国用积极的精神状态、积极的 应对措施来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压力,变消极应对为主 动应对,趋利避害,以推动世界老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s/blog_5fb475b20102e08o.html
积极老龄化以《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为指导: 在联合国强调老年人独立、参与、照料、自我 实现和尊严五原则的基础上,把健康、参与、 保障结合为一体提出来是顺理成章的。 其二,在经济上论证目前政策上鼓励提前退休 是公共政策造成的。在老年人健康水平逐渐提 升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继续工作有助 于减少养老金支出和医疗支出等。
第一节 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 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突出的特点 是人口激增。战后初期,许多发达国家一度 出现短暂的婴儿潮。 那时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全部关注都在世界人 口的急剧增加上。当时有的学者对人口老龄 化已开始有所认识,但只限于英、美、法等 发达国家。他们已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将来可 能是个影响全局的问题。
这一专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研究人口老龄 化的著作。这本书解释了老龄化的成因和后 果,收集了大量人口转变的历史数据。 这项研究的贡献还在于提出发展中国家也会 出现人口老龄化的观点。这使联合国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不单纯是发达地区面临的问题, 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从而促使联合国人口委 员会开始为研究全球老龄化进行资料和理论 准备。
/system/2011/02/21/0 03772611.shtml
这一理论指出,健康老龄化社会是指一种具有应对人口 老龄化挑战能力的社会。社会有能力化解人口老龄化带 来的消极作用、不利条件,逐步解决因人口老龄化而产 生的一系列问题,使人口与社会包括经济、生态环境、 资源等关系相互协调,使社会健康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健康老龄化社会是老少融合的社会,是不分年龄、人人 共建、人人共享的社会。健康老龄化社会必须以个体健 康老龄化为前提,在实现个体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实现 人口(群体)健康老龄化。
二、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9月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这一理论 认为,老龄化有个体老龄化和人口(或群体)老 龄化之分。个体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人进入 老年以后,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 方面仍保持良好状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 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生 活质量较高,成为一个健康老年人。
第二节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 世界大会
1982年7月26日~8月 6日在维也纳由联合国主持召开。出席 这次大会的有 124个国家的代表团,包括42个由部长级官员率领 的代表团。中国派出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并在会上就中国老龄问 题现状作了发言。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导致 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议 得出的一致认识是老龄问题绝不仅是发达国家特有的现象,今后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无论就规模和速度而言都将超过发达国 家已经达到的水平。会议分别就发展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从政 治、经济、人口、社会等角度进行了探讨。特别着重讨论了在老 龄问题上各国政府应采取的政策和国际合作问题。 具体介绍可参见 /chinese/esa/ageing/1stageing.htm
第四章 国外老龄问题和老年学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1982年之前国际社会对人口老龄化的认识 1982年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行动计划》后续行动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从健康老龄化到积极老龄化 国际老年学学术活动
从“短命”到“长寿”
18世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没有超过35岁 ,许多落后国家甚至不到30岁。 19世纪初,牛痘接种法的发明和推广,使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在 其后来的100年间延长10岁,上升到约40岁。 20世纪初,青霉素和一批抗生素的陆续发现及其所带动的医学进 步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在近100年间增长26岁。
20世纪50年代,人口问题受到联合国和 许多发达国家研究机构及学者的重视。随着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研究的深入和欧洲生育率 调查研究的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 人口老龄化问题。 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的人口专家意识 到人口老龄化的不可避免性,就委托法国著 名人口学家皮撤组织专门班子研究人口老龄 化问题。
大会一致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简称国际老 龄行动计划),明确宣称其目的是:"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人口老 龄化和老年人的特殊问题和需要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 济秩序的行动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 间的技术合作,来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行动计划 共分 4个部分:导言、原则、行动和执行方面的建议。其中《老 年人关切领域》的行动建议共51条,涉及保健和营养、保护老年 消费者、住房和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和就业、教育 等 7个方面。
200年来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发展的历史证明,工业化和科学技术 的进步是人类寿命延长的主导因素。
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 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 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 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 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 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为什么要开世界大会
世界人口严重老龄化,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 是要帮助各国政府和社会进行政策规划,确保老年人继 续各尽其能,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这次大会除回顾维 也纳大会之外,还将通过订正的行动计划,把新世纪的 社会、文化、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实情考虑进去。 订正行动计划的草案题为《老龄问题国际行动战略》, 已送交各会员国。这是一个实用工具,可协助决策者研 拟应付其社会人口变化的对策。战略强调,必需确保国 际及国内的所有政策议程,以及促进社会权利、经济权 利和人权发展的其它重要文件,都要把老龄问题摆在主 要的位置上。
第四节 2002年马德里老龄问题 世界大会
背景:世界人口日趋老龄化:今后50年间, 老年人数大概会翻两番,从6亿人增加到将 近20亿人。今天,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花甲 老人。到2050年,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年 纪较大的人,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 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chinese/esa/agein g/2ndageing.htm
2002年,第二届,国际战略目标,发挥21世纪长寿社 会的巨大潜力,确保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够安全和有尊严 地步人老年,并作为享有充分权利的公民参与社会。发 展中国家:加速老龄化且未富先老,发展的潜力在于老 年人口参与社会。
结果:从“悲观”到“乐观”
所谓传统老龄理念,是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持悲观的思想, 将老年人口作为“负担”、“包袱”,对社会日益老龄化 现象感到恐惧,认为人类社会将面临老人危机和养老保障 制度崩溃的危险。 传统伦理道德观被市场经济价值观所取代,老年人面临经 济上的贫困,身体衰弱,疾病困扰,精神上的孤独、寂寞 和失落,使他们失去传统的地位和尊严。人们担忧尊老、 敬老、养老的风尚改变,老年人失去传统的天伦之乐的晚 年生活,受到歧视,甚至被遗弃。传统老龄理念从老年弱 势群体分析多,从对社会消极影响方面分析多,将老年人 的养生保健作为理想社会的追求目标。
大会的形式
世界大会在马德里的市政大会堂举行,主要任务是商定 《战略》。 大会的工作安排以全会和主要委员会为轴心。与会者可 在全会上就各大主题进行一般性意见交流,而主要委员 会和其它工作组(需要时设立)将负责编写《战略》, 供全会审议通过 。 西班牙政府主办一系列圆桌讨论会,吸引独立专家、知 名人士和在老龄问题上具有特殊利益的群体参加。目标 在于促进各国政府同民间社会就涉及老龄化的重大问题 和挑战开展广泛对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