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质量控制
尿液标本
1、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 2、用第一次晨尿进行尿常规检查 3、随意尿可在任何时间留尿 4、中段尿 令患者先排去开始一部分尿 用一个消毒的容器留34毫升尿,盖好容器 令患者继续排空尿 5、定时混合尿或24小时尿(指导患者计时方法)
6、有些尿标本需要加防腐剂,有些最好放在 冰上或冰箱内 7、不能排尿的患者需用导尿管 8、婴幼儿可用一次性的U形袋,固定好位置 留尿 9、在化验单上注明能影响结果的用药
7、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8、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9、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 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 10、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11、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 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 12、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 血标本
采血部位
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血和静脉血常见成分的区别
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 %) 葡萄糖 钾 1.4 0.9 两者无区别 毛细血管血<静脉血 (%) 胆红素 钙 钠 总蛋白 5.0 4.6 2.3 3.3
磷 尿素
常用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盐 用于血液学检查, 血细胞计数用EDTA二钾盐抗凝 枸橼酸钠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肝素 适用于临床化学分析,需要快速分离血浆时 用于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凝 氟化纳 有弱抗凝作用,通常作为血葡萄糖保护剂
血液病的影响 :
标本变异因素的控制
防止物质分解 防止溶血 防止气体逸出
标本应及时应用恰当的方法送检
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性 建立执行分析前质量保证各项制度
培训执行分析前质量保证工作的人员
明确临床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职责
建立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
分析前质量管理的特点
影响要素并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需要医师,
核实 内容
患者信息(姓名、病历号、病房等)
核查者签名
常规报告
急诊报告
报告 发出
危急值报告
标本检测后应保留一段时间
二、有关试验结果的解释
参考值
危急值
医学决定水平
危险因素
试验的临床意义
参考值
在指明的特定条件下,用特定的方法
所得到的有关试验的生理、生化参数
是解释该试验结果正常或异常的依据
影响参考值的因素
影响途径: 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 药物的毒副作用 对测定方法的影响
几种药物影响举例 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
咖 啡 因
儿茶酚胺明显增加
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
皮质醇增加
儿茶酚胺↑
胃泌素↑
尼 古 丁
皮质醇↑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
免疫球蛋白↓
维生素B12↓
Hct↑
决定于每次的饮酒量和饮酒时间的长短
分析前质量保证 分析中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保证
所有的试验检测要求做到
操作正确 结果准确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在最短的时间内汇报测定结果
试验不应因下列问题而重复
1.试验选择 2.患者的准备 3.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4.试验操作 5.报告的发出 6.临床意义的解释
分析前质量保证
试验 质量 保证
分析中质量保证 分析后质量保证
试验的组合: 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了解器官的功能、 指导合理治疗、 估计预后等。
检测: 试验方法(特异性、灵敏度)
生理因素
一、饮食
二、运动
三、生理节奏
四、应激能力
五、体位 六、药物
饮食 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进食可改变血液成分如: 葡萄糖↑、甘油三酯↑ 胰岛素↑→ 钾↓、磷↓
饥饿 可影响试验结果
肌酐、 尿酸↑、蛋白质、 尿素↓
多数垂体激素↓ → 甲状腺激素↓、 睾酮↓、雌激素↓
应于试验前8~12小时禁食(多数试验)
食物 影响测定过程
吸收到血液中的成分可产生浑浊, 颜色而干扰测定。 有些成分可能参与测定的化学反应 产生干扰。
试验对食物的特殊要求
葡萄糖耐量试验 前三天要给患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 肌酐清除率试验 前不能进食富含肌酐的食物(如肌肉)
精密度:即重复性试验.
灵敏度:是指检测方法分析浓度增量的能力.
分析范围:指使用该法可以测定到准确结果的浓 度范围.
特异性:测定方法只能检测某专一分析物.
干扰:由于标本或试剂中的其他物质干扰该法的 反应,如:脂肪,血红蛋白,胆红素,药物,抗凝剂.
方法的选择和评价
介质效应:标本中除了分析物以外的所有其他组成称 为介质.
血浆和血清常见成分的区别
血浆值>血清值(%) 钙 乳酸脱氢酶 总蛋白 0.9 2.7 4.0 无区别 胆红素 胆固醇 肌酐 血浆值<血清值(%) 白蛋白 碱性磷酸酶 肌酸激酶 葡萄糖 磷 钾 尿素 1.3 1.6 2.1 5.1 7.0 8.4 0.6
常用采集血液试管所含抗凝剂和防腐剂
试管盖颜色
样本对象:性别、年龄、民族、地域、职业、 生活习惯、采取标本的环境和生理 条件、标本采集方法 。 统计方法:样本数量、分布状态(正态或偏态分 布)。 试验方法:灵敏度、特异度等 参考值的可移用性: 用于同样人群、使用同一方法, 本试验室应在使用前用相同方法验证
举 例
运动 的影响
长期运动可导致:
CK 、 LDH 、 ↑ 尿酸↑(男性, 可能因排泄减少) 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内分泌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泌乳素、性激素、胰岛素) (停止运动后数日可恢复正常)
长期卧床
• 血浆蛋白质、白蛋白均明显下降
• 和蛋白结合的物质也有一定的下降
• 尿氮、钙、钾、钠、磷等的排除增加
建立实验室仪器使用程序
仪器要定期检查并经常维护和保养;日保养、
周保养、月保养及年保养.记录当日仪器的使 用情况.
实验室要建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程序;定期进
行仪器的校准(由仪器厂商工程技术人员负责)
分析后质量保证
一、检测结果的审核
要求报告结果:完整、正确、有效、及时
严格的核查签发制度
试验项目、结果、书写完整、 诊断的符合性
粪便标本
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 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 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 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 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 影响,如钡餐造影 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标本处理
标本采出后的变化
血液采出后,细胞还继续其代谢, 标本中 细胞的代谢: 为预防某些变化,应及时离心分 离出血清。 酶的作用 : 血浆或血清中都含有蛋白分解酶, 它可以使蛋白质、酶、含肽激素 降解而影响测定结果。 患白血病时,白细胞代谢率明显升高, 影响大,血小板每增加100109/L, 血清钾可比血浆钾高出0.1~0.2mmol/L。
护士甚至参与和相互配合.
质量缺陷的隐蔽性---并非所有质量缺陷的标
本在分析前都可以发现.
责任难确定性---病人准备,标本采集,分析前
处理,标本容器等因素,追查原因往往存在问 题.
分析中质量保证
检验程序的标准化,规范化 建立文件化的检验程序体系 严格管理与检验质量相关的设施与环境,设备, 试剂与标准物质 做好检验结果量的溯源 全面分析实验的不确定因素等
200
240(秒)
在连续系止血带的期间,血清白蛋白、钙、尿素氮百分比的改变
二、 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
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 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
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
定钾,钠,血糖等
三、 抗凝剂的污染
举例: 如血液污染EDTA- K,会使血 K升高,
Ca和 Mg降低,并使CK、ALP活性降低。
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 使血液相对浓缩。
静脉闭锁1 3分钟内血清成分改变举例
试验 总蛋白 铁 总脂质 胆固醇 AST 胆红素 增加(%) 4.9 6.7 4.7 5.1 9.3 8.4
百 分 比 变 化
16 12 8 4 0 -2 -4
白蛋白 钙 尿素氮
0
40
80
120
160
从立位到卧位时血液成分的变化
试验项目
Hb Hct K Ca ALT AST ALP IgG IgA IgM 甲状腺素 甘油三酯
下降(%)
4(0~17) 6(4~9) 1(0~3) 4(2~7) 7(4~14) 9(6~11) 9(5~11) 7 7 5 11 6
药物 的影响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标本前处理
标本的分离和保留 标本要及时分离,以免细胞内物质渗入血清(浆) 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及时进行处理,采取合适的 方式进行保存 在分离标本中尽可能避免溶血
标本前处理
标本采集后应该及时检测 尿常规应在24小时内完常规成,否则冰箱保存. 血常规的血标本应放置室温,8小时完成检测.
血涂片应在24小时内完成检测.
四、 标本标记错误
五、采血技术
血、尿、便
标本的采集
血液检查
1、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 2、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3、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 4、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5、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6、血液按下列次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 ①血培养管 ②无添加剂的试管 ③凝血试验试管 ④有肝素的试管 ⑤EDTA-K2抗凝试管 ⑥草酸盐/氟化物抗凝管
选择实验 解释
开医嘱
报告 计算 标本 准备标本 测定
准备病人
实验质量保证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