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与战略
销售副总裁
地区利 润中心
产 品 利 润 中 心
美国 香港 上海 广州 深圳 北京 事业部1 事业部2 事业部3 事业部4 事业部5 事业部6 事业部7
市 场 调 查
市 场 预 测
生 产 管 理
技 术 研 究
专业成本中心
案例思考
假设有××计算机软件公司,请你设计出理想 的组织结构。 提示:有如下部门:客户部(市场部)、研发 中心、售后服务部门、财务部、人事部、销售 部等部门,请你详细设计出组织的结构,包括 管理的层次。
1、特点 –矩阵制这种组织结构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 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横 向领导关系的结构 。 –特点:一般是为完成某项特别任务,或为 开发新产品,或为完成某项工程而成立的。 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是变动的。
2、优点
–机动、灵活,使企业中横向和纵向联系紧密; –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共同决策,提高了 工作效率; –不同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助于激发他 们工作的积极性。
院长
研究部主任
护理部主任
住院部主任
门诊部主任
保健部主任
职能部门化组织
3、产品部门化
– 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 将生产某一产品的有关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 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 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 – 优点:①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 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②每 一个产品部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 担利润责任,这有利于总经理评价各部门的业 绩;③在同一产品部门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 比较容易;④容易适应企业扩展与业务多元化 要求。
第一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一、企业组织 二、企业组织结构
一、企业组织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由分工与 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 人的集合。具体理解如下: –(1)组织必须有一定的目标 –(2)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合作 –(3)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2、组织设计的步骤
3、缺点
–项目小组的成员的隶属关系仍在原部门,项 目负责人对成员的管理困难; –项目小组的成员是临时组成的,容易产生临 时观念.。
厂长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
A产品负责人 B产品负责人
C产品负责人
矩阵组织结构示意图
立体的多维式组织结构
特点 –又称立体组织,是矩阵制的进一步发展。 –组织结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按产品划分 的事业部,是产品事业利润中心;二是按 职能划分的专业参谋机构,是专业成本中 心;三是按地区划分的管理机构,是地区 利润中心。 对各类产品的产销进行领导的 是由三方面人员共同组成的产品事业委员 会。 –优点:事业部、矩阵制的优点 –缺点:决策过程周期长,费用高 –适应对象:跨国经营、跨地区经营的企业
2、职能部门化。
– 按履行的职能划分部门,被很多组织广泛采用。 按职能划分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组织,而且从部 门的功能变化中可以看出组织目标的变化。 (如图) – 优点: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有利 于节约人力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培训工作。 – 缺点:容易产生部门主义、主管人员目光狭窄 等问题。 – 一般适合较小规模的组织
4、顾客部门化
– 以顾客为对象,根据不同顾客群的需要设立部 门。顾客部门化可以根据顾客在产品品种、质 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 地组织生产,能满足各类顾客的需求。 – 优点:①使企业更好的做到以顾客为中心,能 更快掌握顾客的需求变化,并提供优质服务; ②有利于顾客对企业产品的了解,使其可以方 便的选择产品。 – 缺点:按用户分类有难度,且容易造成忽视或 放弃一部分用户。
第二节 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一、部门化 二、管理幅度 三、组织中的权力分配
一、部门化
1、部门化就是将组织中的工作和人员 组编成可管理的单位。部门化是建立 组织结构的首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其 根本目的在于有效的分工。 2、组织部门化的方法
–人数、职能、产品、顾客、地区、过程
1、人数部门化
– 即单纯地按照人数的多少来划分部门。这 是一种简单的划分方法,在现代社会应用 较少,只是在基层中适用。 – 最典型的是军队中连、排、班的划分和学 校中同一年级的学生分班上课。 – 局限性:如部队中有不同技术兵种的连排 建制,他们难以用人数作为标准。
营销副总裁
零售服务部经理
批发服务部经理
政府机构服务部经理
顾客部门化组织图
5、地区部门化
–地区部门化是根据地理因素来设立部门。由于 一些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组织在管理活动上 受到信息沟通以及交通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各 地区在社会、文化方面有着不同特点,组织在 各地区所处环境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某 些情况下按照地理区域划分部门可以更好地针 对本地区的特点制定管理政策、组织经营活动, 也便于各部门迅速地对本地区环境的变化做出 反映。 –跨国公司或全国性大公司都采用部门化的划分 方法
2、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
– 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简 单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制、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等,主要适应于企业规模较小, 产品品种单一的企业;另一类是复杂的组 织结构形式,如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 矩阵制、多维制等,主要适应于企业规模 较大,产品品种较多的企业。
直线制
1、特点: –直线制是企业发展初期的一种形式,也是最 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简单,无职能部门,决策权集中在业 主或经理手中。 2、优点 – ①结构比较简单;②责任分明;③命令统一 3、缺点 –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 处理各种业务。 4、适应 –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
董事会 经理
总务
人事
财务
技术
事业部1
事业部2
事业部3
总 务
人 事
财 务
技 术
……
采购
生产
销售
超事业部结构和模拟分权结构
1、特点:
–超事业部结构也称执行部结构,就是 在事业部结构的基础上,在总部和事业 部制之间增加一个管理里层次,称为执 行事业部或超事业部。
模拟分权结构
1、特点 –模拟分权制是介于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 之间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适用于生产过程 很难截然分开的连续性强的大型企业。这些 企业由于规模大,不易于采用集权的直线职 能制,而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又不易于 采用分权的事业部制。因此,借用模拟的概 念,把企业分成若干‚生产单位‛,实行模 拟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这些‚生产单位‛ 可以称为工厂,但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
3、优点 – 最高层管理可以摆脱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 而集中精力作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 组织内的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 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 各事业部独立经营,有利于提高组织对外 反应和竞争能力; – 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领导才能的高级管职能机构重叠,构成 管理人员浪费;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 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 间的协作。
– 缺点:①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 才;②每一个产品分部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权 利,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③对总 部的各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产品 分部往往不善于利用,以致总部一些服务职 能不能获得充分利用。 – 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总裁
大型车部
小型车部
电子器件部
美国通用公司产品部门化组织图
– 优点:①责任到区域,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利润 中,每个区域部门的主管都要负责该地区的业 务盈亏;②放权到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殊 的市场需求和问题,总部放手让区域人员处理, 会比较妥善、实际;③有利于地区内部协调; ④对区域内顾客比较了解,有利于服务与沟通; ⑤每一个区域主管都要担负一切管理职能的活 动,这对培养通才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 缺点:①随着地区的增加,需要更多具有全面 管理能力的人员,而这类人员往往不易得到; ②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上 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总部难以控制;③由于 总部与各区域远,难以集中开展经济服务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
主讲人:胡彦蓉 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工程系
4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1 2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组织结构设计中的权变思想 组织结构的发展
3
4
第四章 企业组织与战略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思想 组织结构的发展
2、优点
–能适应现代工业企业生产比较复杂、管理 工作分工比较精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职 能机构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 人员的工作负担。
3、缺点
–妨碍了指挥的统一性,形成了多头领导, 有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当上级行政领导与职能机构的指令发生矛 盾时,下级无所适从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有明显的缺点,因而现 在很少采用。
L—直线机构
L2
事业部制
1、特点: –又称部门化组织结构,最早是由美国通用 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提出的。是一种高度集 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 大型企业,是目前国内外大企业普遍采用 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2、特点
–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产品种类或地区 划分,建立事业部。 –各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的经营,有独立的产品 或市场,实行独立核算,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 利润中心。 –公司最高管理机构负责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 掌握影响公司成败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权; –事业部的经理根据总公司的指示,统一领导其 主管的事业部的工作。
直线制图示:
L1 L2 L3 L3 L3 L2 L3
L ——直线指挥人员
职能制
1、特点: –职能制是19世纪末由美国的泰勒首先提出 的,并在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加以试行。 –特点:①职能制组织结构在各级行政主管 负责人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 协助行政主管从事职能管理工作。②各职 能机构有权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向下级行 政单位发号施令。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 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 上级职能部门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