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副及其分类

运动副及其分类


• 机构自由度F: F=3n-(2PL+PH) 机构自由度F
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的自由度: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的自由度:
F=3n-2PL-PH
机构的自由度取决于该机构的活动构件数目, 机构的自由度取决于该机构的活动构件数目,低副 该机构的活动构件数目 的数目和高副的数目。 的数目和高副的数目。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F>0, 1. F>0,F为原动件数 2. F= 原动件数目 即机构的自由度等于原动件数目
• 绘制路线:原动件 中间传动件 输出构件 绘制路线:原动件⇒中间传动件 中间传动件⇒ • 观察重点:各构件间构成的运动副类型 观察重点:
五. 例题: 例题:
内燃机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一、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1.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 1.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
(构件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 构件可能出现的独立运动)
二.构件的表示方法
• 杆、轴类构件 • 机架 • 同一构件 • 两副构件 • 三副构件
三、运动副的表示方法
• 转动副 • 移动副
• 高副(齿轮副、 高副(齿轮副、 凸轮副) 凸轮副)

四、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 步骤: 步骤:
–分析机构的运动(确定构件数目及原动件、输出构 分析机构的运动(确定构件数目及原动件、 分析机构的运动 件) –各构件间构成何种运动副? 各构件间构成何种运动副? 各构件间构成何种运动副 –选定比例尺、投影面,确定原动件某一位置,按规 选定比例尺、 选定比例尺 投影面,确定原动件某一位置, 定符号绘制运动简图 –标明机架、原动件和作图比例尺 标明机架、 标明机架
• 目的:为了改善构件的受力情况 目的:
②机构中对传递运动不起独立作用的对称部分
• 在该机构中,齿轮3是齿 在该机构中,齿轮3 的对称部分, 轮2的对称部分,为虚约 束 • 计算时应将齿轮3及其引 计算时应将齿轮3 入的约束去掉来计算 • 同理,将齿轮2当作虚约 同理,将齿轮2 束去掉, 束去掉,完全一样 • 目的:为了改善构件的受 目的: 力情况
应去掉! 应去掉! 局部自由度: 2 局部自由度: 机构中会出现这样一类的自由度, 机构中会出现这样一类的自由度,它的存在与否 都不影响整个机构的运动规律。 都不影响整个机构的运动规律。
3.虚约束 个构件组成多个轴线重合的转动副或组成多个方向一致 的移动副时,只需考虑其中一处的约束,其余的均为虚约束。 的移动副时,只需考虑其中一处的约束,其余的均为虚约束。
c)
2 高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 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组成的运动副 点或线接触
齿轮副 齿轮副
凸轮副
高副
运动链: 运动链 若干构件通过运动副联接而成的可动系统
若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相对固定,运动链则成为机构。 若将运动链中的一个构件相对固定,运动链则成为机构。 机构中构件的分类: 机构中构件的分类: 机架(描述运动的参考系) 1、机架(描述运动的参考系) 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的构件) 2、原动件(运动规律已知的构件) 3、从动件
§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一. 概述
• 机构各部分的运动,取决于: 机构各部分的运动,取决于:
原动件的运动规律、各运动副的类型、 原动件的运动规律、各运动副的类型、机构的运动尺寸 确定各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 (确定各运动副相对位置的尺寸)
•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
(表示机构运动特征的一种工程用图) 表示机构运动特征的一种工程用图) 运动特征的一种工程用图 –用简单线条表示构件 用简单线条表示构件 –规定符号代表运动副 规定符号代表运动副 –按比例定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按比例定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与原机械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特性
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与自由度计算
§1 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重 点 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概述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1)探讨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及其具有确定运 动的条件 对复杂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2)对复杂机构进行结构分析,以便较透彻 地了解机构的结构特点 平面机构——所有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 平面机构——所有构件都在相互平行的平面内 —— 运动的机构
§1 运动副及其分类
• 运动副 两构件直接接触并能产生一定相对 运动副: 运动的可动联接 • 接触形式 点、线、面 接触形式:
y
o
x
运动副的分类: 运动副的分类:高副
低副
1.低副 低副
特点:面接触、 特点:面接触、
相对转动或相对移动
回转副(转动副) 回转副(转动副) 移动副 回转副: 回转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只能在一个平面内 转动。 铰链) 转动。(铰链) 移动副: 移动副:组成运动副的两构件只能沿某一轴线 相对移动。 相对移动。
R=2
R=1
结论 平面低副引入2 平面低副引入2个约束 平面高副引入1 平面高副引入1个约束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3 .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公式
设:机构共有N个构件 机构共有N • 活动构件数:n=N活动构件数:n=N-1 • 低副数: 低副数: PL • 高副数: 高副数: PH 未连接前总自由度: 未连接前总自由度: 3n 2P 连接后引入的总约束数: 连接后引入的总约束数: L+PH
三.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1复合铰链: 复合铰链: m个构件(m≥3)在同一处构成共轴线的转动副, 个构件(m≥3)在同一处构成共轴线的转动副, (m 在同一处构成共轴线的转动副 (m- 个低副。 形成(m 1)个低副 形成(m-1)个低副。
(3-1)个铰链 (3-1)个铰链
2 3 5
要正确计算运动副数目
♦ 与其它构件未用运动副连接之前:F=3 与其它构件未用运动副连接之前:
♦ 用运动副与其它构件连接后 运动副引入约束 用运动副与其它构件连接后, 运动副引入约束, 原自由度减少
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R 2. 平面运动副引入的约束R 对独立的运动所加的限制) (对独立的运动所加的限制)
y
y x
o
x
o
R=2
2 5
1
3
4
③两构件某两点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时
应用实例
④两个构件在多处接触构成平面高副,且各接触点 两个构件在多处接触构成平面高副, 处公法线彼此重合,只有一个平面高副起作用, 处公法线彼此重合,只有一个平面高副起作用, 其余是虚约束。 其余是虚约束。
3 A 2
1 A'
例题分析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例: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 并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并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n = 7 pL = 9 pH =1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