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良性前列腺病变
PAH的小腺泡围绕扩张的单纯性萎缩的腺体呈分叶状的结构 特征,缺乏Pca浸润性生长和腺泡背靠背相互融合的表现 PAH上皮细胞缺乏异型性和明显增大的核仁,及粘液、嗜酸 性结晶、胶原小结等与癌密切相关的物质 免疫标记显示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层
3.2.2 萎缩后增 生(PAH)
A.增生小腺泡围绕轻度扩 张的导管呈分叶状结 构,类似休眠的乳腺 小叶,小腺泡排列紧 密,单位面积腺体数 量增多,分泌细胞呈 立方状 B.增生小腺泡围绕扩张的 单纯性萎缩的腺体呈 分叶状结构,缺乏浸 润生长特征 C.增生小腺体上皮细胞无 异型性,无明显增大 核仁及其它与癌密切 相关的物质 D.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腺分泌上皮 AMACR(阴性)
3.1.3 病理特征
腺体增生 *增生的腺体主要是正常的大腺 泡,主要由分泌细胞和基底 细胞构成 *可有腔内乳头、梅花样腺腔及 淀粉样小体和前列腺石 *可出现二级乳头和真性乳头, 腺体可分支、出芽,囊性扩 张,上皮堆积呈假复层 *腺腔内可见浆液性分泌物,腺 体间间质较少
3.1.3 病理特征
间质增生 *为纤维组织、纤维-肌肉 组织或平滑肌组织 *其内腺体减少、萎缩或 消失 *可有CD34、PR标记阳 性的间质细胞增生,认 为该细胞为间质肿瘤的 起源细胞
类似正常 常有
密集 常有
密集 常无
不等 常无
缺乏
不等
不等
无
无
3.2.2 单纯性萎缩(SA)
腺体染色较深,呈嗜碱性(因缺少淡染胞浆) 大腺泡结构,形态不规则,腺泡间有正常纤维和平滑肌分割 萎缩腺泡并不紧密排列,故单位面积腺泡数量不增加 间质或腺腔内有数量不等的炎细胞浸润
3.2.2 单纯性萎缩(SA)
A.萎缩腺泡为正常的大腺 泡结构,分泌细胞胞 浆减少,核浆比增大 B.萎缩腺体腺泡上皮呈立 方状,胞浆减少,核 浆比增大 C.AMACR/HMCK/P63鸡 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间质内平滑肌 细胞AMACR(黑色) D.萎缩的分泌细胞胞浆减 少,细胞核(N)密 集,与基底细胞核不 易区分,核下可见基 底细胞(B),腔面 可见微绒毛(←), 细胞器明显减少,未 见前列腺小体和储存 囊泡
3.2.1
正常 胞浆量 胞浆染色 腔内乳头 腺泡大小 腺泡形状 腺泡密集 程度 间质炎症 间质纤维 化 丰富 浅 丰富 中 -大 复杂的 管泡状 由间质 分割 缺乏
前列腺局灶性萎缩的分类及病变
单纯性增生 少或不等 不等,常较深 缺乏或腔缘呈 波浪状 中 -大 类似正常 萎缩后增生 少或不等 不等,常较深 无或波浪状 小 以圆形为主 单纯性萎缩伴囊性萎缩 少或非常少 不等,常较深 无或仅有少量 突起 中-非常大 圆形 不完全性萎缩 比正常少但比 其他萎缩类型多 浅 无或波浪状 小 -中 不等
A
B
C
D
3.2.4 单纯性萎缩伴囊肿 形成(ASCF)
腺泡呈囊状,部分腺泡直 径大于1mm 腺泡常背靠背排列,间质 明显减少 腺泡上皮呈萎缩改变,扁 平状,胞浆减少,染色浅 很少有炎细胞浸润
3.2.5 不完全性萎缩 (Partial)
腺泡上皮细胞顶部胞浆 减少,而核两侧的胞浆 较多,故比较浅染、透 明 以中小腺泡为主,形状 不一,缺乏明显结构特 征。基底细胞层HMCK 呈间断阳性 部分上皮细胞有轻度增 大核仁 间质缺乏炎细胞浸润
A
B
C
D
3.2.3 萎缩后增生(PAH)
腺体规则,以小而圆的腺泡为主,有分叶结构 增生的小腺泡常围绕轻度扩张的导管分布,类似休眠状态下 的乳腺小叶 小腺泡排列紧密,单位面积腺泡数量增加 部分腺上皮细胞核仁可轻度增大至1.5um 间质有数量不等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3.2.2 萎缩后增生(PAH)
弥漫性萎缩
◆主要由治疗引起,包括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 ◆萎缩病变弥漫分布,萎缩上皮细胞退缩,呈立方状,胞浆明 显减少,核浆比增大 ◆基底细胞存在或增生
局灶性萎缩
◆萎缩病变散在分布,可发生于前列腺任何部位,但以周围 带多见 ◆萎缩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可以完整、也可不完整,甚至消 失 ◆该萎缩不是因雄激素的剥夺或阻断引起,是一组发生机制 各不相同的异源性病变
3.1.4 BPH发生机制
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相对升高,导致雌激 素/雄激素比值升高,促进前列腺两性部增生,即BPH 各种生长因子和生长抑制因子的平衡失调,导致BPH 经过研究,BPH中上皮增生仅占20%,间质占80%,主要是 间质增生
3.2 前列腺萎缩 3.2.1 前列腺萎缩性病变的分类
是指大量噬脂质的组织细胞的瘤样增生 易被误诊为前列腺泡沫状腺癌或治疗后腺癌 前列腺黄色瘤体积较小,约0.5-2.5mm,多为孤立性病灶, 少数多发性 典型组织学特征为泡沫状组织细胞的实性片状聚集,形成边 界清楚的结节,伴条索或单细胞生长 瘤细胞胞浆丰富呈泡沫状,核小而均匀,核仁不明显,缺乏 核分裂和不典型性 缺乏急性或慢性炎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免疫标记:HCK、CK5/6、P63、P504s(-)
3.3.1 前列腺腺 病(AAH)
A.增生小腺泡排列拥挤, 边界较清楚,类似低 级别Pca,有分叶结 构,增生的小腺体中 夹杂少量正常的大中 腺泡,腺腔内有淀粉 样小体,间质有炎细 胞浸润 B.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A HMCK/P63间断阳性 (红色),部分分泌 上皮胞浆及腔缘 AMACR阳性(黑色) C.大量增生小腺泡排列 拥挤,呈腺瘤样增生, 边界清楚,类似 Gleason I级腺癌, 但分泌上皮无明显增 大核仁
腺管腔周围常有增厚的粉红色基底膜样物质围绕,有时也能 看到双层结构的腺体 腺上皮细胞核有轻度-中度不典型性,出现小核仁 腺腔内淀粉样小体消失,偶尔出现粘液,但无嗜酸性结晶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硬化性腺病的腺管周围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围绕, HCK、CK5/6、P63+ 腺病的基底细胞有肌上皮分化倾向, S-100、SMA、 calponin(钙调节蛋白)+
前列腺腺病具有组织结构不典型性,缺乏细 胞学不典型性;HPIN有细胞学不典型性,缺 乏组织结构不典型性;硬化性腺病既有组织 结构不典型性,又有细胞学不典型性
3.3.2 前列腺硬化 性腺病
A.与正常前列腺交界部位, 病变无包膜,与正常前 列腺组织分界不清,条 索状增生小腺泡在良性 腺泡间浸润生长 B.部分区域腺管结构消失, 上皮细胞呈实性条索或 单细胞生长,类似高级 别腺癌,胞浆丰富淡染, 核大,轻-中度不典型性, 少量小核仁,富于纤维 性间质,无平滑肌间质; 小腺体周围有增厚的淡 红色基底膜样物质围绕 C.免疫标记小腺泡周围基底 细胞CK5/6连续阳性 D. AMACR/HMCK/P63鸡尾 酒双染小腺泡周围基底 细胞HMCK/P63阳性 (红色),部分腺泡分 泌上皮细胞AMACR阳性 (黑色)
3.3 前列腺腺病和硬化性腺 病 3.3.1 前列腺腺病(AAH)
前列腺腺病也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 是一种以小腺泡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容易与Gleason1、2 级的低级别癌混淆 腺病最常见于移行带,而Gleason1、2级癌也多发生于此
3.3.1 前列腺腺病(AAH)
腺病体积很小,常只有几mm,直肠指检及B超难以发现, 血清PSA不高 镜下拥挤的小腺体构成边界较清的结节,有分叶结构,其内 夹杂少量正常的大腺泡 腺病上皮细胞核较小,缺乏明显增大的核仁,胞浆透明或淡 染 小腺泡的核和核仁与大腺泡的几乎完全一致,且二者间有移 行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硬化性腺病主要位于移行带,周围可疑局部浸润生长,没有 包膜,但有一个大致的轮廓,不同于癌弥漫浸润生长 腺管增生的同时间质也增生,富于细胞的纤维间质或粘液样 间质为其重要特征,腺管被挤压而腺腔变窄或消失,结构很 紊乱,常看不见平滑肌间质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B
C
3.3.1 前列腺腺病 (AAH) A.增生小腺泡周围有 HMCK间断阳性的 基底细胞存在,基 底细胞呈萎缩状态 B. AMACR/HMCK/P63
鸡尾酒双染基底细胞 HMCK/P63阳性(红 色),腺泡分泌上皮细 胞AMACR阳性(黑色)
A
B
3.3.2 前列腺硬化性腺病
是一种良性非肿瘤性小腺泡增生性病变 通常体积小,只有几mm,常发生于移行带,指检和B超难 以发现,血清PSA不高。 其形态结构与前列腺小腺泡结构的癌相似
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夜尿和尿失禁 梗阻症状:尿路梗阻和排尿困难 梗阻并发症:急性尿潴留、血尿、膀胱结石、尿路感染、肾 功能受损等
3.1.3 病理特征
病理学指标:前列腺质量大于20g或体积大于20ml 通过肛指检诊断BPH具有主观性和不可靠性,目前主要经B 超测量前列腺体积供诊断参考 大体呈结节状,有假包膜形成,切面见大量小囊腔,呈海绵 状,质地视增生腺体和间质的比例而定
3.6 前列腺黄色瘤
与前列腺泡沫状腺癌鉴别 黄色瘤呈实性片状或结 节状结构,边界清楚, 缺乏腺体及腺样结构 黄色瘤细胞缺乏不典型 性,没有明显增大的核 仁 黄色瘤CD68、PGM-1、 PK-1(+),HCH、 PAS、PAP、P63、 P504s(-)
3.7 前列腺梗死和鳞化
3.1.3 病理特征
在BPH中可出现许多特殊的结构和形态。如:非典型性腺瘤 样增生、透明细胞筛状增生、萎缩、萎缩后增生等,应注意 与癌区别 对穿刺标本在没有临床指标情况下不宜随意诊断BPH,应描 述为良性前列腺组织增生 ★穿刺的主要目的是明确Pca,而不是BPH ★穿刺组织常是癌好发的周围带,而不是BHP好发的移行带 ★BPH通过临床、B超、最大尿流量Qmax<15ml/s即可诊 断,无需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