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辨证施治
发表时间:2009-12-14T13:44:42.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占风香[导读] 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占风香 (江西省鄱阳县中医院江西鄱阳 333100) 【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226-02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指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可局限于某部位,也可涉及整个内生殖器,本病属于中医“热入血室”“癥瘕”“痛经”“带下”等范畴。

1 临床表现
1.1 慢性盆腔痛慢性炎症形成的疤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有文献报道20%急性盆腔炎发作后遗留慢性盆腔痛。

1.2 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粘连阻塞可致不孕或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后不孕发生率为20%-30%有文献报道一次盆腔炎发作不孕危险为13% ,2次为36%,3次为60%-75%。

1.3 月经异常盆腔瘀血可致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时可致月经失调,子宫内膜炎常有月经不规则,老年性子宫内膜炎可有脓血性分泌物。

1.4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感疲倦,因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失眠,周身不适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1.5 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压痛。

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呈索条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

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

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2 中医辨证
2.1 寒凝气滞少腹胀痛,冷感,腰骶酸痛,畏寒肢冷,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清稀量多,舌质淡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

2.2 气滞血瘀少腹痛如针刺或长期隐痛,痛处不移,月经不调,经色紫黑,有块,白带增多,头晕倦怠,舌质暗紫,有瘀斑,苔白,脉涩或沉。

2.3 下焦湿热低热起伏,腰酸腹痛,经前或经期及劳累后加重,经行不调,量多,带下黄稠,味臭,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 中医辨证施治
3.1 寒凝气滞治以温经散寒,行气化瘀,方以少腹逐瘀汤加减,例:当归10g 赤芍12g 延胡索10g 丹参10g 蒲黄10g 五灵脂10g 川芎10g 茯苓10g 小回香6g 木香10g 肉桂10g 柴胡10g 苍术10g。

3.2 气滞血瘀治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例: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10g 香附10g 桃仁10g 红花6g 丹参10g 苍术10g 延胡索10g 五灵脂10g 乌药6g。

3.3 下焦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以清热调经汤加减。

例:丹皮10g 黄连10g 生地10g 当归20g 白芍10g 川芎10g红花6g 桃仁10g 莪术10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红藤10g 败酱草30g 苡仁20g。

总结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患者思想压力大,治疗时需患者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节制房事,同时还要配合物理疗法,以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并且配以中药灌肠,疗程要长。

参考文献
[1] 罗元恺.中医妇科学.第一版53—56页.
[2] 林永诚.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752—754页.
[3]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274—27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