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护理学》第三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护理学》第三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2、按体表面积计算 计量(每日或次) =体表面积(m2)*每m2体表面积需要量(每日或次)
(一)药物剂量计算
3、按年龄计算 小儿计量=(年龄+2)×5%×成人计量 4、以成人剂量折算 小儿计量=成人计量×小儿体重(kg)/50
(二)给药的方法
1、口服法 身心影响小。 糖浆、水剂、冲剂、药片捣碎加糖水 2、注射法:三快法 3、外用药 4、其他方法:灌肠、雾化吸入、漱剂等
口腔、咽部和眼结膜、角膜等放在最后 (4)技术熟练 (5)保护和尊重患儿
(三)体格检查
பைடு நூலகம்2、方法 (1)一般状况:
神志状况、发育营养、病情轻重等。 (2)一般测量: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身高、 头围、胸围。
(3)皮肤及皮下组织 (4)淋巴结
(2)一般测量
呼吸、脉搏 应在小儿安静时测量
提睾反射弱、2岁以下巴氏征可(+)。
头部
头颅 大小、有无血肿、囟门(闭合时间、大小、
紧张度)、顶骨枕骨有无软化等 眼、耳、鼻 口腔 麻疹粘膜斑、鹅口疮、杨梅舌、扁桃体
第四节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
二、小儿用药护理
(一)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计量(每日或次) = 体重(kg)*每kg体重所需药量(每日或次)
(2)喂养史 是否母乳喂养,人工喂养以何种乳品、配制、 喂哺次数及量,添加辅食断奶、大小便情况。
(3)生长发育史 体格、骨骼、动作、语言及神经精神发育情况
(4)免疫接种史 各种疫苗是否按时接种,接种后有无不良反应
(三)体格检查
1、体格检查的原则
(1)环境舒适 (2)态度和蔼 (3)顺序灵活
一般安静时: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数呼 吸脉搏
呼吸:小腹起伏,听呼吸音 脉搏:大动脉波搏动,心脏听诊
血压 袖带宽度=2/3上臂长度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2/3收缩压
二、体格检查
(5)头部: (6)颈部 (7)胸部:胸廓畸形 (8)腹部: (9)脊柱与四肢 (10)会阴、外生殖器与肛门 (11)神经反射:新生儿原始反射、小婴儿腹壁、
三、小儿病房
(一)设置
病室:大小两种,窗外有护栏,颜色装饰 重症监护室:与医护人员办公室之间用玻璃隔
断,便于观察患儿 护士站及医护人员办公室、配膳室、游戏室、
厕所与浴室等
(二)护理管理
1、环境管理
光线:新生儿及未成熟儿亮,小儿病室较暗 温湿度:
新生儿:22~24℃,55~65% 婴幼儿:20~22℃,55~65% 年长儿:18~20℃,50~60% 2、生活管理:饮食、衣裤 3、安全管理:跌伤、烫伤、误服误饮 4、感染控制:空气地面消毒、护理前后洗手、探
2. 挂号处、测量体温处、候诊室、诊查室、治疗室、 化验室等
一、 小儿门诊
(二)护理管理 1. 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 2. 密切观察病情 3. 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4. 杜绝事故差错 5. 提供健康教育
二、小儿急诊
(一)设置
抢救室:呼吸机、心电监护、气管插管、供氧
设备、吸引装置、物化吸入器、洗胃用具;各 种穿刺、切开包、导尿包等治疗用具。抢救车 1台,急救药品和物品。 观察室(辐射台) 、治疗室、小手术室 (二)护理管理 1. 急救五要素:人、技术、药品、设备、时间 2. 执行急诊岗位责任制度 3. 建立并执行各科常见急症的抢救护理常规 4. 加强急诊文件管理
视陪伴人员制度
第三节 住院患儿的护理
二、住院患儿的健康评估
(一)健康史
1.一般情况:
年龄:新生儿记录到天数,婴儿记录到月数,
1岁以上小儿记录到几岁几个月。 2. 现病史: 3.既往史
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免疫接种史、 日常活动、既往健康史、过敏史、家族史
3.既往史
(1)出生史 胎龄、第几胎第几产;母孕期情况及分娩方式; 出生时体重、有无窒息、Apgar评分等
第三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概述
小儿医疗机构:
1. 儿童医院:门诊、急诊、病房 2. 妇幼保健院 3. 综合医院中的儿科门诊与病房
一、 小儿门诊
(一)设置 1. 预诊处
设置:设在儿科门诊的入口处,出口设有两条通
道,一条通向门诊候诊室,一条通向隔离室
目的:减少交互感染、及时抢救危重儿 预诊方式:简明扼要问诊、望诊、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