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2 陈亚萍,李庭芳,夏米西努尔.4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诊断差异临床意义的比较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2001,1:8-12.
3 S igurdss on K,S igurdardottir B,S teinss on S,et al.Survival and prognos2tic factors of endometrial cancar patients in Iceland1964-1985:Can at2 tendance at population2based Pap2smear screening affect survival?[J], Cancer,1998,79(2):166-174.
(收稿:2001-05-29 修回:2001-07-18)
3例肾错构瘤误诊原因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南溪山医院泌尿外科 莫宏辉
【关键词】 肾血管; 平滑肌脂肪瘤; 误诊
中图分类号:R73013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9-0460(2002)03-0132-02
肾错构瘤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991年~2000年我院收治10例肾错构瘤,其中3例误诊为肾癌,误诊原因分别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24~56岁,平均41岁;右侧1例,左侧2例;其中1例瘤体直径小于2cm。
腰部疼痛、血尿2例,腹部包块1例: I VP、B超、CT检查均明确有占位现象。
2 结 果
本组3例误诊为肾癌,均行肾癌根治术。
病理报告均提示为肾错构瘤,未见恶变,其中2例脂肪极少,以血管平滑肌为主,1例合并出血。
3 讨 论
肾错构瘤占肾肿瘤发生率1212%[1]。
大多数文献报告是良性肿瘤,赵伟鹏等报告恶性变为1716%[2],陈承志等报告2例恶性变[3];肾错构瘤易出血或自发破裂,出血或自发破裂是其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死亡;陈梓南[4]等报告27例中瘤出血或自发破裂各9例,刘雨[5]等报告8例中3例自发破裂,其中1例因失血性休克死亡。
肾错构瘤误诊率较高。
我院误诊率为30%,薛兆英等报告是2215%[6]。
肾错构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平滑肌及异常血管三种成份构成,含量也不相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无任何症状,部份由体检时发现,B超检查出现密度不均,脂肪与周围组织声相差大,可出现强回声团,而CT显示脂肪组织为低密度值,即负值,B超强回声团及CT负值是肾错构瘤的特征性改变,多数肾错构瘤可作出诊断,但出现不典型B超及CT表现时,如B超低回声,CT中高密度时容易误诊。
孙祥田[7]等报告脂肪含量低及分布是造成误诊的重要原因。
本组2例术后病理以血管平滑肌为主,脂肪极少;瘤内出血、继发感染可掩盖脂肪成分,本组1例,瘤内出血,B超出现中低回声,CT值为正值;1例瘤体直径117cm,CT无法测出其真实密度。
此3例术前误诊为肾癌,均行肾癌根治术。
肾癌中无脂肪成分,肾错构瘤有脂肪成分,是两者鉴别的重要依据[8]。
除了提高B超及CT检测技巧外,可注意几个问题,减少误诊率。
(1)病史长,一般情况良好者。
(2)合并瘤内出血者,Oesterling等报告瘤体大于4cm,51%伴有瘤内出血。
(3)自发破裂者,国内报告自发破裂者多数是肾错构瘤。
(4)肾多个瘤体或双肾瘤体,心肺脑也有瘤体者。
(5)性别,文献报告女多于男,达80%左右。
肾动脉造影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符合率据方玉华[9]报告达80%,值得借鉴。
对于小瘤体直径小于2cm,可考虑薄层CT扫描。
某些瘤体实在无法判断良恶性,可考虑穿刺活检,术中冷冻切片,可减少误诊。
肾错构瘤的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因为它有瘤内出血、自发破裂、恶变等可能。
对于瘤体小,症状轻或无,可密切观察。
手术方法有瘤体剜除、肾部分切除、肾切除、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等。
参考文献
1 袁明远,刘光华,肖湘生,等.CT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
术式选择的意义[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17(12):718.
2 赵伟鹏,沈永立,宋建达,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8,9(6):344.
3 陈承志,周志耀,郑世才,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例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5,6:86.
4 陈梓南,陈文榜,高祥勋,等.肾血管平滑肌肌肪瘤.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6):340.
5 刘雨,董克权,王文成,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附8例报告) [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2,5(19):287.6 薛兆英,刘平,潘柏年,等.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误诊原因及对策[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5(19):287.
7 孔祥田,夏同礼,曾荔,等.肾血管脂肪瘤影像学误诊原因的探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8,9(11):658-659.
8 吴阶平主编.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26.
9 方玉华,宁天枢,杨唐俊,等.肾A造影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87,8(3):143-145.
(收稿:2001-09-18 修回:2001-12-31)
恶性淋巴瘤的肺部浸润
200433 上海 上海市肺科医院 江 平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肺浸润; 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460(2002)02-0133-02
胸腔内广泛存在着淋巴组织,除浅表淋巴结外,肺是恶性淋巴瘤最常侵犯的部位。
临床易误诊。
淋巴瘤肺浸润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肺淋巴瘤仅占原发性肺恶性肿瘤0145%,继发性肺淋巴瘤相对多见,二者的治疗和预后不同。
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不够。
为了加强对结外淋巴的认识,现将本院自1988~1999年间经病理证实为淋巴肺浸润的11例患者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为14~73岁,平均年龄4613岁。
病理标本取得方法:手术探查2例,浅表淋巴结活检2例,经支气管镜活检2例,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2例,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胸膜活检2例。
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霍奇金病(H odgkin Disease,H D)4例,均为结节硬化型。
非霍奇金病(N on2H odgkin lym phoma,NH L)7例。
根据Ne2 les on S等对原发性肺淋巴瘤的诊断标准[1]:(1)病灶局限于一侧肺;(2)无同侧纵隔,肺门淋巴结及胸壁受累;(3)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结无类似病变。
本组11例中有3例可诊断原发性肺淋巴瘤(Primary H od2 kin’s disease of the lung,PH D L),其中2例为非霍奇金病,1例为霍奇金病。
11例中有7例误诊,其中误诊为结核3例,误诊为肺脓疡2例,误诊为炎症、癌症各1例。
临床表现:咳嗽8例,低热4例,气急3例,痰血2例。
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其中3例为支气管粘膜充血,肿胀,糜烂;2例支气管腔内新生物; 1例为管腔受压;2例无异常。
X线表现:大片浸润或肺段叶不张8例;空洞伴浸润影2例,胸腔积液3例。
11例病例的X线表现互有重叠。
8例检查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4例,以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euron2specific enolase,NSE)增高为主,最高达170 ng/ml(正常<14ng/ml),其余为轻度增高。
2 讨 论
淋巴瘤肺浸润以继发性肺淋巴瘤多见,本组11例中有8例为继发性。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肺癌和肺脓疡。
本组11例病例的影像学表现:浸润影9例;空洞阴影2例;胸腔积液3例。
浸润影中有4例表现为斑块或肺不张影。
临床表现为干咳为主,伴有低热,痰血。
淋巴瘤对肺实质的侵犯,可通过支气管—血管鞘的淋巴管,由纵隔淋巴结直接蔓延或直接通过肺门间质扩散,故病变主要集中于支气管周围,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甚至形成厚或薄壁空洞。
支气管粘膜下淋巴丛受侵犯,形成支气管内肿物凸起或不规则环状狭窄,可引起肺不张,但大多数淋巴瘤更倾向于侵犯管壁外肺组织,支气管仍保持通畅[2]。
肿大的肺门淋巴结压迫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