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能的发展及安全利用

核能的发展及安全利用


目前全世界的经济,政治和生活方式都离不开化石能源,但是随着消费量的
不断增加,化石能源储量的不断减少,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替代能源,而能满
足能效高,技术上可行,环保,并且可再生这四个条件的能源并不多。不过有一
种能源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核能。

截至2006年,全世界运转中的核反应堆435座,有29座以上在建设中。美国运
转最多,为103座。法国次之,为59座。日本为55座(1座以上在建设中),
俄罗斯为31座(7座以上在建设中)。
拥有核能发电的30个国家中,由核能供电的份额变化较大。从法国高达占
78%,到比利时占54%、韩国占39%、瑞士占37%、日本占30%、美国占19%、南
非占4%和中国占2%。
现在核能发电站的扩建集中在亚洲:至2006年底建设中的29座就有15座在亚
洲。最近建设的36座核反应堆已与电网联网的有26座在亚洲。印度核能发电所
占比例现小于3%,但至2006年底,拥有建设中核电站的1/4,在建设中29座核
电站中拥有7座。印度的计划更令人印象深到:到2022年将增长8倍,达到电
力供应的10%;到2052年将增长75倍,达到电力供应的26%。75倍的增长意味
着年均增长9.4%,与全球1970~2004年的平均增长率相同。

美国:从GNEP倡导者到实践者
“全球核能伙伴计划”(GNEP)是美国长远的核能战略。它旨在向全世界推广
民用核能技术,并最终找到一种对核废料进行再加工的方法,使

中国核能发展状况:中国的核工业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建立,现已形成比较完整
的核工业体系。八十代初核电开始起步。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压
水堆核电站,1985年3月正式开工,1991年12月并网发电。利用外资和引进国
外成套设备兴建的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机组,于1987年8月开工建设,
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九五”期间有4个核电项目8台机组开工建设,总装
机容量为660万千瓦。它们分别是:1996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二期核电站两
台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1997年5月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
压水堆机组,1998年6月开工建设的秦山三期核电站两台70万千瓦级重水堆机
组,这三个项目均计划于2003年建成投产;于1999年10月开工建设的田湾核
电站两台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预计2005年建成投产。

核电自八十年代初起步以来,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前期准备工作、国产化、
有关法规和管理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为今后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通过6个核电项目11台机组的建设,现已形成基本配套的核动力、核燃料
科研开发工业体系;积累了科研、设计、建设、运行等一整套宝贵经验;培养和
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设计和工程建设队伍,建立了一批
大型实验台架,进行了大量科研攻关和设计研究。通过在建项目的实施,掌握了
较多的设计资料,积累了大型核电站的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经验,国产化能力有
了较大的提高。

在核燃料循环工业方面,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
核燃料循环体系。随着核电事业的发展,核燃料工业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初步形
成了从铀矿地质勘查、铀矿采冶、铀同位素分离、核燃料元件制造、乏燃料后处
理直至核废物处理与处置等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
来,在与国际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引进和开发了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在核燃料生
产的几个主要环节上,实现了更新换代,不仅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满足或基本满足“十五”期间中国核电更大发展的
需求。

1、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地质勘查已为国家累积提交了可靠铀资源储量。
2、铀矿采冶已初步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和原地爆破浸出工艺为主的生产格
局,大幅度降低了铀矿采冶成本,提高了铀资源利用率。

3、铀同位素分离已实现扩散法向离心法过渡,铀同位素分离生产能力能够满足
中国核电发展的需要。

4、核燃料组件制造生产线已为核电站提供了合格的燃料组件,基本实现了
30万、60万、100万千瓦三种容量等级的压水堆核燃料组件的国产化,重水堆
核燃料组件生产线也正在建设中。

5、中、低放固体和液体废物已开始处理和处置,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已经建成并
投入运行,高放废物处理的科研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此外,在核能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已在先进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高温气冷堆
和低温供热堆方面开展了不少工作。

中国现有4座核反应堆在建设中,并计划到2020年扩大近5倍,这将使核能发
电占总电力4%。

中国核能发展前景:
2007年10月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对外发布我国《核电发展专题规划
(2005-2020年)》。根据规划,在未来的13年中,我国将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
核电站。这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规划》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国内外核电发展历程和现状。第
二部分分析研究了我国发展核电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提出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指
导思想、方针和目标。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我国核电发展技术路线、自主化发展
战略、厂址开发和保护、核电建设项目布局和进度安排、核燃料循环方案以及核
电投资估算等。最后一部分详细描述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安排。
《规划》提出,我国的核电发展指导思想和方针是:统一技术路线,注重安
全性和经济性,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
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自主化,
形成批量建设中国自主品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综合能力。发展目标是:到
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
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核电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从现在的不到2%提高
到4%,核电年发电量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
《规划》要求,到2020年,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
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实现自主化,全面掌握
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
站的能力。对于核电厂址的选择和保护,要根据核电厂址的要求、依照核电发展
规划,严格复核审定,按照核电发展的要求陆续开展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应合理
安排核电项目和进度,确保我国核电工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了确保规划内容的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如下保障措施和政策安排:
核电企业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规范企
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将核电设备制造和关键技术纳入国
家重大装备国产化规划,形成设备的成套能力;依法强化政府核电安全监督工作,
加强安全执法和监管;加强核应急系统建设,制定事故预防和处理措施,建立并
保持对辐射危害的有效防御体系;建立和完善核电专业化运行与技术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大力加强各类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待
遇,做好人才储备;对国家确定的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和国内承担核电设备制造
任务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及投资优惠政策。
目前,《规划》的部分内容已经启动实施,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按计划开展工
作。可以预见,随着《规划》的实施,我国核电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核电
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提高,核电装备的自主化制造将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水
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规划》称,新增投产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的选址,将从广东、浙江、山
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城市中优先选择,目前已经在这几个省市确定了
13个优先选择的厂址,国家考虑在尚无核电的沿海省(区)各安排一座核电站开
工建设。
《规划》称,按照15年内新开工建设和投产的核电建设规模大致估算,核
电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总量约为4500亿人民币。这些资金的筹措,原则上按企业
自筹资本金、银行提供商业贷款方式运作。
通过这些核电厂的建设,我国除将在2020年实现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4000万千瓦的目标外,还将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
中国能量需求正在大大增长,而且对每一种能源的需求都在增长,包括核能
发电。有4座核反应堆在建设中,并计划到2020年扩大近5倍。因为中国正在
快速增长,这将使核能发电占总电力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