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
析了2010年3月~2012年12月宜昌市夷陵阳光医院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
切口妊娠5例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结果3例药物联
合保守治疗成功,1例子宫楔形切除保留子宫,1例外院清宫后大出血行全子宫
切除术。结论有剖宫产史的流产病例,应先行阴道超声检查,血モ-HCG的检测,
根据病情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全子宫切
除等治疗措施。
标签:切口妊娠;剖宫产术后;诊断;治疗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增多,切口妊娠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剖宫产术后切口妊
娠由Larsen和Solomon于1978年首次报道,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发生率为6.1%,
本病发生易误诊,如诊治不及时,有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孕妇生命可能,部分年
轻患者甚至需要切除子宫,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故对宜昌市夷陵阳光医院
2010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诊治的5例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诊治作一回顾,
以期为今后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作一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3月~2012年12月宜昌市夷陵阳光医院诊治的
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5例,年龄在20~40岁,孕次为2~7次,均有剖宫产史,均
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时间为6个月~10年。
1.2临床表现 5例均有停经史,1例无阴道流血;3例有少量阴道流血;1
例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不止,行清宫术,术后仍阴道流血不止,提示剖宫产术后
切口妊娠?”收入院。5例中有3例有早孕反应,妇检子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1.3诊断 第1例,年龄20岁,剖宫产6个月,停经50 d,查血β-HCG 6664
mIU/mL,阴道B超情况:子宫下段处见33 mm×30 mm孕囊,孕囊周边见血流
分布,入院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第2例,26岁,剖宫产2年,停经40 d开始
阴道出血,出血20余天,入院查血β-HCG 1620 mIU/mL,B超情况:子宫下段
切口处见以液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大小为40 mm×45 mm×28 mm,向外凸出,
距浆膜层约2 mm,周围见丰富的血流分布,入院诊断:过期流产?葡萄胎?。
第3例,年龄32岁剖宫产6年,停经65 d,阴道出血1 w,血β-HCG 12000 mIU/mL,
B超情况:宫内见孕囊回声,孕囊位置低,B超复查子宫峡部高回声(53 cm×47
cm),周边少量血流信号,入院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第4例,年龄40岁,剖
宫产2次,距最近一次10年,人流7次,停经90 d,期间少量阴道出血,查血
β-HCG 24000 mIU/mL,子宫下段稍向外突出一稍低回声,大小60 mm×40 mm×40
mm,未见明显血流信;在外院行药流后清宫大出血。入院诊断:人流后大出血。
第5例,年龄38岁,停经50 d,门诊药物流产后清宫2次,每次于清宫术后1 w
开始阴道出血,术后阴道B超提示:子宫下段可见20 mm×18 mm混合回声,周
边有少量血流信号;查血β-HCG 1488 mIU/mL,入院诊断:子宫切口妊娠。
1.4治疗过程及结果 第1例B超确诊子宫切口妊娠,甲氨蝶呤(MTX)50 mg
隔天静脉滴注3次,之后米非司酮25 mg,2次/d口服,10 d后在B超监护下清
宫术,见绒毛,术中宫颈峡部纱布压迫止血,出血少,术后45 d查血β-HCG正
常。第2例根据B超考虑流产,葡萄胎,切口妊娠有子宫破裂的可能,立即行
妊娠物切除及子宫修补术,同时MTX50mg局部注射周围子宫组织,术后病理证
实切口妊娠,术后22 d血β-HCG恢复正常。第3例入院行人流术,术中出血200
mL,未见孕囊,复查B超子宫峡部高回声(53 cm×47 cm),周边少量血流信号,
考虑子宫切口妊娠,甲氨蝶呤(MTX)50 mg隔天静脉滴注3次,之后米非司酮
50 mg,2次/d,口服15 d后行B超监护下宫腔镜下电凝切口妊娠组织,术中出
血少,术后随访血β-HCG 90 d恢复正常,B超提示峡部包块缩小。第4例在外
院门诊以过期流产行药流加清宫术后大出血,清宫可见胎物组织,进院处于休克
状态,输血2000 mL,考虑产次多经腹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切口妊娠,
之后随访30 d血β-HCG正常。第5例门诊多次清宫失败,B超提示子宫切口妊
娠,米非司酮50 mg,2次/d,共15 d,中药宫外孕方:川牛膝30 g,三棱12 g,
莪术12 g,桃仁12 g,丹参30 g,赤芍30 g,天花粉15 g,蜈蚣1条,皂角刺
10 g,1剂/d,20 d,随访45 d血β-HCG正常。
2讨论
2.1病因 内膜损伤,局部瘢痕是孕囊种植部位异常的原因,这5例患者都有
2~7次流产史,加上1次以上的剖宫产史,多次手术伤了子宫内膜,不利于孕囊
着床,绒毛部分伸展到切口部位获取血供,从而着床于子宫下段,切口处子宫内
膜因手术损伤,瘢痕裂开或形成裂孔,胚胎通过瘢痕的微小破孔进入子宫肌层。
子宫下段剖宫产后3个月以上的妇女,50%可经阴道超声检测到子宫肌层裂孔及
变薄的现象。非孕妇女子宫切口处有三角形的液体聚积也可证实切口瘢痕裂孔。
多次剖宫产后,瘢痕表面积增加,血管形成少,切口妊娠可能性增加。有学者报
道[1],剖宫产时切口缝合方法及臀先露与切口妊娠之间的关系:臀先露多数是
择期手术,子宫下段形成不良,愈合差。单层连续缝合法,可能会导致术后愈合
不良,发生切口妊娠,所以认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子宮切口妊娠的基础。
2.2诊断标准 阴道彩超是诊断子宫切口妊娠最为直观,准确简便的手段。超
声诊断标准:宫腔内无妊娠囊的证据;宫颈管内无妊娠囊的证据;妊娠囊位于子
宫前壁峡部;在膀胱和妊娠囊之间缺乏子宫肌层组织。囊与膀胱之间的距离<5
mm,最薄者仅1~2 mm。
2.3治疗 主要有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2]。近几年来,渐渐开展了药物、介
入、宫腹腔镜、子宫局部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等各种治疗措施,只有大出血或
其他治疗失败时才考虑子宫切除。
药物治疗后行清宫术,主要药物有甲氨蝶呤(MTX)、米非司酮,中草药等。
甲氨蝶呤是影响细胞代谢的药物,且为常用的有效杀胚药物,是治疗异位妊娠的
首选药物,研究表明滋养叶细胞对MTX高度敏感,可抑制滋养叶细胞的增殖分
裂,破坏活的胚胎组织。米非司酮是孕激素拮抗剂,应用氨甲蝶呤及米非司酮后,
待血β-HCG值下降到一定水平后(<100 mIU/mL),在B超监护下行清宫术。B
超监护下既能清晰显示孕囊或胚物组织的位置、大小及附着点,同时又能监测瘢
痕处肌层的厚度、回声及浆膜层的连续性,能指导器械在宫腔的操作,有效的防
止子宫穿孔,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宫腔镜的发展,提高了子宫切口妊娠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在B超监护
下宫腔镜下电凝切口妊娠组织,不但能直视下彻底去除妊娠残留物,同时可用高
频电凝彻底止血,是子宫切口妊娠的最有效清宫方法[3]。在宫腔镜下清宫术前
予以MTX治疗,待血β-HCG下降至正常或较低水平后再行清宫术,可以有效
地减少术中或术后出血量,提高手术安全性,使得保守性手术获得成功。
经腹或经腹腔镜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有些学者认为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是
治疗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首选的方案。切除瘢痕不仅可以清除妊娠物,还可以
消除瘢痕的微小间隙,减少复发。
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已应用于治疗子宫切口妊娠,适用于阴道大量出血需紧急
止血者,一般和MTX或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联合应用。
本组5例病例,由于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认识不足,第2例及第3例未重视
B超提示孕囊位置低,有种植在切口瘢痕处可能,而盲目的行清宫术,导致术中
术后大出血,之后经过正确的处理和治疗,预后较好,未产生严重后果。第4
例明确诊断,出血多,产次多,年龄过40岁,与患者家属沟通,立即行经腹全
子宫切除术,术后愈合好。第5例药物流产后多次清宫后配合中药杀胚和米非司
酮治疗,出血少,预后好。
2.4预防 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预防,首先要控制剖宫产率,严控剖宫产指证,
加强孕龄妇女的正确分娩意识,对已有剖宫产史的妇女,指导正确避孕,降低非
意愿妊娠,从而减少子宫切口妊娠的发生率。一旦发生妊娠,要根据B超结合
临床症状正确诊断,切勿盲目清宫,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故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子
宫切口妊娠的正确认识,做到正确诊断,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万亚军,覃娴,肖松舒.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实用预
防医学,2004,11(4):284.
[2]Godin PA,Bassil S,Donnez J.An ectopic pregnancy developing in a previous
caesarian section scar[J].Fertil Steril,1997,67(2):398-400.
[3]丁霞,石钢,杨太珠,等.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J].实用妇产科
杂志,2006,05-306-03.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