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销犯罪案件的侦查
目前,中国非法传销的活动日益猖獗,遍布中国各个城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形势已相当严峻。
看着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亲人落入火坑真心感觉难受。
此文将对传销犯罪案如何侦查展开分析以期对中国此歪斜之风的遏制起到一点点作用。
当前传销犯罪活动已经由“传商品”转化为“拉人头”、“传人头”;传销模式从大规模、集中式开始转向为分散型、家庭化;传销分子聚集窝点也更加隐蔽,转入半公开;传销人员外出时以小规模行动为主。
更突出的是,传销组织者对未成功“洗脑”的新进人员不再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目的是让不愿参加者不再举报传销窝点;针对传销案件线索发现难的情况,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要以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标本兼治、确保社会稳定为原则,加强对传销案件线索的规范管理,并主动开展情报分析,进行前期排摸调查,拓展传销案件线索来源。
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现传销案件的线索。
一、被害人或家属的控告或报案
控告,是指经济犯罪被害对象的人身、财产权利遭到不法侵害并在发现犯罪嫌疑人时,向经侦部门进行的告发。
报案,是指发现犯罪的单位或个人向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就了解的案发情况进行告发的一种行为。
被害人或其家属控告或报案是公安机关发现传销案件线索的重要方式。
作为传销犯罪的直接侵害对象,被害人报案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害人被传销组织限制了人身自由。
一般情况下,进入传销组织的新成员都会受到人身控制。
他们的身份证、暂住证、手机、钱财等都会被没收或“代为保管”。
传销组织会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外出也必须是结伙同行,互相监视。
为了逃离传销组织,被害人想尽各种办法,有的假装妥协服从,等待机会逃跑或报警;有的在外出时通过纸条、借公用电话等方式向公安机关或他人求救;有的冒着生命危险跳楼或跳桥,甚至为求脱身失手杀死传销组织者。
另一种是被害人未被限制人身自由。
被限制人身自由的被害人,有可能通过求人帮忙给家里打电话、发短信、寄信件等途径向家人求救;还有一些被害人为了发展自己的下线,也可能主动或被动地与亲戚、朋友联系,诱骗其亲戚、朋友参加到传销组织中来。
其亲戚、朋友一旦察觉是传销行为,为了让被害人离开传销组织,也可能会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传销犯罪活动的被害人大多是被同学、同乡、朋友等以“介绍工作”的名义诱骗加入传销组织的,一旦长时间不与亲属取得联系,亲属就会四处打听,探寻亲人的下落,在无能为力时也会向公安机关报案。
对于被害人的控告或报案,公安机关经侦部门要根据被害人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初步调查,
以确认是否存在传销活动,针对调查后的不同情况展开后续工作。
对于被害人家属的报案,公安机关要认真对待,一方面要以寻找失踪人口为依托,向失踪地发布协查通报;另一方面要对被害人家属提供的线索深入调查,判断被害人前往地是否为传销高危地区,如果确实与传销有关,可以此为线索立案侦查。
二、群众的举报
举报,是指与案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向公安机关揭发、检举犯罪嫌疑人及其经济犯罪事实。
群众路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侦查工作最本质的特征。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公安机关发现和打击犯罪的重要途径。
传销案件也是一样,群众的举报也是发现传销犯罪案件线索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销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拉人头”,这必然会与广大群众接触;传销窝点是传销人员活动的主要场所,大量人员聚集,甚至派人看守、追打想要逃离的传销人员等,必然会影响周围群众的生活,引起周围群众的警觉,进而向公安机关举报。
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在群众中对传销及其变种的危害性的宣传,提高其识别传销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举报电话,方便群众揭发传销犯罪线索。
同时,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和举报保密制度,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拓展传销犯罪的线索来源。
三、扭送
扭送,是指公民将当场抓住的违法犯罪分子强制送交司法机关处理的行为。
随着打击传销犯罪活动的深入进行,传销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越来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痛恨,传销也越来越容易被识破和发现,传销组织为疯狂敛财越来越暴力化的行径也引起许多被骗进入传销组织人员的反抗。
传销受害人或群众将传销头目扭送至公安机关成为发现传销案件线索的一大来源。
近期全国各地已陆续出现多起传销被害人“起义”扭送传销组织者或小头目到公安机关的案例。
四、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银行卡交易、账户异动等发现犯罪线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普遍应用,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逐步兴起,利用银行卡自助查询和交易、跨地跨行查询和交易、网上交易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这为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借助金融平台的任何交易和查询都会在其信息系统留下痕迹。
如查询和交易的次数、时间、地点、数额、资金往来流向,交易(折)卡的开
户行及开户资料等,这就为侦查工作提供了可资分析的信息。
传销活动收取“入门费”或向头目汇总传销资金都必须经过金融部门。
因此,公安机关要加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特别是保持定期与银行进行信息交流,加强金融立法和金融系统的预防控制,拓展犯罪线索的来源。
针对个人存取疑似传销数额的现金,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身份登记;对经常进行疑似传销数额资金操作的账户,银行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五、从反洗钱监测调查中获取传销案件线索
公安机关要密切与人民银行反洗钱部门的联系,通过对大额、可疑交易线索的核查,主动发现和预防传销犯罪,同时注意结合资金交易情况加强情报研判工作。
无论南派传销的“资本运作”,还是北派传销的“拉人头”,传销组织者最终都是以“骗钱”为目的,而传销组织通常都利用金融机构作为资金流转的渠道。
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接到的大额交易报告中不乏涉及传销的线索。
另外,通过分析可疑交易也可发现传销案件线索。
可疑交易,是指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用途及性质等有异常特征的支付交易。
传销案件的资金流动由下线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层层向上传递,资金流动量大,交易频繁,数额相对固定,通常是2800元、3800元、2900元、3900元或其倍数,且均存入同一银行账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较易引起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注意。
因此,当金融机构对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进行分析、识别后,发现该交易或者客户可能与违法犯罪活动有关,依照《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也会将案件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或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目前,由于情报信息工作滞后,公安机关发现传销犯罪的能力相对较低,大部分是依靠被害人或其亲属的举报。
因此,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应当积极开拓发现传销犯罪线索的途径,充分收集传销犯罪信息和情报,变被动侦查为主动侦查。
另外,公安机关在案件线索受理阶段,可建立打击传销举报中心,负责对接受的案件线索进行初核分理,对交付公安机关查处不是犯罪的,转交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对工商部门查处的案件,经查涉嫌犯罪的,移交经侦部门依法查处。
同时,要加强对重大案件线索的跟踪问责,确保案件线索查处有始有终。
传销犯罪案件的侦查是个良心活,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深受传销之害。
遏制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当务之急。
真心希望各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努力净化中国的环境拯救那些深受传销之害的中国同胞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