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北京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篇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法规名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颁布部门】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1994-02-27 【是否有效】 有效 【批准部门】国务院 【法规文号】 【实施日期】1994-02-27 【效力级别】规范性文件 【批准日期】1993-10-06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XX年) (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1994年2月27日北京市政府发布)
总则 一、城市性质 二、经济发展 三、社会发展 四、城市规模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五、城市总布局 六、卫星城和建制镇的建设 七、市区的调整和改造 八、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九、住宅和社区建设 十、城市交通 十一、对外交通 十二、城市能源 十三、城市水源和供排水 十四、城市通信和广播 十五、城市环境和绿化 十六、城市防灾 十七、近期建设 十八、实施措施 总则 1.八十年代,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好形势下,贯彻实施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原则批准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划方案》,北京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依据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发展战略目标,以及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适应新的形势,对原规划方案进行必要
的修订。 2.总体规划修订的重点是: (1)调整城市发展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2)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 (3)保护和发扬历史文化名城的优良传统,创建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4)完善市域规划,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5)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完整的城乡绿化系统。 (6)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3.总体规划期限为20年(1991年至XX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1世纪中叶的长远发展需要。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本世纪末。 4.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功能,建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设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际城市,成为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最发达、首先风尚和民主法制建设最好的城市;建立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第三产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高效益、高素质的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到XX年,北京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科技的综合实力,达到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中等发达国家首都城市水平,人口、产业和城镇体系布局基本得到合理调整,城市设施现代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城市环境清洁优美,历史传统风貌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扬,为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第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基础。
一、城市性质 5.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北京的建设,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的需要,要为首都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方便的条件。
要充分利用北京深厚的文化基础,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和科技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
北京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中国首都的独特风貌。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北京作为首都,要积极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并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的质的要求。
二、经济发展 6.北京的经济发展,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不断推向新水平。力争在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适应国际经济运行的能力,为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运转灵活的市场体系提供发展空间。
8.集中力量发展微电子、计算机、通信、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办好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丰台和昌平科技园区,以及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带动各区、县经济技术开发事业的发展。
9.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一流的第三产业体系。适应进一步扩大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建设具有
国际水平的商务中心区和现代化的商业服务设施,逐步形成发达的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金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融市场、技术文化市场、信息服务市场和劳务市场。同时把北京建设成第一流的国际旅游城市。
10.工业要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进行调整,广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改造,形成适合首都特点的工业结构。重点发展电子、汽车工业,积极发展机械、轻工、食品、印刷等行业、冶金、化工和建材工业要严格控制发展规模,积极治理污染,在控制总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求发展。逐步改变工业过分集中在市区的状况。20年内在防止污染转移和产生新污染的条件下,基本完成市区内污染扰民工厂和车间的改造或迁移。进一步调整改造通惠河两岸、铁匠营、宋家庄等工业区,腾出部分用地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远郊工业,建立各县(区)的工业区,集中建设建制镇或乡的乡镇工业小区,努力改变“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状况。
11.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结构和布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使农村经济走上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道路,在服务首都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积极开发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强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造林绿化,把山区建设成首都的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发展林牧副业、旅游业和符合山区特点的乡镇企业,尽快改变山区落后面貌。
12.利用首都的科技、人才优势,按照自愿互利、平等协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和加强与津、冀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三、社会发展 13.北京的社会发展要与首都的地位和加快改革开放的形势相适应,要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14.进一步发挥首都的科技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攻关以及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放到突出位置。发展科普事业,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博物馆。加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使科学技术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一些科技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人才。积极鼓励社会办学,充分发挥首都作为全国高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快地方高等院校调整与建设的步伐,为全国培养、输送高级人才。健全幼儿教育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体系,在全面实施城乡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0年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
16.进一步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在市区重要地段,逐步建设国家大剧院、国家艺术宫、青少年宫及各类博物馆等国家级和市级大型文化设施,为开展国际、国内各类文化活动,充分展示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场所,增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在区、县和街道、镇(乡),要普及和完善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以及各种游乐设施,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继续完善大中型体育设施网络,新建一批体育场、馆,努力发展基层体育场所,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17.加强医疗卫生工作,进一步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继续建设各级医疗设施,完善市、区(县)、街道和镇(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展休养、疗养事业。
18.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改变“单位办社会”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7 的现象,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发展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各种新兴服务行业。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各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居住区和住宅的建设,要充分重视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四、城市规模 19.今后50年北京市人口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40年前后,北京常住户籍人口(简称常住人口,下同)将出现1400万左右的高峰,流动人口将达300万左右。
20.对北京的人口,实行有控制、有引导的发展方针,尤其要严格控制市区的人口规模。
(1)计划生育要严格依法管理,使自然增长率从八十年代的平均9‰逐步下降到2‰至4‰。
(2)人口的迁移增长要通过指令性计划和经济手段严格进行管理,逐步实行总量控制。
(3)适应郊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市区人口迁往郊区城镇。
21.今后20年北京市的人口控制规模为:XX年全市常住人口从1990年的1032万增至1160万左右,流动人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