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对国内有关/媒介批评0定义的辨析u雷跃捷=内容摘要>关于什么是媒介批评,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
本文对目前国内有关媒介批评的几种定义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其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关于媒介批评的定义。
=关键词>媒介批评;定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媒介批评的实践非常丰富。
但相对于实践来说,我国的媒介批评理论却显得滞后。
有关媒介批评理论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者尚未得到阐释,或者尚未获得学术界的共识。
关于什么是媒介批评,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不同程度地存在误解。
一些人将/媒介批评0误认为/新闻批评0、/舆论监督0;另一种情况是,一些人仅从字面上对/媒介批评0进行解读。
在新华网1月8日发布的一篇文章5聚集/媒体批评06中,一位学者称:/所谓-媒体批评.,主要是指发表在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批评文字。
0另外,关于/媒介批评0,还有大量类似概念的存现。
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媒体批评0、/传媒评论0、/媒介批判0、/媒介观察0、/媒介监督0。
应当承认,在当前我国媒介批评研究未臻成熟的情况下,要给/媒介批评0下一个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
关于给一个事物或研究对象下定义的意义,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5反杜林论6这一重要文献中就已阐释过:/我们的关于生命的定义当然是很不充分的,因为它远没有包括一切生命现象,而只限于最一般的和最简单的生命现象。
在科学上,一切定义都只有微小的价值。
要想真正详尽地知道什么是生命,我们就必须探究生命的一切表现形式,从最低级的直到最高级的。
可是对日常的运用来说,这样的定义是非常方便的,在有些地方简直是不能缺少的;只要我们不忘记它们的不可避免的缺点,它们也无能为害。
0¹关于/媒介批评0这个概念,至少应该了解它是英文/Media Criticism0的汉译。
在西方也有/新闻事业评论0 (Journalis m Review)的说法。
但是,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来看,/媒介批评0(Media Criticis m)是一个在西方传播学界普遍使用的概念,对于中国来说,它是一个舶来品。
这个舶来品,除了有它自身的约定俗成的字面上的解释之外,更有它自身的本质规定性。
而这种本质规定性,是由它独有的批评特性、批评主体、批评的功能和作用所规定。
正是/媒介批评0的这些本质属性,才使得/媒介批评0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学术界所认同,并被广泛使用。
因此,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媒介批评0这个概念,开展对/媒介批评0的研究工作。
国内学者对这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尝试对目前国内有关/媒介批评0的定义作一些分析,以探讨国内学界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顾名思义,-媒介批评.应是以媒介为研究对象的批评。
0º从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是目前国内在公开刊物上最早明确提出/媒介批评0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出定义性解释的文字。
可以看出:这个定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望文生义,只是对/媒介批评0作了字面上的解释,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离科学、准确地界定/媒介批评0的含义有很大的距离。
不过,作为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该定义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11该定义明确指出/媒介批评0应是以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的批评,这就划清了/媒介批评0和/舆论监督0、/新闻批评0的界限,廓清了以往学界和业界将/媒介批评0当作/舆论监督0和/新闻批评0的误解。
这为随之而来开展的/媒介批评0学术讨论热潮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和宣传铺垫。
21该定义明确了/媒介批评0是以媒介为对象的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媒介批评的对象和性质。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批评的对象是/媒介0,而不是其它。
媒介批评的性质,是对媒介作研究,而不是人们常常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批评,将批评仅仅定位于揭短、鞭挞、否定的层面。
这无疑为后来的研究者如何正确理解/媒介批评0的含义提供了线索,开阔了思路。
二、/本书在以下意义上使用媒介批评这一概念:分析媒介现象,反思新闻报道的得失,评价记者的作品,从而形成相应的新闻观念。
0/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程中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
0/媒介批评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雷跃捷: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新闻学与传播学现代传播双月刊2003年第3期(总第122期)41价活动。
0»清华大学刘建明教授在他2001年出版的5媒介批评通论6开篇/什么是媒介批评0中,虽然没有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媒介批评0的明确定义,但从文本的解读中,大致可以归纳出来。
刘建明教授对/媒介批评0概念的认识和解释,更讲究学理性。
该解释具有以下可资借鉴的意义:11上述解释,将媒介批评的对象扩展为媒介和新闻作品,这与/媒介批评应是以媒介为研究对象的批评0相比较,外延扩大了。
它已经注意到媒介批评的对象不仅仅指媒介,而且还包括媒介的产品)))新闻作品。
21上述解释,认识到媒介批评是一种评价活动。
具体说是指/对媒体和新闻作品的评价0,这隐含了媒介批评的性质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意义。
但是刘建明教授未能明确地给/媒介批评0作一个定义。
这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
三、/顾名思义,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
0¼北京电影学院吴迪先生,首次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地、系统地研究媒介批评问题,并对/媒介批评0作了学理性的界定。
吴迪先生的5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6一文,对于国内开展媒介批评研究,具有理论层面上的启蒙和拓荒意义。
该定义的学术贡献在于:11/该定义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媒介批评的含义,而且将批评对象定位于-媒介产品.和-媒介自身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½21该定义明确指出,媒介批评就是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这指出了批评对象是大众传媒,而非所有的媒介。
我们知道,/媒介0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是/用来表达含义的静态或动态的任何物体或物体排列。
例如:烟火信号、击鼓、里程碑、树皮上的刻痕、跳舞、陶器上的花纹、军号、纸上的墨迹等0¾。
按照宽泛的媒介意义去理解/媒介批评0,必然会使媒介批评的性质难以认识,对象过于宽泛而无从把握,甚至有可能将/媒介批评0引向脱离社会科学研究范畴的方向发展。
如果是那样的话,媒介批评研究就失去了它的本来意义。
因此,在给它作定义时,明确指明/媒介批评0是对/通常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和图书等6种传播工具0¿的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
这对于人们正确理解媒介批评的性质、内容、对象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
31此定义注重学理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它将媒介批评的对象不仅仅限定于大众传播媒介,同时还扩展至/媒介产品0以及/媒介自身作用0,这无疑是对媒介批评研究对象的科学认识。
/大众传播媒介0和/大众传播媒介产品0的关系,从传播学的角度去理解,是传播的工具、载体、方式等传播形式和大众文化等传播内容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内在统一的关系。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任何形式总是特定内容的形式。
同样地,任何内容也只能通过一定的形式而存在。
没有无形式的赤裸裸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纯粹的形式。
0À作为人类躯体的延伸的大众传媒,经过由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今天的互联网络,其传播形式已日臻完善,因而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对其的注意。
但是不可忘记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大众传媒的内变)))大众文化,它正在日益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
黑格尔说过:/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所有成熟的形式在内。
0Á这话反过来说,那就是成熟的形式是由成熟的内容决定的。
媒介批评是对媒介及其媒介的产品的批评,这对以往仅仅只从字画上望文生义地解释何谓/媒介批评0,将媒介批评仅仅看作是对/大众传播媒介0的批评这种狭隘的认识,无疑是一种超越。
这个定义的不足之处,如王君超所分析的那样:/-理性思考.一词值得商榷。
媒介批评既是一种理性的评判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诉诸文字或语言的文本形式,而不仅仅是思考。
媒介批评的实现是包括-思考.过程在内的完整过程。
0Â四、/所谓媒介批评,主要是指在哲学和文化学层面上对传播现象(包括作品、人物和其他传播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它不同于一般的评论,它关注的主要是文化思潮和社会走向。
0 l v该定义站在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媒介批评的方法论,并从更为宽阔的视野看待媒介批评的对象和性质。
把对大众传播活动带来的文化思潮和对社会走向的影响纳入批评的范畴,显示出一种博大恢宏的批判意识。
显然,该定义是受到文化研究思潮影响的成果。
当然该定义亦有不足:一是也未能在/传播0一词上加上/大众0之限定词;另外,该定义着眼于媒介批评的宏观层面,而将其中观和微观层面的内容和对象放弃了,因而具有片面性;第三,媒介批评的方法论和思想资源、理论依据,除了哲学和文化学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学。
不能将媒介批评的学科本体倒置,甚至忽略,换句话说,将属于传播学范畴的媒介批评抽象到哲学和文化学范畴的高度,这对于升华媒介批评的理论品格、扩展其思想维度无疑大有裨益。
但并不能因此可以忽视甚至否定媒介批评属于传播学研究对象的本体意义。
否则,媒介批评就有可能因其本体意义的不明确而流于空泛,无所归依。
五、/媒介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评断,它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
0 l w该定义的作者对其作了详细的解释:/这个定义遵循了-属+种差.的原则。
-价值的判断.是-属.,它适合于文艺批评、历史批评、社会批评等许多的批评领域;-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要素进行批评.是-种差.,它将媒介批评与其它领域的批评区别开来。
这里,-媒介批评.的内涵是-对新闻传播媒介系统及其各要素进行批评的过程.,外延则包括所有形式的媒介批评,比如现态的、史态的、动态的、静态的,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媒介批评以及社会责任、媒介法制、媒介权力等各个方面的批评。
该定义涉及媒介批评的对象)))传播媒介系统尤其是新闻媒介系统,包括新闻传播媒介及其产品、从业人员和媒介运行环境等子系统在内的开放的巨系统;媒介批评的本质)))价值判断,即依据一定的批评观点、标准和方法,新闻学与传播学雷跃捷: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反思活动42现代传播双月刊2003年第3期(总第122期)对新闻媒介系统及其要素的是非、正误、善恶、美丑等作出评判,其着重点则是对-非.、-误.、-恶.、-丑.等负面的东西予以批判;媒介批评的目的)))阐释媒介系统发展方向,促进其良性的发展;批评的层次性)))媒介批评不仅包括对整个新闻媒介系统的宏观批评,而且也包括媒介批评各子系统的中观批评以及系统诸要素的微观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