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如何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如何让小学生发现数学的“美”
摘要: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数学必然跟运算、法则、符号等联系在一起,
成为呆板的代名词,从而对数学的兴趣不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结合自己在教
学中的认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启发 直观 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应用广泛性的学科,这就决定了
数学是各学科中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畏惧数学,不喜欢数
学 ,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难学、枯燥似乎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
要想使每一位小学生喜欢数学,并且能够长久的对数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非
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和发现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不行。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感知、
认识、体验和发现数学学习之美呢?谨提出五大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一、形象展示,在直观展示中观察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教师的自身形象是教学中现身说法的活教材。在特定的条件下,它能够展示
数学的魅力。教师的形象美主要表现在仪表、语言等方面,教者要以自身的仪态
美、语言美、情感美及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教育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唤
起学生对美的热烈追求。试想,如果数学教师教学语言不精炼,不严密,甚至词
不达意,或者板书混乱,毫无计划,毫无条理,那么,不但不能很好地体现教学
内容,而且也影响到数学教学的完美。教师的魅力一旦形成,在孩子们中的威性
一定会很高,孩子们会认为自己的老师很好,因而在情感上喜欢老师,在心理上
接纳老师,这样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容易形成,学生就能够直观感受学数学学
习之美了。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注重自身的形象修养,注重人格魅力,这也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之美获得的重要途径。

二、启发引导,在观察感受中认识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数学是一种文化,同时数学也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要想让学生在观察感受中发现数学
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首先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如果老师能满腔
热情的鼓励孩子们在观察中大胆想象,能够真诚的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能够
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人际环境,孩子们才能敢创造、敢猜想、敢挑战,
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
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如果我们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
图、物,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因此,教学中,通过看、猜、摆、拼、做等一
系列数学观察教学活动,启发引导学生明白轴对称的意义,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
神奇魅力,认识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三、质疑问难,在探究尝试中体会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估算甚至比口算和笔算应用得更为广泛,然而在估算
方法的讨论上,我们常常追求算法的多样化,陶醉于“百花齐放”的场景中。表面
上看孩子们都会估算了,达成了预定的目标,却往往忽视了方法背后的进一步思
考,使数学思考大大“缩水”。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始终不能放弃的、始终坚守
的应该是数学的理性之美!而数学问题的质疑问难,在探究尝试中恰恰是学生发
现数学理性美的最佳路径。它能让孩子们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表层,止步于数学
王国的“外壳”,而是透过表面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使得思维走向深刻、充满
理性。?某些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切入正题,质疑问难,如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
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认为什么情况下才需要估算呢?后来,再质疑问难,
要求学生探究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运用准确度,课堂教学很有气氛,学生学得很
投入,充满学习乐趣。可见,质疑问难,引领学生通过探究尝试,能有效地体会、
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四、自主作业,在问题解决中感悟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坚持真理,敢于
提出挑战性问题的勇气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课内外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独立完成作业,获得自我学习的认同和效能感,
从而喜欢数学,体验到数学学习之美。如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作业,动手设计制作
一些教具等的问题解决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切实掌握所学的数学
知识和技能,感悟发现数学之美。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数学教
师,不能只着眼于本学科知识的机械讲授,而是要充分发挥数学的思想教育和美
育的功能,使学科教学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过程,成为促使学生学会做
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

五、中体验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数学教学要体现自主与合作,个体与群体实践思考及其
成果的充分交流。在教学中,如果能基于小学生还很不在乎自己的对错荣耻的心
理特点,充分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分析、归纳、总结,参与整理和复习的全过程,
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和能力形成,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
习之乐,数学知识之美。因此,数学教师要创设学生分享交流的学习情景,把学
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学习长方形、正
方形面积计算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情景:每组同学的学具袋中都有几个纸片。
请学生拿出面积很接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想办法比较两张纸片面积的大
小,指导学生分享交流各自的实践、体验和发现。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能够体
现知识规律和认知规律,反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创新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种充满生机,充满着自由创造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
只有经历对数学学习之美的感知、感受、体验和发现,小学生才能享受到数学学
习的愉悦和快感。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上述五大策略,必将有效地引
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感知和感受,发现数学的简洁与抽象美、数学方法美、数
与形的和谐美……发现数学学习之美。
参考文献:
[1]周玉仁著《小学数学教学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2]盛大启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年出版.

[3]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
[4]聂艳军等.有效课堂:数学教学的朴素追求[J].小学数学教学,2005年5月.
[5]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7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