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设计(2课时)课标要求: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以活动探究为主,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并归纳、提炼出主题。

学情分析:中学生对我们国家的民族情况和台湾问题有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了解。

本课将结合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全面认识社会现象,增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最终要落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在日常行动中自觉做到“三个尊重”;从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坚信台湾一定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做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2、难点: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的内容和可行性。

三、教学方法:音乐熏陶法、视频播放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情感体验与活动相结合。

五、课前准备:提示学生收集以下几个方面的材料: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文化成就,重点关注“藏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等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

2、结合所学历史、地理知识,收集反映我国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学习的史实。

3、收集个别国家和极少数分裂分子企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相关材料。

4、收集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保持稳定、繁荣发展的数据和事例;收集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相关政策、方针和相关事例。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反复播放flash 《爱我中华》(设计思路:引起学生的兴趣。

)导入语:欢快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这个欢乐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亲如兄弟,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欢乐、带着自豪、带着美好的祝愿走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二)活动探究、学习新课第一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①、邮票展示的服饰属于哪个民族?答:蒙古族;鄂温克族;藏族;维吾尔族。

②、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哪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答:云南;壮族。

③、介绍一个你感兴趣的民族:风俗习惯、文化瑰宝、代表人物等等。

略(设计思路:提升兴趣,了解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的了解程度)【活动二:】过渡语: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融合,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民族面貌(视频播放),提问(1):说说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分析,讨论。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得出结论: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少数民族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

提问(2):根据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应采取何种方式管理各少数民族地区。

思考并分析归纳:应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引导学生看书并交流各自对这项制度的了解。

提问(3):这项制度的含义及重要地位如何?(设计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聚居区即五大民族自治区的情况出示图片展示地理方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区。

、教师总结:我国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域,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板书(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过渡语: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引导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民族关系的新时代。

第二目: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1、提出问题:结合42——43页两个活动题,阅读教材42页中间大字部分找到新时期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问:我国现在的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思路:了解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生阅读分析交流,归纳得出: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归纳: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并简单讲述三者关系。

出示材料,提问:举例分析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体现。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中华民族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也先后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时候,可见今天的平等与团结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才能有效地维护这来之不易的平等与团结呢?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发言: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歧视少数民族、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3)引导学生自学书上“三个尊重”原则(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的相关内容。

阅读,自学教材内容(设计思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理解什么是三个尊重原则)。

出示图片,并简述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看图片,并听教师讲述教师总结: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事件发生之后,相关人员不但受到法律制裁,还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谴责。

因此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维护民族团结,绝不能做任何有损民族团结的事情。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所见所感体会三个尊重原则是实实在在在现实生活中的。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应如何落实三个尊重的内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应该怎么做。

(设计思路: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活动二】①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A、相互学习各民族的歌舞艺术;B、一些学校专门设置符合不同民族饮食习惯的食堂;C、不同民族在一起欢度藏历新年等等。

②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答:A、要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B、要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C、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

【总结知识:将本课所学内容做一简要总结。

①民族分布特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④落实三个尊重原则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思路:知识体系的回顾,加深印象。

)播放歌曲,大家共唱《大中华》结束本课(设计思路:升华学生情感)】过渡语:我国是一个民族较多的国家,只有民族团结了,我们才能期盼祖国的统一,而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中华儿女为此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请阅读教材43到44页一段,找到是哪些人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第三目:实现祖国和平统一1、分析思考:接下来,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忆企盼祖国统一的历史——展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问题:(1)说一说两个区徽各自代表的含义?(2)结合收集的材料小组内交流一下香港、澳门回归艰辛历程。

过渡语:是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日益强大使得香港澳门回归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么香港、澳门回顾后是否保持繁荣稳定和发展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进行问题思考。

2、情境分析——播放视频“香港回归十年的辉煌历程”问题:(1)视频资料用事实证明了什么?(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靠的是什么?(3)相互交流你所了解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

3、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视频和图表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社会主义制度祖国大陆;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过渡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我们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令人值得骄傲的事,然而祖国的统一大业并没有完全实现。

4、情境探究——多媒体播放《乡愁》教师:一首《乡愁》,勾起了遥远的记忆,有人说这哪里是乡愁,明明是国愁,为什么把乡愁叫做国愁,愁什么?学生回答:愁台湾还没有回归祖国教师:最近国际社会上经常有人宣扬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台湾是不是中国领土,请你拿出自己的证据?学生回答: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地理学家发现台湾是地壳运动后从大陆脱离的、台湾生活着高山族……教师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

(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教师:台湾回归祖国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借鉴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经验,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该以什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遵循什么方针?做到哪四个决不?学生阅读分析回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教师总结:浅浅的海峡,阻不断两岸人民的统一之情。

具有5000多年历史中华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彰显着强大的凝聚力,相信有了民族的团结,有了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只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归纳所学、提炼感悟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谈一谈你这节课有哪些感悟?结合上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答:A、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E、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