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03级世界古代史期末试卷A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充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反映埃及贫民奴隶大起义的主要文献是、。
2、古代两河流域著名史诗是。
古印度两部史诗是、。
《伊里亚特》记述希腊最英勇的战将与迈锡尼国王争夺女俘的事。
3、琐罗亚斯德教崇奉的善神是,其经典是。
4、孔雀帝国的建立者是,其孙阿育王基本完成帝国统一后,大力宣扬“”,宣扬仁爱、宽容以及非暴力等。
5、亚历山大死后,其部将瓜分帝国,形成马其顿的王朝、埃及的王朝和西亚的王朝。
6、希腊古典文明的代表人物众多,后世尊称为“悲剧之父”是,“史学之父”是,“医学之父”是。
3、后三头同盟的三头是、、。
二、选择题(将正确序号填在题干中,每小题1分,本题共6分)
1.埃及国王对亚洲发动了十七次侵略战争。
(①胡夫;②阿蒙霍特普二世;拉美西斯三世;④图特摩斯一世;⑤图特摩斯三世)
2.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进行了改革。
(①提修斯;②来库古;③梭伦;④克利斯提尼;⑤伯利克里)
3.“原子论”是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的代表作。
(①泰勒斯;②赫拉克利特;
③柏拉图;④苏格拉底;⑤德谟克利特;⑥毕达哥拉斯)
4.是西方古代的大教育家,被西方誉为“圣人”。
(①德谟克里特;②亚里士多德;③苏格拉底;④柏拉图)
5.迦腻色迦时期贵霜帝国的都城是。
(①华氏城;②富楼沙;③坦叉始罗;④蓝氏城)
6.公元前53年罗马大将率罗马军团追击安息军队,结果全军覆没。
(①安东尼;
②克拉苏;③图拉真;④庞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犹太教
1、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末,古巴比伦国王第六代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法典。
(1分)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正文共有282条,其中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
(3分)汉穆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迄今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分)
2、瓦尔那制
3、迈锡尼文明
4、斯巴达克起义
5、布匿战争
布匿战争: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霸权的战争。
共三次,第一次(公元前264—241)战争以迦太基失败而结束。
第二次(公元前218—201)战争,迦太基名将汉尼拨带兵攻入意大利半岛,罗马军接连败北,罗马改变策略,直接进攻迦太基城,汉尼拨回师,在扎玛与罗马失战失败,迦太基罗鉴定苛刻条约。
第三次(公元前149—146)罗马非正议的迦太基正义迦太基被毁灭。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为什么说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恩格斯1876年的著作。
(0.5)直立行走。
下到地面的古猿为同猛兽作斗争,不得不腾出前
肢借以自卫,专门使用木棍和石块。
生物进化的规律是用进废退,具有初步手脚分工的古猿便在无情的自然选择下生存下来,从而最终导致形态上的变化。
(1分)(2)语言的产生。
人类在劳动时经常屏住气息或大声传递信息,造成喉头的发达。
(1分)(3)脑髓的发展;(1分)(4)杂食。
中新世以及上新世发生过地壳和气候变化,造成大片森林消退,古猿惯常的食品因此减少,部分古猿被迫下到地面,变素食为杂食。
(1分)(5)学会制造工具。
(2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4分)
下面是伯里克利(Pericles,公元前495年——前429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初年雅典公葬仪式上演说的部分内容:“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体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员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试就伯里克利这段言论并结合教材内容谈谈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表现及其实质。
(1)执政官以及其他几乎所有官职对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是开放的,他们都可通过抽签法当选。
(2)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每隔十天召开一次,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
公民可在会上批评、审查公职人员。
讨论对内对外政策,并作出决议,审议和通过法律和法令。
(3)五百人会议筹备公民大会和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行政事务。
(4)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它拥有6000名陪审法官,由每个部落在30岁以上公民中各抽签选出600人组成,这些法官分配到10所法庭,平均每所500人(每所另有100名候补法官)。
陪审法庭的判决通过秘密投票产生,它审理许多重要案件,如国事罪、渎职罪等. (5)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有所扩大,它不仅统率军队,也参与行政,其首席将军握有军政大权,实际成为最高首领。
十将军是在公民大会上通过举手方式选出,可连选连任。
(6)实行了公职津贴。
陪审官每日领2奥波尔(约等于一人一天的生活费用),五百人会议议员5奥波尔,执政官4奥波尔。
实质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是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手段。
(1)奴隶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外邦人和雅典的妇女也是没有公民权的。
有公民权的只是雅典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估计他们只有4万人左右。
(2)实际上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占少数。
众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忙于谋生,无暇参加频繁的政治活动。
(3)对外、特别是提洛同盟的盟邦却是极端专横残暴的,毫无民主可言。
(4)民主政治的领导权实际掌握在奴隶主上层手中。
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将军。
而将军是掌握兵权的实力人物。
五、论述题(共35分)
3/罗马共和国覆亡的原因是什么?
A.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大发展,阶级分化加剧,小农大量破产,兵源枯渴,共和制存在的基础——公民公社逐渐瓦解,城帮共和制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罗马在对外征服战争中由一个狭小的城邦,变成了一个地中海区域的大国,原有的共不制国家机构已不适应统治庞大帝国的需要,必须建立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
C.在奴隶大起义的打击下,在统治阶级内部的内战中,共和制终于被帝制所代替。
希腊城邦为什么没能走向统一?
(1)由城邦的特点决定的。
(2)雅曲和斯巴达争霸,两败俱伤,使希腊各邦全面衰落,谁也无力统一希腊。
(3)宗教意识——多神。
希腊胜利的原因
1、希腊取胜首先是在战争初期阶段,希腊人为自己的自由和独立而战,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而波斯军的大多数是被征服、被压迫民族,因胁迫或雇佣而参战,故作战消极。
希腊军在士气上胜过波斯军。
战争性质决定的。
2、希腊将领在指挥、布阵方面具有优势,希腊士兵的重武装较波斯军的轻装更适于集团肉搏战。
波斯军劳师远征,天时多次不顺,后勤供应困难。
1、希波战争对波斯帝国来说是衰落的转折点,从此帝国失去了扩张能力。
2、希波战争极大地改变了希腊邦际政治关系。
斯巴达一家称霸的局面被打破,雅典从一个屡受斯巴达干涉的二等国家发展成为与之相竞争的地区霸主,其附属国遍布爱琴海和希腊本土,最多时达200多个。
3、战争促进了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雅典第四等级公民广泛在海军服役,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从而提高了政治地位,促使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随着雅典霸权的确定,雅典式的民主政体在其附属国广泛传播,对寡头制和贵族制以沉重打击。
4、希腊的胜利不仅使希腊各邦得以继续发展,为西方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波斯虽败,但对整个帝国说来仍只是局部的边境事件,希腊人还无力越过小亚进入东方,因此波斯帝国仍在继续发展,它所继承的古代东方文明的传统后来又经安息、萨珊波斯和伊斯兰文明而持续不绝。
此后,世界文明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的大格局。
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4—456年)“悲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波斯人》
索福克利斯(约公元前496—406年)《俄狄浦斯》
幼里披底斯(约公元前485—406年)《美狄亚》
2、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原因、性质和作用。
(要点)原因:高度发展的商品经济要求高度发展的民主政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发达的工商业的高度发展的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贴津)。
平民势力强大,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杰出的民主派领袖的作用阶级斗争的作用和领袖的作用)。
小国寡民也是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
(9分)性质: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公民的民主。
(3分)作用:促进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在发展,奴隶制经济达到了繁荣阶段,雅典成了希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3分)
“四谛”说。
四谛意即四种“真理”。
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1)否定婆罗门教和婆罗门种姓的权威
(2)接近人民,引导人民服从统治,忍受剥削
(3)佛门平等有条件
(4)承认刹帝利高于婆罗门
公元前1283年埃及国王与赫梯国王缔结和约,结束了两国之间近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