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政治大局观,准确把握维护稳定的内涵-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以下哪项不是信访和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
A.新旧政策的摩擦;
B.计划体制的弊端;
C.历史遗留问题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有关党内腐败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80年代末期以来,党内腐败现象快速蔓延和滋长
B. 90年代中期以来,党内腐败现象快速蔓延和滋长
C.直接扰乱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D.直接损害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损害党和群众的关系
3.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号称亚洲“四小龙”的国家和地区是()。
A.日本、南韩、新加坡、香港
B.台湾、日本、新加坡、香港
C.日本、南韩、台湾、新加坡
D.台湾、南韩、新加坡、香港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党的()提出的。
A.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四大
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治就是权利的集中表现,政治的底蕴是权利
B.政治大局观的核心是紧紧把握并努力维护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执政宗旨是执政为民
D.现阶段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集中体现了全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
6. 在()期间,改革从农村起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开始改变了长期贫困的状态,收入增加。
A.1976年底到1984年
B.1978年底到1984年
C.1976年底到1987年
D.1978年底到1987年
7. ()在多年前就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 从()开始,我国的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社会冲突开始显现,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由此产生。
A.上世纪70年代
B.上世纪80年代
C.上世纪90年代
D.二十世纪初
二、多选( 共4 小题,总分: 20 分)
1. 改革开放后,为了让贫困的农村孩子能接受大学教育,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A.建立了完善的社
保障体系
B.贷款资助
C.大学提供勤工俭学岗位
D.当地政府拔款救济
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们国家建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A.富强
B.民主
C.自由
D.文明
3. 小农社会的特点是()。
A.保守
B.散漫
C.社会组织程度低
D.“大而全”的模式
4. 以社会和谐的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冲突
B.争取和谐就是要完全消灭、压服矛盾
C.把和谐同存在的矛盾、冲突完全对立起来的看法是片面的
D.要理性客观地看待社会矛盾,做好化解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三、判断( 共8 小题,总分: 40 分)
1.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的积极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地方的积极性。
正确
错误
2. 现阶段共产党面对的突出任务是均衡社会利益
正确
错误
3. 中国在几千年的小农社会中,对社会平等的理解是小农经济观念的平均主义。
正确
错误
4. 矛盾是各个方面的因素促成的,用政策处理群众问题的时候,要防止政策脱节。
正确
错误
5. 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来源于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
正确
错误
6.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决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正确
错误
7. 平和、客观的看待当前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就是要做到防止把自己和群众对立起来。
正确
错误
8. 日本经济起步、快速发展的阶段是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正确
错误
(是从1955年开始,50年代的中期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期,也在20年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