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五章


思考
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 烈动机;其次,应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教育、约束、激励;最 后,应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优点,克服不足。
2.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 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 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
(一)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开始构筑起 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 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从本质上说,网络交 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 的真实生活,因而也必须遵守道德规范。
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名节如璧不可污。”趣味是与人的品德、操守、 作为联系在一起的。一个趣味高雅的人,才可 能变得高尚、纯粹、有道德,才可能有益于社 会和他人。
如果情趣低俗、沉溺于玩乐奢靡就很容易销蚀 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进取心,变得精神空虚、 意志消沉、思想颓废、行为猥琐、生活奢靡甚 至道德败坏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第二节 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方 式。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 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 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 有引导和约束作用,而且也是促进社会持续健康、有 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与公共生活密切相关,公共生活 需要道德规范来约束和协调。自觉遵守公 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是锤炼高尚品格的重要途径。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 人生活而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上,也体现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 体现在一言一行上。
现实社会中总是存在着两种或多种对立道德体 系或观念的冲突和斗争,这些冲突和斗争必然 会反映到个人的内心世界。
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积善成德
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须处理好这样几种关 系
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
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 规定》确认,在校大学生如果符合我国婚 姻法规定的结婚条件,可以结婚。由于大 学生身份和角色的特殊性,在婚姻观上应 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
神力量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 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 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个人品德的养成既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 性,采取正确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也要积极 参加社会实践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 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 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 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职业道 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内容。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待自己职业的一 种态度,也是一种内在的道德需要。它体现的 是从业者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对工作极端负 责、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是从 业者对工作勤奋努力、恪尽职守的行为表现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 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爱
恋爱是建立婚姻家庭的前奏,恪守恋爱中的道 德规范关系到未来婚姻家庭生活的幸福,恋爱 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也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尊重人格平等 自觉承担责任 文明相亲相爱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既取决于个人 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取决于个人的职业道德 素质。
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 着各行各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
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努力提高修养的自觉性和 主动性,培养出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人格。
有问题?
课程结束 谢谢
恋爱是缔结婚姻、组成家庭的前提和基础,婚姻和家 庭则是恋爱的结果。
婚姻和家庭是爱情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升华。婚姻和家 庭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具有明显区别的概念。
婚姻是指由法律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而 产生的夫妻关系。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 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 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
陈寒宸| 第五章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公共生活、职业生活与婚姻家庭生活,是人们 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个人品德形成的重 要领域。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生活领域的道 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锤炼 高尚品格,可以为应对和解决走向社会、立业 成家等人生重大课题打下良好基础。
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以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 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团结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 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 为习惯。它是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认同和 践履的结果,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 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个人品德具有鲜明的特点
其一,实践性。个人品德不是个人的某种先天禀赋,而是个人 在实践中内化锤炼社会道德要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品性;不是 一种单纯的道德意识现象,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 身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树立正确的 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 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做好充分的择业准备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 的道德要求。它不仅是从业者步入职业殿 堂的通行证,体现着从业者的道德操守和 人格力量,也是在行业中扎根立足的基础。
办事公道
以公道之心办事,是职业活动所必须遵守的道 德要求。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做到公 平、公正,不损公肥私,不以权谋私,不假公 济私。
维护公共秩序意义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 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 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 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 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 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 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与婚姻观,处理好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家庭 生活,有利于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爱情的艳丽花朵, 要精心照料才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大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爱情采取审慎严肃的 态度,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妥善解决恋 爱中出现的误会、失恋等问题,避免在恋爱问 题上把握和处置失当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 学校。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家庭美德, 重视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家 庭生活的和谐与幸福
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营造良好家风 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第四节 个人品德
个人品德在社会道德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 用。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和家庭美德的状况,最终都是以每个社会 成员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社会公德、职 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到 个人品德的养成上
第三节 家庭美德
事业成功,往往与美好的爱情和美满的婚姻家 庭密切相关。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 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 婚姻观,遵守相关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处理好 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 成长、顺利成才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是人 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情是一对男女基 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 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 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 感情。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一是要主动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 识社会,正确地看待社会
二是要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生产劳动、 发明创造等社会实践,不断陶冶道德情操, 提升道德境界,为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 造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