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井ABC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油井ABC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旗一转井区油井ABCD分类管理实施办法为了提升油田精细管理水平,推进油田平稳高效开发,结合油田公司及厂“上得去、稳得住、管得好”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旗一转井区“油井ABCD分类管理”实施办法。

一、目的和意义根据采油三厂油藏管理方针,结合我井区油藏开发特点、开发现状,把稳油上产的重心放在加强油井管理上,对油井实行“ABCD分类管理法”,即把油井按照产量及管理难度,分为重点井、稳产井、潜力井,低产井四类,根据不同的生产特点制订相应的管理措施,量化考核指标,严格制度落实,实施油井分类管理,努力提高油井管理水平,全面改善油水井工况,最终实现单井产能最优发挥。

要从技术上(地面、工艺、井筒等)、管理上分析为什么要搞差异化)1、井区所管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丰度的构造特征,油井投产年份呈梯次变化,导致井区油井产能变化较大、针对不同油井产能发挥的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2、井区所管油井主要为丛式井组、斜井占了绝对比例,加之油井管理后期出砂,含水、返蜡状况不同,导致油井结垢、结蜡,腐蚀、偏磨状况不一、井筒治理需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3、不同油井的所处不同井场,受回压、管程、结蜡、出液规律等方面的影响、需采取不同的地面工艺措施和实施相应工作制度。

一、单井分类目前井区开井173口252.06,其中A类油井2口,占全区开井数的1.2%,产量11.3t,占全区产量的4.5%;B类油井8口33.83,占全区开井数的4.6%,产量33.83t,占全区产量的13.4%;C类油井98口,占全区开井数的56.6%,产量174.62t,占全区产量的69.3%;D类油井65口,占全区开井数的37.6%,产量32.31t,占全区产量的12.8%,目前全区主要以C类油井为主。

二、组织机构为加强对井区油井的有效管理,井区成立相应的保障小组,人员构成如下:(一)、人员组成组长:白涛刘新忠副组长:姚保民冯亮庾伦森陈煜德黄林成员:井区全体员工(二)、小组主要职责1、负责制订“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方案的编写与具体实施办法。

2、指导站点制订“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的工作安排。

3、对各站点“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活动的开展情况定期督导和检查。

4、搭建交流平台,推荐“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活动中成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5、负责对“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活动的总结验收和成果汇报。

三、“油井ABCD分类管理法”主要内容与方法(一)、油井ABCD分类确定根据井区油藏的递减状况及开发形势,可将油井按单井产量高低进行进行如下分级:A类:单井产量较高(d≥5t),单井液量高,含水低;B类:单井产量中等(5t>d≥3t),单井液量较高,含水较低;C类:单井产量较低(3t>d≥1t),单井液量较低,含水较高;D类:单井产量低(d<1t),单井液量低,含水较高。

具体划分见附页(二)根据油井类别,实行干部分级管理建议可以增加差异化管理模式,画个管理的流程图方式1、A类井,井区长侧重该类油井生产安排,全面负责协调井区副职干部工作,强化过程管控,管理责任人,掌握其生产概况,及时合理地指导,安排其资料录取,停井上报,井口回压,修井现场管理等日常维护性工作,提高油井开井时率。

2、B类井,井区生产干部全面负责其生产概况与日常维护工作。

重点对其抽油机保养,管线运行,投球加药,跑冒滴漏治理等日常维护工作进行合进安排协调,保障油井开井时间。

3、C类,D类井,由井区技术干部全面掌握其生产动态,定其或不定期对其含水,单量等生产资料进行重点落实。

并通过注水调整,生产参数合理优化,充分挖掘此类油井潜能,使C类,D类油井产能持续增加,最终转化为A类,或B类油井。

并强化井筒治理,提高修井质量,延长检泵周期。

督促井区班站长对该两类油井予以重点落实与跟踪,及时审核跟踪其相关生产资料数据。

总之,分级管理,并非简单分而管之,分不是目的,分级是方法,管理是过程,需要井区干部,班站长等井区全部员工,共心同力,尽职尽责,勇于担当,目标是实现油井的长期稳产,保证油藏的高效开发。

(三)、油井ABCD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这章节应该是重点)这块要针对你们井区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到ABCD四类井如何管,通过那些办法,那些手段,从哪些方面,如产量监控、单井动态,日常管理、注水管理等等1、资料录取管理1)单井动态A类油井,B类油井,由井区资料员每天在井区例行生产会上,上报单量结果,原始含水记录。

如有明显变化,井区当日将安排专职干部现场落实其取样,单量,确保油井功况正常,资料准确无误C类油井,井区技术干部每天观注其含水动态变化,针对周边注采调整的井,及时其单量跟踪与落实。

每十天取一样落实样,确保资料真实可信。

D类油井,井区资料员紧盯其资料动态变化,井区技术干部,对资料动态变化的油井,及时安排班站长取样落实。

并不定期取样抽查,杜绝单井员工不取样,取假样现象的发生。

并根据井区生产安排现状,每月取落实一次。

2)工作制度井区各班长,修井监督,井下作业队伍在油井日常维护中,不得随意改变油井的地面,在下工作参数。

如客观原因,需更改参数,必须经井区干部上报作业区相关领导,机关科室同意后方可实施。

具体如下。

A类井必须经开发副经理签字认可,方可实施。

B类井必须经生产副经理签字认可,方可实施。

C类井必须经技术室主任签字认可,方可实施。

D类井必须经技术室技术员签字认可,方可实施。

2、停井管理井区各班长,修井监督,井下作业队伍在油井日常维护中,不得随意停井,需停井的严格控制停井时间,立即上报井区干部,并快速做出反应立即恢复,确保采油时率。

如果停井时间过长造成产量影响,将对责任人严重处罚。

具体如下。

A类井必须上报井区长,并上报作业区同意后,方可停井。

B类井必须上报井区生产副井区长,并上报作业区同意后,方可停井。

C类井必须上报井区技术副井区长,并上报作业区同意后,方可停井。

对于管线、电路、机械故障等造成停井的,井区大班(焊工,电工)应立即作出反应,配合各单井点恢复开井。

1)、由于管线破造成油井停井,停井时间必须控制在3h以内;2)、由于低压线路造成停井,停井时间必须控制在2h以内;3)、严禁出现因管线压力高停井,井区各单井,各站点及时上报扫线,井区资料室及时上报扫线计划,停井时间必须控制在2h内;4)、单井换盘根停井时间不能超过0.5h;5)、换皮带停井时间不能超过1.0h;6)、保养抽油机停井时间不能超过1.0h;7)、控制柜坏停井时间不能超过3.0h;8)、电路故障造成停井的,停井时间不能超过2.0h;3、数字化监控井区数字化电脑必须确保视频信号正常,井场灯光正常,功图显示正常,从各井站点到井区总控室,必须按照规定时时监控,功图显示不正常能及时发现、及时上报,避免隐性躺井;井区总控室对于A 类、B类井必须加强视频监控。

井区技术干部,每班A类井岗位员工时时监控,总控室2h监控,井区生产干部4时监控,如有异常,上报作业区调控中心。

B类井岗位员工2h监控,总控室4h监控,如有异常,上报井区生产干部和值班干部,仍无法排除异常的,上报作业区调控中心。

C、D类井岗位员工2h监控,井区总控室4h监控,如有异常,上报值班干部和技术干部,仍无法排除异常的,上报作业区调控中心。

4、修井作业管理各单井点发现生产不正常,立即上报井区资料室,资料室快速上报技术干部,技术干部通过功图查看,落实油井憋压,单量等措施,判断油井工况异常后,立即采取上报技术管理室,技术管理室安排修井队伍上修时,井区技术干部和监督人员必须熟悉掌握该井的修井井史,并结合井筒现状制定治理措施,延安油井检泵周期,杜绝出现返工情况。

修井作业中出现的特车配合、老乡挡路等问题,修井组立即上报调控中心及相关领导,调控中心根据产量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合理安排并上报负责领导,决不允许出现由于沟通不及时造成占井时间长。

A类井井区长重点负责,修井监督全程监控,占井时间不得大于24h。

B类井生产副井区长重点负责,修井监督全程监控,占井时间不得大于36h。

C类技术副井区长重点监控,修井监督实时监督,保证重点工序环节不遗不漏,占井时间不得大于48h。

D类井各班站长重点监控,修井监督实时监督,保证重点工序环节不遗不漏,占井时间不得大于48h。

5、生产监控井区资料室每天将站点上报的不正常井、特殊作业井、各种原因造成的停井及时上报技术,设备,生产,书记,井区长等相关井区干部,由相应干部立即采取措施,力争减少停井时率,将影响降至最低,并上报作业区备案。

A类井由井区长监,井区书记监控,对开发副经理负责。

B类由生产副井区长负责监控,对生产副经理负责。

C、D类井由井区相应干部负责监控,对调度长负责。

6、“六小措施”管理强化油井日常管理工作,井区技术干部协同作业区技术管理室制定热洗、加药、投球等技术政策,各站点员工遵照实施,井区技术干部定期,不定期现场检查,井区生产干部合理安排,确保日常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1)、优化加药井数和类型,根据油井加药后的效果及产量变化,及时建议作业区调整药品的浓度及方式,确保了井筒的有效清洁。

2)、各站点做好井组加温和投球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管线运行正常。

3)、单井或站点所加的药剂按类别分类妥善保管,并做好记录台账,不得出现泄漏、丢失、变质,冬季防止药剂结冰,夏季防止曝晒挥发。

4)、若发现药剂质量有问题(出现分层、变色、浑浊等现象),应及时上报井区干部,由井区技术干部与作业区技术管理室联系进行鉴定。

5)、加药人员及相应井区技术管理干部必须熟悉掌握各种药剂型号,作用、加药量及安全使用常识。

A类井由生产副井区长负责监控。

B类井由技术副井区长负责监控。

C、D类井由各班站长负责监控,井区技术干部随机落实。

7、现场标准化管理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立足标准化管理,突出标准化现场,强化标准化操作,做到井口不刺不漏、横平竖直,不断夯实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现场HSE管理和表现水平,创建了HSE管理长效机制。

井区各分管干部要经常勤跑现场,帮促各站点员工提高现场标准化,各承包点干部负责监督落实,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井区主管干部。

8、综合治理井区成立综合治理小组,由井区书记全程参于,对于A类井、边远井重点监控,加大夜查工作,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原油不流失。

A类井由井区书记重点监控,井区各站点,总控室时时监控。

B类井由生产副井区长重点监控,井区各站点,总控室2h监控。

C类井,D类由井区值班干部重点监控,视频监控中心4h监控。

四、考核制度1、对于A类井,要求井场员工在每天憋压,B类井,每3天憋压一次,C类,D类井,每5天憋压一次,如有异常,及时上报。

在站点产量不正常时,井场员工必须即时有效地落实油井憋压工作。

如若发现憋不起压,或稳不住压的油井要及时上报本站小班,并由小班上报到资料室,资料室上报井区技术干部和作业区地质组和资料室,相关环节出了问题处罚相关责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