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PPT课件
• 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 人口的老龄化、心理负担加重、饮 食结构的改变均为我国CVD增加的 原因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a.高血压
➢ g.酗酒、吸烟
➢ b.糖尿病
➢ h.高同型半胱氨血症
➢ c.心脏病
➢ i.抗磷脂抗体阳性
➢ d.TIA或脑卒中史➢ j.胰岛素抵抗
➢ e.肥胖 ➢ f.高脂血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概念
TIA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 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持续数分 钟,通常在30分钟内完全恢复。
发病超过2小时常遗留神经功能 缺损表现和影像学征象
病因及发病机制
微栓子学说 脑血管痉挛学说 血液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分改变
其它
附壁血栓及 粥样硬化斑块
微栓子
血流
阻塞 小血管
缺
❖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未明
微栓子或血管痉挛 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
C、蛋白S异常 其他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 样硬化
管腔狭窄 脑梗死
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病理
超早期 (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恢复期(3~4w后)
病理生理
❖ 缺血损伤机制
缺 血
能 量 衰 竭
酶 活 性 降 低
膜去极化
钙通道 开放
缺
谷氨酸
氧
代
乳
堆积
谢 紊 乱
酸 堆 积
血管源性 细胞毒性
脑水肿
脑水肿
自
钙
由
超
基
载
瀑
布
细胞死亡
脑血栓形成—临床类型
依据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
5分钟→不可逆损伤 脑血流影响因素:
与A的灌注压呈正相关 与脑血管的阻力呈负相关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分类 缺血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梗死
出血性: 1、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本课重点
• TIA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和椎 -基底动脉TIA的临床特点,诊 断要点,治疗原则
• 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好发 部位,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治疗原则及措施
治疗
目的
消除病因、减少和预防复发 保护脑功能
病因治疗
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 抗凝 其他
外科治疗 血管内支架或颈动脉内膜剥离术
(1) 抗血小板聚集药
减少微栓子&TIA复发
①阿司匹林(Aspirin) 75~150mg/d, 晚餐后服
②氯吡格雷(clopidogre) 75mg/d, p.o
③小剂量阿司匹林(25mg)加潘生丁缓释(200mg) 的复合制剂, 2次/d
(2) 抗凝药物
预防 心源性栓子引起TIA伴房颤和冠心病 频发TIA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对瓣膜置换术后
Θ 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Θ对频繁发作的TIA,特别是颈内动脉系统 TIA较抗血小板药物效果好
➢ 肝素100mg+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 注,紧急时可用50mg静脉注射,达到快速 肝素化,再用50mg静脉点滴
(4) 血管扩张药
❖ 麦全冬定&烟酸占替诺600~900mg, i.v滴注
❖ 扩容药: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i.v滴注 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改善微循环
(5) 溶栓治疗
如果TIA反复发作,并且有逐渐加重的趋 势,可以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治疗。如可用 尿激酶50~10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 点滴,1/天,连用2~3天。
脑血管疾病
概述
• 定义 • 是指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
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 碍
• 特点 • 发病率高(100万~300/10万) 、
致残率高(75%) 、死亡率高 (50/10万~100/10万)
• 流行病学
• 我国脑血管病在35岁以后呈急剧上 升趋势。
• 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发病趋 势。
(6) 降纤药物
巴曲酶(Batroxobin)\安克洛(Ancrod)\蚓激酶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或发作频繁, 可考虑选用
Θ通过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 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7) 脑保护治疗
对频繁发作的TIA,神经影像学检 查显示有缺血或脑梗死病灶者,可 给予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西比灵) 脑保护治疗。
➢ k.口服避孕药 ➢ l.脑动脉狭窄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2、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 a.高龄, • b.性别, • c.种族, • d.遗传因素, • e.气候、季节变化,
脑血管解剖
脑血液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 脑血液由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供给
脑血液循环生理
脑组织中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 脑缺氧 : 2分钟→
症
血 血流
状
症
缓
状
解
血管狭窄
血管痉挛
血液成分 改变
血流动力学 改变
临床表现
临床特征
发
短
作
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
性
可
反
逆
复
性
性
颈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
对侧单肢无力或轻偏瘫
特征性症状
眼动脉交叉瘫 Horner征交叉瘫
可能出现的症状
主侧半球失语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症状
眩晕、平衡障碍
特征性症状 可能出现的症状
跌倒发作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双眼视力障碍
吞咽障碍、构音 不清、 共济失调
辅助检查
• 头CT或MRI • TCD或DSA • 血常规和生化检查
颈内动脉痉挛
诊断及鉴别诊断
• 诊断要点: • 1、突然发作的、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
能缺失,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 • 2、常有反复发作史,临床症状刻板地
重复,临床表现完全可用某一脑动脉 缺血解释。 • 3、发作间歇期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4、大多为中老年发病。 • 鉴别诊断 • 部分性癫痫 、内耳性眩晕
➢ 低分子肝素4000~5000IU, 2次/d 腹壁皮下注射, 7~10d
➢ 华法令6~12mg,每晚1次,p.o; 3~5d改为2~6mg
➢每日至少测定一次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根据APTT调整剂量 ➢ 禁忌证--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
(3) 活血化瘀中药
➢可选用水蛭、红花等中药。
➢血塞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 金纳多注射液等中药制剂
预后
未经治疗&治疗无效的病例 约1/3发展为脑梗死 1/3继续发作 1/3自行缓解
预防
• 致病因素的治疗 •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 预防性药物: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脑梗死
概念
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 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 坏死或脑软化。
常见类型 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梗塞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