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开题报告
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开题报告
4.05-4.25复印外文资料原文并将其翻译成中文
4.26-5.11编写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5.12-6.01修改论文,形成最终论文
6.02-6.08上交论文,准备毕业答辩
6.09-6.13毕业答辩
四、参考文献
[1]宋慧.电动汽车用燃料电池(一) [J].世界汽车,2000(03):10-13.
[2]张俊智,卢青春,王丽芳.纯氢燃料电池汽车性能的仿真[J].汽车工程,2001(06):29-32.
2.每个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撰写本报告一份,作为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小组审查学生能否承担该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依据,并存档。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我国氢燃料电池汽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专业:
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二xxx年四月三日
一、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概况(选题的意义包括课题的来源和课题意义):
1.课题的来源:
由指导老师结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现状及应用情况进行专题论述类课题。
2.课题的意义:
为满足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在战略上应加快汽车代用能源的开发、使用。应大力发展石油以外的汽车代用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解决关键问题的思路
查阅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源,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网站和有关能源利用的网站和论坛,总结出我国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具体情况、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对比国内外差异,提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趋势。
三、完成本课题的工作进度计划:
1.17-3.30调研、收集资料
3.31-4.04整理资料,撰写并上交开题报告
我国的燃料电池研究始于1958年,经过40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科专业较为齐全的研究与开发队伍,研究条件明显改善。尤其在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方面,总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同时,我国在储氢技术和车载制氢技术上有了一定的发展。我国目前在燃料电池技术总体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要想迎头赶上,必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最佳切入点,即从经济性,能效性和环境性能方面都是最合理的燃料链。
3.国内外研究概况:
近年来,燃料电池汽车其高效节能,以及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的良好环境性能,使之成为当今世界能源和交通领域开发的热点。随着国际各大汽车生产商和石油巨头的积极参与,从资金到技术的大力投入,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走出实验室,开始进入商业化阶段。很多专家认为,燃料电池汽车将引发汽车工业的革命,最终取代传统的发动机。氢源技术已成为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技术瓶颈。因此有人指出,解决氢源的问题比解决燃料电池本身更具有意义。
[11]Steve Ford,周应军,俞庆伟.浅谈燃料电池汽车[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1(05):46-47.
[12]郑乃金.车用燃料电池的开发与存在的问题[J].汽车研究与开发,1999(01):51-52.
[13]向金凤.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5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预测。
关键问题:
目前要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主要问题是解决氢源问题和降低成本,而氢源技术已成为燃料电池商业化的技术瓶颈。车用燃料电池的燃料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用氢,二是车载制氢技术,这两种方法又存在诸多不同的技术路线,因此什么样的氢源最适合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
[16]陈兴林,胡树华.汽车空气悬架的应用发展与我国汽车业的应对策略[J].汽车科技,2004,04:6-9.
五、毕业设计起止日期:
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六、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七、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说明:1.本报告必须由承担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任务的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正式开始做毕业论文(设计)的第2周末之前独立撰写完成,并交指导教师审阅。
[7]胡卫华,谢起成,韩晓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燃料[J].公路交通科技,2002(05):139-143
[8]林静.世界上几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J].汽车工业研究,2000(01):38.
[9]田春芝.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系统现状研究与分析[J].北京汽车,2000(04):19-23.
[10]薛志成.美研制成高速电动汽车[J].北京汽车,1999(03):21.
[14]RottengruberH M,et al.Direct-Injection Hydrogen SI-Engine-Operation Strategy And Power Density Potentials.SAE Paper,2004-01-2927.
[15]Maggetto G et al.Eletric Vehicles,Hybrid Electric Vehicles:Staete Of the Ait and Perspectives.Ann.Chim Sci.Mat.2001,26(4).
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1、本课题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研究内容:
1.1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各主要科研院所及各大公司研究到什么程度。
1.2氢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及发展方向。
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前景预测。
1.3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现状,各主要科研院所及各大公司研究到什么程度。
1.4氢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及发展方向。
[3]陈全世,齐占宁.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技术难关和发展前景[J].汽车工程,2001(06):36-42.
[4]宋鹏.燃料电池车离散模型参考自适应驱动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5]金科.燃料电池供电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长谷川彰,江慧.电动汽车用新型电源系统[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2(0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