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万君康教授-创新经济学培训(ppt 100页)_11339
万君康教授-创新经济学培训(ppt 100页)_11339
万君康教授-创新经济学培训(ppt 100页)
导言
• 1. 课程性质、学习要求
创新是一国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创新 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MBA学员的必修课程。
创新经济学综合运用科学技术论、技术创新学、经济学及现代管理理 论,从科技经济一体化及“广义”技术的角度,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及互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
2021/2/28
1.1 科技经济相互作用机理
1. 1 .1 科学技术 (1)科学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2)技术
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 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济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用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它 包括实验技术、生产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具 体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的统一所组成的多要素、多 层次的复杂体系。
2021/2/28
1.2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1.2.1 熊彼特(J.A.Shumpeter,1883-1950)的贡献
(1)定义与内涵 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
蒸汽的应用 电力的应用动力技术
(机械化时代)
原子能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电子技术(电气化时代 ↓ 信息化时代)
畜牧业革命
从蒙昧期进入原始社会
手工业革命
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农业革命
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
工业革命 ↓
知识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社会 过↓渡
共产主义社会
2021/2/28
2021/2/28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
表1 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
项目
科学
技术
目的任务
认识客观世界
改造客观世界
形态
纯知识形态
物质形态或知识形态
与生产的关系 对经济的作用
间接,属于潜在生产 力
不能完全确定,较长 远
直接,达到直接生产 力
确定明确
2021/2/28
(3)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续)
一体化(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统一)
科学
技术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创新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于需要的 研究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
2021/2/28
(4)技术进步——技术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过程
狭义——工程技术或生产劳动体系手段变革 广义——科学研究、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不断变革及综合创新推动经 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① 科学技术发展呈指数增长 ②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蓬勃发展,形成群落化 ③ 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集约化 ④ 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了科技经济(生产)一体化 ⑤ 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时代)
2021/2/28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
* 相辅相成
经济发展的动力 社会财富的源泉 技术进步 社会财富的源泉 开发智力的宝库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内涵 联系
经济增长
一国产出总量或均量的增 加
基础
经济发展
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 综合改善
目的
2021/2/28
1.1.3 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STES)
(1)从历史看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社会革命的关系
表2 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历史关系年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
社会革命
技术进步的动力 技术发展的方向 经济发展 技术发展的基础 技术进步的环境
图2 技术经济相互作用
2021/2/28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续)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名 优 新 产 品 源 源 输 出
需要
促进 技术
面向
促进
技
术
生产
依靠 推动
企业活力与 后劲
技术
引导 刺激
生产 ( 新 高 度 )
辐 射 不 断 加 强
(2)从现代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 对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科学技术的指数效应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变革效应
3
3
3
2
2
2
1
1
1
图1 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产业结构状态
——科学技术的渗透效应
2021/2/28
(2)从现代看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续)
* 当代科技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
工业技术进步的内容
技术攻关 技术开发 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 技术改造 标准和质量 科学管理及决策 人才培养和智力开发 技术咨询和诊断 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 新技术推广 国际技术经济合作
2021/2/28
1.1.2 经济——多义词
①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②国民经济。 ③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 ④经济基础。 ⑤节约。
(新水平)
技术进步与改善经营同步
图3 企业技术进步与生产经营的关系
2021/2/28
(3)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续)
* 矛盾制约
(1)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与经济可行性的矛盾 (2)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的矛盾 (3)技术效益的滞后性及潜在性与应用者渴望现实 盈利的矛盾 (4)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效益与风险的矛盾
• 3. 主要参考书目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万君康:技术经济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2021/2/28
1. 创新理论基础
学习目的
了解科技经济相互作用机理,掌握技术创 新的基本理论。
通过学习,要求学员掌握: ①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 ②技术创新的内涵、不同类型创新的特征与运行机制。 ③技术创新环境、条件与动力。 ④技术创新战略及战略模式选择。 ⑤技术创新的评价系统。 ⑥中外技术创新政策及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2021/2/28
• 2.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进 行教学,要求学员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又具有一定的组织 推进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每个学员定时完成大 作业一份,提交案例分析一份(可合作研究、文稿不少于4000字) ,或课程论文一份(不少于4000字)。
约公元前13000年 ↓
约公元前4000年
约公元前4000年 ↓
约公元前500年
约公元前500年 ↓
约公元1600年
约公元1600年 ↓
约公元1900年
约公元1900年 ↓
公元?年
石器的应用 牲畜驯养技术 (石器时代)
金属的应用 冶炼技术 手工制作技术
(青铜器时代)
铁器的应用 农耕技术 (铁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