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CHINAHIGHEREDUCATION
集思广益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朱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健/刘巨钦
人
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
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
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既吸收母体高校的有益经验又努力体现独立
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特征从而培养出第一文库网独
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理论够用为标准既关注学科、专业所
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别于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同时借鉴
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
的比重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在知识类型方面更多地选择过程性知识
(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在知识编排方面
努力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就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减一部分旧知识使反映现代工程工艺发展
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来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操作性技能在外
语教学方面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每个专业都增设专门由
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信息化知识教学方面切实加强网
络技术、软件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
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人文化、个性化学院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
主体当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心学
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发挥其主体性;要求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
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
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院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交叉化、实
用化因为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
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
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是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
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同时学院强调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
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
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
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用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改
革
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
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
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
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
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照搬母体高校”没有
很好地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移植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规格
与母体高校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培养的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教
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采用传统的
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应用能力
培养;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模式实践教学不突出导致学生实践动
手能力较差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
学定位与办学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探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应用型
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的形势与要求着力培养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
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以下原则:科学化根据国家的教
育方针政策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前沿理论并充分吸收相关理论进
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
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科学性论证的基础上具体化组织各专业的
教师代表深入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各个
利益主体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实期望与具体诉求从而使人才培养
方案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应用化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是
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
或是技能型人才特色化在新的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XX.5
59
集思广益
CHINAHIGHEREDUCATION
目标的实现学院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使
得教材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现在:大部分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学习目的非常明
确学习过程十分刻苦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学习欲望;大部分学生的
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于家庭背景等原因使
得信息接收渠道比较多见识比较广;很多学生知识面比较宽;小部分
学生特长比较突出其不足之处表现在:整体的知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
极少数学生缺乏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内心世界比较空虚对自己的认识、
定位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迷茫;少数学生缺乏刻苦精神没有很
强的进取意识
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学比武等方式学院引导广大教师根据独立学
院的学生特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
式”教学方式打破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讲授结
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鼓励
教师在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推行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直观性提高
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操作能力学院在教学
质量评价中重点考察教师是否深刻地把握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
学生特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全面发
展
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
习惯的形成、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塑造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
院在新的培养方案改革中强调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并出台了一系
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建设大力营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
注重营造“能力至上、动手光荣”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实践与操
作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参加各类学
科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在精神上给予积极鼓励在时间、经费、
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特征全方
位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高
层次、高品位的人文素质讲座、各类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活动
使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价值取向、乐观向上的心理性格、
良好的团队意识定期开展职业能力竞赛和职业生涯竞赛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近5
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竞争
力不断增强;学生喜获多个奖项社会反响良好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刘巨钦为院长】
(责任编辑:吴绍芬)
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载体学院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力
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有机结合打破传统“老三段”的明
显界线使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紧密衔接起来将理论性知识、
应用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适当降低必修课程比例加大
选修课程比例并且每个专业都设置一门讨论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学院每学期至少为学
生开设50门以上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且规定每位学生至少完成10个
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方可以毕业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大量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
让学生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以扩大学生学术视野和培养学
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利用母体高校多学科和学科发展比较好的优
势克服自身缺乏较为成熟的学科组织的劣势努力实现学科交叉与融
合打破以单一学科课程为主导的局面设置较多的学科交叉课程和学
科综合课程使课程知识呈现关联性、综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实践能力
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大量增加
实践课时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加
50节课以上的实践教学课时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基础》课程中专门设置了12个实践课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在
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和应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产学
研结合优化实践教学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教学质量优秀、合作
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认真设计参观学习、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实战
训练、课余兼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让学生
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同时胜任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职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能够将理
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实验实习课程与各门课程练习
相结合、课程实习与综合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
方式统筹安排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使学生对各种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出较为全面扎实的实践应
用能力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
教师的科研课题确保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切实培养学生
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根据学生特质创新教学方式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性特质其优势表
60
中国高等教育X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