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2013年4月6日
关键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联邦制;大杂居小聚居;一国两制
摘要: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整体与局部之间,中央与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
形式反映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结构形式有但一直和联邦制两种主要类型,
两种类型之间区别明显。中国是单一制结构形式,而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的结构形式是联邦
制。中国长期形成、使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其必然性和历史客观性。
一. 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分类
虽然在历史上或者现代国家中存在一些特殊的国家结构形式,但是总体上讲不具有普遍
意义。因此主流的对现存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分类将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两
种类型。另有一种邦联制,现在也存在,作为一种类似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算作
联邦制的前身。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主要在于邦联制是一种以共同利益为核心的多个成员
国聚集在一起的较为松散的联盟形式,而相较于邦联制的形式而言,联邦制是一种比较严密
的国家结构形式,更具有统一性。
二. 两类国家结构形式的区别与特点
2.1.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指国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的统一的主权国家。这样
的国家只有一部统一的宪法和一个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权力。地方不具
有独立主权,地方行政区域也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国家只有一套统
一的行政体系。
2.2.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
联邦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成员国组成的统一国家。除去中央有一部宪法和一套统一的
政权机关体系,各成员国也建有自己单独的宪法及法律体系和一套政权机关体系。此外地方
各成员国与中央共同享有主权权力。同时,成员国也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和保留自己国籍
的。成员国与中央政府实行分权,将权力进行划分,两者之间相独立使自己的权力,不得干
涉到对方的权力范围,二者互不影响。
国家结构形式并不取决于统治者的主管臆想,而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除去考虑政权
性质之外,还综合民族因素、历史因素及文化、地理等方面因素。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政权
形式,也可能采用相同的政权形式。目前世界上仅有20多个联邦制国家,约占世界主权国
家的十分之一。单一制与国家制国家结构形式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而是各国根据本国国情,
选择适应自己国家国情的结构形式。
三. 中国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因素
3.1.历史因素
一个国家结构的形成有着长期的历史因素。从中国的历史看来,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大
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说法。历来中国的统治者、枭雄和霸主的共同愿望都是一统天下。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谓“礼征乐
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张以“一”为本,“道
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中国长期
的封建帝王统治导致集权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使得中华大范
围内的文化得到了思想整合和统一。秦始皇为了加强集权,限制百姓思想,采取了残忍的“焚
书坑儒”做法。虽然限制了百姓,但在思想上埋下了大一统的种子。
3.2.民族因素
中国的多民族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特点形式,由于秦的灭六国,使得中国得到了大
一统,他统一文字和钱币,禁止了六国文字和钱币的流通,使得当时的六国人民也和秦人相
互融合,使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融合。大的民族聚集地中存在着许多其他
民族的人,使得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不可能形成类似于美国的各种独立的成员国个体。由于
多民族的相互融合和杂居,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基础
3.3.思想因素
早在夏商时期,中国古人就在思想上形成了统一华夏的传统。不仅在中国古代帝王心
中,而且在老百姓的心中也渴望实现天下统一。一旦国家处于分裂或者纷争之中,例如春秋
战国时期,不论霸主、思想家还是老百姓,不论是何目的,都渴望统一国家,形成中央集权
的完整的统一国家。到秦朝,秦始皇就采取束缚臣民思想的方式,巩固政权,从一定的角度
说为以后长期的思想统一和单一奠定了基础。再加上2000多年的长期封建统治,单一统一
的国家形式已经在人们心中扎根。
总结:中国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历史、文化、思
想、地理、民族„„结合我国民族众多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
区等制度,再结合中国单当前国情,但一直国家结构形式能很好适应我国的现状。我国也没
有形成联邦制的条件基础。我国形成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一种必然的,适宜的,符合规律
的。
参考文献:《宪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