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案例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方法与案例

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分析的一个方法与案例 李劲华 在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下,加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为了让IT的投资价值显现出来,需要一种合理的评估和效益分析方法。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出现的许多理论、原则和方法,例如:总体拥有成本TCO、经济增加值EVA、总体经济影响TEI、平衡记分卡BSC,等等,但是,这些方法由于下列主要原因,使得企业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能计算出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效益:

缺乏可操作性:这些方法都没有给出具体可以运用的具体步骤和工具;

没有统计数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是源自国外,其中使用的指标和数据不能直接应用;

缺乏应针对性:这些方法的通用性强,但针对性弱,它们既可以应用到CRM、ERP,也可以应用在PLM或者EIP,在实际应用中缺乏说服力。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推广信息化进程,利用各种形式投入专项资金,扶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笔者所在的企业曾分别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贷款、拨款等资助。由于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巨大,企业在决定是否申请资金、需要多少的时候,除了考虑企业的发展,最关心的就是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什么企业可以收回投入资金并获得赢利。 下面,结合笔者所在公司获得国家信息化资金支持后,介绍我们在信息化项目投资分析方面的具体实践,期望给国内同行更多的帮助。为了方便起见,以后称笔者所在公司为X公司。 1.1. 信息化效益分析的考虑因素 我们认为信息化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的构成主要有三个方面:指标、参数和数据。简单而言,指标是济效益分析模型的变量组,是分析信息化经济效益的一组计算公式,可以包括例如总体经济影响TEI、财务净现值NPV、总体拥有成本TCO等,合适的模型指标可以充分表明信息系统应用的整体经济效益。这些模型元素通常是一些计算公式,其中的变量是企业的关键基础数据,表示企业的实际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这些数据通常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统计报表中得到;常量参数表明企业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在生产、市场、服务、产品与研发等方面的绩效改进程度,是应用信息系统的可以达到的牵引目标。 在X公司分析信息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确定指标和参数这两个要素时,我们的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公司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问题、发展战略以及公司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 信息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以及对信息系统的关键需求,是企业的战略决策之一,是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认识。对于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主要体现在公司KPI考核指标的选取上,在此不再论述。 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公布的企业应用系统的统计效果 在投资项目的回报分析上,我们需要知道国内外在具体企业应用系统上的最佳结果或平均效益,需要了解国内外标杆企业应用信息系统的情况,这样,才能采用标杆管理的办法,选取适度的标杆值。

最近5年公司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后的效果统计 最近五年X公司引入国外的MRP II系统,应用的效果实际上直接地反映了公司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能力,它综合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态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应用水平、企业基础等方面,是适当选取各项预算指标值的重要依据。

公司最近2年的部分KPI考核指标 由于笔者的公司采用了以平衡记分卡为工具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各个部门执行了量化管理,其中的KPI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指标既是工作考核与评估的依据,又是部门需要改进的目标。我们希望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实现公司战略的同时,在战术层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各自的目标,从而达到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目标。

1.1.1. 最近5年公司实施计算机应用系统后的效果统计 目的是依据公司的基础,适当地选取效益分析模型中的参数。如果企业没有应用过信息系统,参数的确定就只能依赖其它参考。X公司是国家重点企业,行业带头人。象其它大型国有企业一样,X公司从单机单功能、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到引入国外ERP系统,从自发的点滴应用、混乱的多领域需求到将信息技术与企业战略结合,制订信息战略规划,X公司应用信息技术已有15年多的历史。最近五年X公司引入国外的MRP II系统,应用的效果实际上直接地反映了公司信息化应用的基础和能力,它综合了企业对信息化的态度、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应用水平、企业基础等方面,是适当选取各项预算指标值的重要依据。 指标 统计值 指标 统计值 因物料短缺造成的延期交货下降 5%以下 财务月末结算时间从7天下降到 1天

库存物资准确率提高 8~15% 财务收帐付帐准确率提高 10~15% 停工待料减少 92~95% 可比采购成本降低率 2.28% 仓库人员备料效率平均提高 43~50% 库存资金下降 12~27.3% 积压物资统计准确率提高 48% 产品配套率提高 15% 缺件准确率提高 39% 物流管理费用降低 15~20% 库房货位减少 50% 工程数据标准化程度提高 8~10% 采购提前期缩短 40~50% 客户、供应商资料管理效率提高 80% 客户、供应商资料访问效率提高 50% 生产计划员的工作效率提高 30% 生产计划员的工作强度降低 25% 表1:X公司用MRP II后效果的部分统计结果 1.1.2. 国内公开的优秀企业信息化的效果 标杆公司是我们选择经济效益分析模型和参数的重要依据。尽管国内发表了许多报告和文章介绍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情况,但是,缺乏X公司的同行、竞争对手或标杆企业信息化的资料;另外,由于信息化效果计算的多样化、复杂化,资料的来源是我们选择的又一个重要条件。我们选择了三个国内企业:联想集团、海尔集团和海化集团。联想集团和海尔集团属于国内最优秀的企业,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的重视(同样获得信息化项目国债贴息贷款)和赞扬,2001年1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联想集团参加了“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联想和海尔集团是其中三家介绍信息化工作经验的企业。计世资讯(CCW Research)开展的“企业信息化核心框架研究”课题,首先在山东海化集团公司得到了验证,在简明的山东海化集团信息化研究报告中,首次披露了部分企业信息化投资效益的分析要素下的一些指标。这是目前国内在信息化经济学研究与指导操作方面最有权威的工作,可供借鉴。 实施前 实施后 经济效益 – 节约的成本 财务报表 20天 1天 库存周转 72天 22天 1.26 库存积压损失 2% 0.19% 3.62亿 应收帐周转天数 28 14 0.47 应收帐坏帐 0.3% 0.05% 0.5 差旅、办公费用降低 10% 公司总体费用率 20% 9% 累计 5.85 表2:联想集团实施SAP ERP ERP实施前 ERP实施后

订单执行速度 36天 10天 计划评审 10天 2天 业务模式 按库存生产 按订单生产

空调事业部库存 12亿 6亿 采购成本 降低10% 库存资金周转 30天 12天 采购周期 10天 3 天 库存积压损失 降低73.8% 仓库面积减少 50% 网上支付 80% 表3:海尔集团实施SAP ERP后的效果 采购成本大幅度减少,降低库存资金7亿元,降低67%。 山东海化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济效益如下: 1) 物资管理系统使库存由60天降到40天,以库存平均余额36234万元计,年节省资金10459万元,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一年降低成本628万元; 2) 积压损失由0.59%降到0.29%,以2400314万元的营业额计算,年节省资金7201万元,资金成本以6%计,相当于一年降低成本432万元; 3) 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使应收账周转天数降低15天,以83501万元的应收账平均余额计算,相当于节省资金10447万元,以资金成本6%计,降低成本627万元; 4) 生产自动化方面单纯碱炭化转化率一项,转化率提高0.8个百分点,吨碱成本降低18元,以年产95万吨计算,年节资金1710万元。 1.1.3. 国外研究机构对信息化产生间接效益的研究和统计 由于国内大规模的信息化工作起步不久,缺乏对信息化的经济研究,没有足够的理论和数据,我们主要研究和学习了国外研究机构公布的四家代表性结果,它们是: 美国计算机世界COMPUTERWOLD2001年12月发表了对IT项目或投资ROI的调查,显示了如何度量IT项目ROI的统计数据:

采用的计算方法 被调查者应用的比例% 降低成本 (效率) 83% 回报周期/时间 75% 增加收入(效益) 71% 增加生产率 (效率) 70% 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启动和运行 67% 减少的员工数 (效率) 57% 降低的现金流 32% 特殊的ROI公式或标杆 19% 没有对IT项目计算ROI 6%

国际著名标杆公司Benchmarking Partners 对企业应用ERP管理软件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和统计,如下表所示。

指标 可度量的结指标 可度量的结果 果 生产成本降低 11-24% 采购成本降低 17.5-20% 现金管理 13-24% 应收帐款减少 6-7% 人员减少 33-44% 准时交货率提高 3-9% 库存资金降低 40-48% 财务结算周期缩短 13-20%

收入或利润增加 18-22% 生产效率提高 23-32% 销售费用降低 8-11% 订单处理周期减少 18-32%

产品合格率提高 3.5% 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是最早研究信息系统的研究机构之一,发表了评估MRP II综合实施效果的“OliverWight的ABCD考评表”。 指标 结果 指标 结果 库存资金占用减少 35% 延误交货减少 80% 采购提前期压缩 50% 停工待料减少 60% 间接人工费用减少 12% 制造成本减少 12% 生产能力提高 10%

国际著名的IT研究机构Aberdeen分析了国际知名企业,在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