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莓杂交育种

树莓杂交育种

树莓杂交育种的过程 摘要:本论文是以树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小浆果果树杂交育种的整个过程。其杂交育种的过程主要包括确立育种目标、挑选合适的亲本、除雄采集花粉、授粉、杂交种子的处理、杂交种子的催芽播种、杂种苗的移栽和定株、杂种苗的早期选择、新品种的审定。目的在于通过对树莓杂交育种过程的详细论述,为今后的小浆果育种工作者提供理论基础,希望能够对我国小浆果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树莓、杂交育种、小浆果

1.树莓的育种研究进展 目前树莓育种还主要以常规育种方法为主,采用的方法主要近交、远缘杂交、倍性育种、突变育种等。在种内杂交上主要采用的是红树莓(R.idaeus L.)的二倍体种,且采用这个种类的不同生态地理类型。远缘杂交主要是利用红树莓(R.idaeus L.)和悬钩子属(Rubus)的其它种类进行杂交,在国外在培育抗病虫、适于机械化作业、高产大果的秋果型品种时主要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在俄罗斯利用红树莓和一些具有秋季结果习性的种间类型进行杂交,获得了大果的秋果型品种。此外还进行了秋果类型的树莓和黑莓间的杂交。 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树莓栽培起步早,其育种水平在世界也居前列。在英美近几十年来新选育出比较有影响力的树莓品种有:具有很好栽种推广性的‘Meek'、‘Glen Clova’和‘Glen Moy';具有特别坚硬的果实的‘Glen Pmsen’和‘Glen Isle’;果大且品质好的‘Glen Gany’、‘Titan’和‘Tulameen';十分高产的‘Cornox’;具有较好鲜食品质的‘Chilcotin’、‘Skeena’和‘Chilliwack';具有晚熟性的‘Mailing Leo’、‘Beskid’和‘Mailing Augusta';具备较强抗寒性的‘Balder’、‘Festival’、‘Haida’、‘Nordic’、‘Vene’;具备低需冷量的墨西哥品种‘Anna’和‘Gins’(王小容,2008)。以上这些都是夏果型品种,此外还有秋果型的‘Heritage’及品种‘Mailling Autumn Bliss’(Penal、Sabit,2006 )。在俄罗斯目前培育出的树莓品种达到80个,其培育的品种具有大果(大部分品种的平均果重达到3-4g,最大果重达到12g)、丰产、优质、抗病的优点,且具有早、中、晚熟不同成熟期的品种;培育的一年生枝条结果的秋果型品种具有早熟、丰产,具有生产绿色果品的优点。另外,在俄罗斯还培育出了适于机械化采收的品种。

2.杂交育种的过程 2.1树莓的育种目标和特殊性状育种 对于树莓育种首先要确立育种目标。目前树莓总的育种说来除了要求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丰产优质、抗病虫外,不同的成熟期外,还侧重于以下方面的品种选育工作:一是选育生长势强、直立、不用支架的品种;二是选育果实硬度大、果实成熟期一致的适合机械化采收和耐贮运的品种;三是选育无刺品种;四是大果适于鲜食品种的选育。在育种工作的同时,国外对和树莓育种相关的一些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2.2亲本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育种的亲本是育种工作成就大小或成败的关键。亲本的选择是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从育种资源中挑选最合适作为亲本的类型。通常在选择亲本时,总是针对育种目标 选择优点最多,缺点最少的品种或种类作为亲本。具体进行选择时还应考虑一下几点: (1)亲本基因型 目前树莓品种许多性状的基因型还了解不多,所以一般在选着亲本时,主要还是以优良的表现型为选着依据。虽然表现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基因型的优劣,但有时候二者是不一致的。例如树莓有刺基因S对无刺基因s为不完全显性,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型与基因型是一致的。这在不同材料中所表现的是不一样的。在品种奥斯丁中无刺性状被显性基因控制。而在泊帮克、莫顿、等品种中,无刺性状为隐性所控制。因此对于一、两对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要研究育种资源是否具有所需要的基因,是同质还是异质结合。对于数量性状除要求表型值不在中等水平以下外,还要研究不同育种资源通过育种值或配合力。要特别注意尽可能避免直接利用数量性状同质结合程度很大的野生种作为亲本。 (2)以重要性状为主 树莓的抗寒力相对较弱,在东北地区难以露天安全入冬,因此抗寒性比其他任何性状都重要,由于树莓的果实大多是用于加工,由此产量要比大果重要。 (3)以多基因控制的 综合性状为主 对于多对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别是对品质质量的综合性状,要消除新本的恶劣影响,至少需要几代时间。因此,在选择亲本时,必须优先考虑遗传复杂的综合性状、数量性状。尽可能把数量性状上的低劣类型作为亲本。

2.3除雄和采集花粉 一般来说选用综合性状比较好的材料作为母本,母本植株不应具有单性结实和无融合生殖能力,父本应具有某些特殊的优点。 (1)除雄 对于母本来说 应及时去雄防止自花授粉。正确掌握开花物候期和深入了解授粉受精特点是做好除雄工作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的杂交工作的成败。树莓花序花朵数较多,每朵花结的种子数量也较大,因此一般来说一个组合做3~5个花序,每个花序选用顶部4~5朵先开放的花,基部的花应全部除去,以便使更多的的营养供给杂交果。当花序露出之后,単花芽为大芽苞刚露出白色花瓣是为去雄的最佳时期。具体操作为用镊子将未开放的花瓣轻轻挑开拽掉柱头四周的花药,务必将花药全部除去,不要碰伤柱头。去雄后立即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的污染。 (2)花粉的收集 花粉的收集可在除雄的同时或稍早一些,如果父本的花期晚于母本,这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提早父本的花期。例如将父本植株移到温室使之提早开花。待花开到大蕾期,用镊子挑开花蕾拽掉花药将其收集青霉素小瓶中。也可先采集花蕾到室内挑出花药。采下的花药进行干燥处理以便散发出花粉。具体方法是将花药放在硫酸纸叠的小盒内,置于放有氯化钙的干燥器中,若空气湿度较低也可在室温内自然风干。

2.3授粉 待去雄套袋的花经一段时期的发育,雌蕊成熟,柱头上可以看到有粘液分泌,这时可用棉签沾上花粉轻轻的在柱头上抹几下,切勿用力过猛防止损坏柱头。然后套上硫酸纸袋挂上写有父母本名字和杂交时间的标牌。为了提高座果率,也可以第一次授粉后的3~4天再次授粉。 授粉10天后可撤去套袋,20天后可做一次座果率调查。在杂交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要加强树体的管理防止病虫害的危害。杂交果进入成熟时要做采前落果调查,若有严重落果现象应在果穗上套袋防止杂交果落地。 2.4杂交种子的处理 杂交果充分成熟后,要及时采回防止腐烂在地里。采回的杂交果按不同组合分别放置,在室温条件下后熟2~3天,待果肉充分软化后在洗籽。将杂交果放在毛巾上搓出种子,然后放在清水中漂洗数次使种子表面的果肉彻底洗干净,晾干贮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到12月底要将种子拿出来进行沙藏处理以解除种子的休眠。由于树莓和黑莓种子种皮较厚萌发较困难,因此在沙藏之前用浓硫酸处理干种子10~20分钟。然后将种子用35~400C的温水浸泡1~2天,按种子:沙子=1:10的比例拌入沙子,沙子含水量在20%~30%。将拌好的混合物放在2~40C下沙藏4个月,在贮藏过程中防止沙子太干燥,但也不能太湿以防腐烂。

2.5催芽和播种 树莓的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催芽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经沙藏的种子用清水冲洗几遍置于25~280C温室中。在整个催芽过程中衡温反而不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因此在25~280C中2~3天后在置于100C一天,然后在置于25~280C的环境中可明显提高发芽率。同时光照也有利于种子萌发。在整个催芽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种子和基质的湿度。催芽10天左右种子就露出胚根,当胚根长到0.5cm时在进行播种。基质采用沙子:草炭土:腐熟粪=2:2:0.5的比例混匀装入播种盆中,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地播在基质上以3cm 厚的基质土覆盖种子。用水将土面浇透。播种盆放在250C室温中每天浇水一次,大约10天左右种子的子叶开始露出地面,当长到1cm时结合浇水打几次0.2%的多菌灵防止立枯病的发生。后期减少浇水次数,以土面不干为准。小苗长到3cm,具有2~3片真叶时移栽到营养钵中,营养土的配比按沙子:草炭土:腐熟粪=2:2:1,装到8×8的塑料营养钵中,将小苗带土移到营养钵中,每个钵可移栽1~2株。移栽的小苗应选用粗壮的。将营养钵按组合分区安排在室温中,继续搞好水、肥、光照的管理使杂种苗健康生长。

2.6杂种苗的栽植和定值 树莓杂种苗在营养钵中长到10cm左右时就要移到室外育种圃中。育种圃的土壤要施足基肥深耕,按0.5×0.5m2距离挖定值穴。杂种苗移栽前几天停止浇水使营养钵中的土壤结成块,以便在定值时将整个营养钵中的土倒出来,以免伤根减少移栽时的缓苗期,定值到定值穴后浇足水分以提高成活率。对移栽的杂种苗一定要加强土肥的管理,头一年要尽量加大树体生长量,追3~4次速效肥,冬季在北方严寒地区要将杂种苗埋土防寒。第二、三年要适当控制杂种苗的营养生长,对枝蔓上部进行扭稍处理底部做刻痕促使纸条上芽的形成,使杂种苗尽早进入结果期。

2.7杂种苗的早期选择 树莓是多年生植物,有较长时间的童期,对杂种苗进行早期评估和选择有利于缩短育种童期。 对树莓枝干上刺的有无在子叶伸展期就可鉴定,通常在欧洲种中如果无刺则在幼苗的子叶上缺少大片腺点,通过放大镜即可观察到,如果选育无刺品种,在子叶时期的幼苗可根据腺点的有无来进行淘汰。 对抗病虫害能力在早期也可进行人工接种来选择出高抗或免疫个体,不过一般幼苗的抗病虫能力都很弱,所以这项工作要在2~3年后才做,或将杂种苗定值于发病和虫害地区以进行自然选择。 一般来说除非对某些育种目标性状的遗传规律事先知道,否则的话很难确定到底需要多少杂种苗数量才能满足选择的需要。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多倍体中出现的几率比在二倍体中要少,一般一个杂交组合至少需要100~200株杂交个体才能满足选择需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