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一、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
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方
面,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
与,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鼓
励学生探究,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
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作用。 本研究正是针对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课
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及实践的探索。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完整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
之间交流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没有交往,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传统的教
学活动,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
限制了学生能动性和独立创造性的发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构建新型
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教学理论研究表明,教学是一种社会性认知活动,师生互动对学生有着重要
的发展价值。师生互动具有生成性,与别人即时即量的交谈交流,往往会启发自
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二期课改提倡的探究性活动中,学习内容是动
态生成的,是由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建构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学会理清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别人的看法,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观点
进行反思,从而活跃他们的思维,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他们创新热情。本研究
将致力于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
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
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方式
由“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
动过程,也是当前不可逆转的、必然的趋势。
本研究正是顺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紧密联
系在一起,及时对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三、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现状调查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基本要素和特点,着重探讨“师生互动关系形
成的基本要素,并依据实际情况作大致分类,同时总结出其基本特点。
(2)教师对“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实施“师生互动”并非一个新的教育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经常有意无意地使用师生互动的方式。然而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师生互动”
的真正含义以及师生互动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研究中必须求得老
师的积极参与,深入了解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3)学生对“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观点,学生是教育的对
象和主体。我们所做的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和
主体。我们所做的任何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发展与提高。因此,了解学
生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观点十分
重要。
2、分析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积极的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师生互动必须双方都有积极的态度,才能产生效果。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正确的
价值观,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2)熟悉与善用,沟通技巧,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
A、沟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活动,良好的沟通技巧已成为有效教
学的必备条件,沟通的技巧包括,传送信息的技巧(教师教授知识)和接收信息
的技巧(教师接受学生反馈)。
B、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学生信任教师且尊重教师,学生会愿意与教师合作,达
成教师为他们设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重视学生的感觉与情绪
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基础不能只建立在课程内容上,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
重学生的感觉与情绪,否则对学生的影响就很有限。
(4)师生共同教学,其同评价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教”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教学活动“动”
起来,师生互为补充。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民主意
识,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过程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1)形式化: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互动的内容
(2)单一性: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只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一种消极
被动的地位。
(3)偏向性:教师会因学生成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
四、相关概念界定:
1、师生互动关系:
教学情境是一种社会互动的情境,这种情境中,教师与学生间要不停地交
互作用,彼此沟。这样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或学生将想要传递的各
种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至对方,并产生预期的效果。由此反应结果再回馈给
对方,而形成良性的回馈循环系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时扮演着
信息的传递者与接收者,两种角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师生互动关系有以下五个特点:
1) 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连续、流通的教学过程,而非静止、
孤立和凝滞的;只有开始,而无终止。
2)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须借助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
情感等。
3) 师生互动的内容,其涵盖面比单纯的课本教材更广,除了认知,技能层
面,还包含情感、态度、行为层面的内容。
4) 接收者将预期效果作正确而系统化回馈后,有助于师生间建立信息的良
性循环系统。
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
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关
注教学效益,关注可测性或量化,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总而言之,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或者说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有效
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五、研究步骤(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现状调查(2006、4-2007、4)
拟采用与教师座谈、问卷调查,听课等多种形式对要研究的问题的实际状况作
一个详细了解,并收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随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二阶段:分析研究(2007、4-2008、4)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现状,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完成研究内容,形成相关论文,同时,完
成结题报告。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实验法进行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