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版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

新版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

概念: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 吸气和呼气
结构:呼吸道、胸廓、呼吸肌、肺泡
附着于胸廓,提供动力 气体进出肺的肺通的道容器、之间有胸膜腔
4
第一节 肺通气原理
5
动力克服阻力
6
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后导致胸廓扩大?
7
8
一、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肌
收缩
舒张
➢直接动力: 大气与肺泡之间
胸廓
扩张
1. 基本肺容积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余气量
2. 基本肺容量
深吸气量 肺活量 *用力肺活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用力呼气量
34
(一)肺容积和肺容量
肺总量 肺活量
残气量
补呼气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功能残气量 深吸气量
35
肺容积和肺容量图解


吸 气
肺活量
总量

功 能 残 气 量


气 量
肺通气与肺换气原理
1
引言(Introduction)
呼吸: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中O2和CO2分压
的相对稳定
2
呼吸全过程
肺通气
肺 换 气
O2 CO2
气体运输
组 织 换 气
细胞内 氧化代谢
外呼吸
气体在血 液中运输
内呼吸
3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查体(注意有无心脏受累及马坊综合症体征) 急诊胸片示:左侧气胸(左肺压缩40%)。 诊断:左侧自发性气胸
▪ 诊疗计划:1.吸氧,卧床,制动 2.必要时胸腔穿刺测压及闭式引流
22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弹性回缩力 1/3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①气流速度 ②气流形式 层流阻力小,涡流阻力大 ③气道管径 阻力与半径4次方成反比:
a.跨壁压:气道内压高,跨壁压↑→管径↑,R↓
b.肺组织对气道外向放射状牵引; c.副交感使气道平滑肌收缩,交感作用相反;
d.化学因素: PGF2α、组胺、白三烯等使气
道平滑肌收缩;CA、 PGE2使之舒张。
33
三、肺通气功能评价
肺扩张状态 胸廓生长速度>肺
20
②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
a 胸膜腔内压形成(一腔二力)
一腔:有一个密闭的胸膜腔,腔内有些浆液起润滑 壁层和脏层胸膜并使之紧贴在一起的作用。
二力: 肺内压→肺泡扩张 肺弹性回缩力→肺泡缩小
方向相反
胸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
吸气、呼气末:肺内 若以大气压(760
29
(2)胸廓的弹性阻力
30
弹性阻力作用 肺弹性阻力:吸气的阻力 胸廓弹性阻力:吸气的动力/阻力
31
2. 非弹性阻力
惯性阻力 粘滞阻力
(10%)
气道阻力(90%):气体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及分
子与气道壁的摩擦力
大气压与肺内压之差(cmH2O) 气道阻力=
单位时间内气体流量(L/s)
32
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吸呼
潮气量
补 呼 气 量
残 气 量
呼吸
36
(二)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深吸气量 功能余气量 肺总容量 肺活量
不稳定 无法测定 可变 可变
▪ 用力肺活量(FVC) ▪ 用力呼气量(FEV):FEVt/FVC% ▪ 1s用力呼气量: FEVt/FVC%≌80%
胸式
混合式
肋间外肌 膈肌、肋间外肌
15
直接
2.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动力
(1)周期性变化
肺内压(mmHg)
吸气
呼气
16
(2)变化程度
平静:吸气浅慢,呼吸道通畅,肺内压变化小 用力:吸气深快,呼吸道不通畅,肺内压变化大
(3)意义
▪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 ▪ 人工呼吸:通过提供高于肺内压的正压气流,建立
缩小
的压力差
肺脏
➢原动力: 呼吸运动
扩张
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吸气
呼气
9
呼吸运动 肺内压
胸廓运动
10
深呼吸
1. 用手按在胸部两侧肋骨,深吸气,再 深呼气,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2.用手按住胸骨部位,深吸气,再深呼 气, 感觉胸廓有什么变化?
11
1.呼吸运动:呼吸肌舒缩引起胸廓缩扩
(1)呼吸肌
压 =大气压 mmHg)=0
胸内压=-肺回缩力
21
b 生理意义 患者是一个19岁的男性,身高1.85米,体重70公斤不到。
主诉:突发左侧胸痛半月,加重2天
c 临床意义 现病史(略):患者半月前连续上网15小时后伸展上肢,突发左侧胸痛,为持
续维性,持咳肺嗽处及吸于气扩时加张重状。态入院,前利两天于加肺剧通伴气气促、。肺换气 促进血气液胸和(淋胸巴膜液破的裂回)流→肺萎缩→肺通气
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 呼气肌——腹肌、肋间内肌 辅助吸气肌
肺通气 原动力
12
肋间外肌
吸气肌 膈肌 胸锁乳突肌 斜角肌肋间内肌呼气肌 腹直肌13
14
(2) 呼吸的类型
平静呼吸 吸气 吸气肌收缩(主动) 呼气 吸气肌舒张(被动)
用力呼吸 辅助吸气肌也收缩(主动) 呼气肌收缩(主动)
呼吸肌
腹式 膈肌
肺泡表面张力 2/3 肺弹性回缩力 1/3
胸廓弹性阻力
气道阻力 粘滞阻力 惯性阻力
25
(1)肺的弹性阻力
肺组织弹性回缩力 1/3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 2/3
回缩力
斜率=肺顺应性
肺容积
吸气阻力 呼气动力
跨肺压 cmH2O 26
a. 肺泡表面张力 Laplace定律: 肺泡回缩压=2×表面张力/肺泡半径 根据公式:肺泡半径小,肺泡回缩压大
27
b.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来源: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成分: 二棕榈酰卵磷脂
作用: 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降低吸气阻力; b.减少肺泡内液的生成→防肺水肿的发生; c.维持肺泡内压的稳定性→防肺泡破裂或萎缩
28
临床:
成人肺炎、肺血栓等→表面活性物质↓→ 肺不张。
6~7个月胎儿才开始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故早产儿可因缺乏表面活性物质而发生肺 不张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呼吸窘迫综合 征。
23
1. 弹性阻力: 弹性组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
具有对抗变形和弹性回位的力
顺应性: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顺应性=1 / 弹性阻力
容积变化(△V) 顺应性(C)= ————————————— L/cmH2O
压力变化(△P)
跨壁压
24
二、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非弹性阻力 肺通气阻力
肺弹性阻力
人工通气
17
3.胸廓运动
特点
胸廓主动扩大缩小 肺脏被动扩大缩小
18
4. 胸膜腔内压
(1)测量
直接测量 肋间外肌 间接测量
肺组织 肋间肌 肋骨
(2)负压 平静吸气末:-10~-5mmHg 平静呼气末:-5~-3mmH脏g层胸膜 壁层胸膜
胸膜腔
肺组织 19
① 负压原因
胸膜腔密闭且含浆液 单方受压 出生后肺充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