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增长理论——文献综述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理论》课程论文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年级:2014级学生:张镨心学号:2014201491课程:区域经济理论指导老师:骆玲2015年1月7日新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的综述一、理论产生背景1、现实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日益紧密,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革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很大,甚至是决定性的。
为更好地解释经济增长,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模型。
而分析工具和经济理论的进步,也为研究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思路。
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经济增长研究的新成果———新经济增长理论。
2、理论背景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增长理论历经兴衰,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第二次高潮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产生和发展;第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产生和发展;三次高潮是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次大高潮都共同关注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令人困惑的问题:经济增长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如果可以,增长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虽然对经济增长的原因做出了重要的说明,但他们难以就人类漫长的经济增长史给出一致的、富有说服力的解释。
因而,他们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在上世纪60年代末衰落了。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罗默(Romer, P.)、卢卡斯(Lucas, R.)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撰写了一系列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论文,探讨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可能前景,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潮流。
二、相关理论分析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Harrod,R.)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Dormar, E.),根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思想,把凯恩斯理论动态化和长期化,分别推演出极为相似的长期经济增长模型,人们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
这一经济增长模型的提出不但带来了动态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复归,而且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1、哈罗德——多马模型哈罗德-多马模型突出了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模型中,由于假定资本/产出比不变,因而经济增长唯一地决定于储蓄率,也就是资本积累率,从而为经济增长找到了一种似乎是合理的持久动力和源泉。
同时,他们为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范式,即应用数理工具构建模型研究经济增长。
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的结论,经济稳态增长的条件是: G = Gw = Gn,即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相等,经济将长期繁荣。
一旦出现偏离,经济不仅不能自行纠正“实际增长率”和“合意增长率”之间的偏离,而且由于乘数效应的作用,还具有将这种偏离积累型增大的效应,这使得哈罗德———多马模型提出的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具有“刀刃”( knife , edge) 性质。
经济的这种内在不稳定性,要求政府对经济实行永久性干预。
但是这一理论模型也存在不少的缺陷,遭到以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批评。
首先,资本/产出比不变的假定是不合理的。
这一假定意味着生产要素,即资本和劳动的不可替代性。
其次,该模型过分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把经济增长源泉推向一个唯资本积累的程度,忽视了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长期均衡增长路径具有刃锋性质,这一缺陷遭到索罗的尖锐批评。
2、索罗——斯旺模型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不足,索罗和斯旺在1956年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个经济增长模型,世人合称为索罗-斯旺模型。
索罗( Solow) 和斯旺( Swan,T( W( ) 构建了一个资本和劳动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经济增长模型。
该模型引入了具有新古典性质的总量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且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自动收敛和动态均衡。
以索罗斯旺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描述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劳动供给的增加和储蓄率的上升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自然引出一些推论: 资本将从人口增长率低的发达国家向人口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流动、穷国经济增长会比富国更快、储蓄率和人口增长率下降会引起经济负增长,新古典增长模型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指明了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投入,还取决于技术变化因素。
索罗根据美国1909-1949年的统计数据发现,这期间美国的产出水平增长了1倍,其中只有12.5%源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贡献,而87.5%的/增长剩余0都归因于技术变化。
这一发现极富挑战性,批评了经济增长理论中对资本积累作用的过分重视,提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的思想。
由此,技术进步论为外生经济增长理论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为论证经济增长的机制,阐释各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差距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但各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这些结论不符合现实。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索洛斯旺模型存在一些缺陷: ( 1) 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生产函数连续可微、一次齐次,即总量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特征,同时产出满足稻田条件,即随着资本总量的不断积累,资本的边际产出趋于下降。
显然,这必然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结论。
( 2) 新古典增长理论遵循完全竞争的前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按照边际成本支付生产要素的租金,即厂商的收益将全部用于对要素成本的支付。
这样,在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厂商就没有多余的资源可以用于技术研发,即生产过程中不存在技术进步。
( 3) 索洛斯旺模型用一个外生变量 A 表示除资本和劳动外影响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
根据索洛斯旺模型,在经济增长率中去除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率后会有一个余值,这个余值被称为“索洛余值”。
通过对 1909—1949 年间美国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定量核算,索洛发现,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加只能解释经济增长的 12. 5%。
尽管索洛斯旺模型存在诸多缺陷,但它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确定了一个基本范式,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基准形式,随后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都是在索洛斯旺模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三、代表人物简介保罗?罗默(Paul M.Romer),生于1955年,美国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方面的专家并且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候选人。
罗默在197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83年在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被《时代杂志》选为1997年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5人之一。
他在芝加哥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数学和物理,由于想转到法学院,在大学四年级学习了他的第一门经济学课程。
授课教师萨姆?佩尔兹曼(Sam Peltzman)对经济学的精彩讲授深深吸引了他。
在佩尔兹曼的影响和鼓励下,罗默放弃了学习法律的念头,转而走上了经济学的求索之道。
大学毕业后,他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那时开始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1982年转回到芝加哥大学,1983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他先后担任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芝加哥大学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卢卡斯,生于1937年,华盛顿的雅奇马。
1955年,卢卡斯从西雅图的罗斯福公立学校高中毕业。
芝加哥给予他奖学金,但芝加哥没有工学院,从而终止了他做工程师的梦。
在那个时候,热门专业是学物理,但卢卡斯对此没有兴趣。
真正令他激动的是芝加哥学院的人文科学,如西方文明史和知识的组织、方法及原理。
这些课程中的一切对他都是新的。
他选修古代史序列,并且变成主修历史。
卢卡斯由于获得了一项伍德罗?威尔逊博士奖学金,而进入加州大学攻读历史专业研究生。
在芝加哥,卢卡斯读到了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伦尼,他记述了罗马时代的终结,并强调面对政治大破坏时,人民的经济生活的连续性。
对此,卢卡斯印像深刻。
在伯克莱,他选修了经济史课程,并旁听经济理论课。
从那时起,他开始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决定改学经济学,并因此回到了芝加哥。
1963年,卡内基工学院(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提供给卢卡斯一个教职。
卢卡斯在卡内基工学院的第一年,花了不少时间学习动态系统和在时间过程中优化的数学,并设法看一看这些方法如何可以最好地用于经济问题。
1995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伯特?卢卡斯,以表彰他对“理性预期他假说的应用和发展”所作的贡献。
他的研究,“改变了宏观经济的分析,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为各国政府制订经济政策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四、核心思想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许多经济增长模型,其共同之处在于: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经济系统自我推动的。
但他们对实现内生增长的因素却有不同的强调。
新经济增长理论自身正处于演化发展过程之中,不像新古典增长理论那样有一个为多数经济学家所共同接受的基本理论模型。
确切地说,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由一些持有相同或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所提出的不同增长模型组成的一个松散集合体。
其中,下面四种新经济增长模型比较典型,它们基本可以反映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概貌。
1、罗默模型(又称为知识积累的增长模型)。
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新要素引入生产函数,认为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提高经济增长率的主要途径是努力增加研究与开发部门的资源投入以提高知识积累率。
罗默的经济增长理论(罗默模型)认为生产要素应包括四个方面:资本、非技术劳动、人力资本(按接受教育的年限来衡量)和新思想(按点子和专利权的数量来衡量)。
四个要素中以特殊的知识即新思想最为重要,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罗默认为,一般知识可产生外在经济效应,使全社会都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产生内在效应,使个别厂商获得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能使个别厂商有能力研究开发新产品。
产出中的内在和外在效应表明,作为经济增长中的一个独立的知识积累过程,从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不仅它本身收益是递增的,而且可以带动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收益递增,给厂商和全社会带来递增收益,从而知识积累使总产出的规模收益产生递增,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保证。
由此,罗默得出知识积累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新源泉。
罗默将社会各部门划分为消费品生产部门和研究与开发部门即知识积累部门。
由于知识积累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越来越超过物质的积累而处于支配地位,和开发即R& D 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罗默指出,由于各国间的贸易可以使知识在世界范围内加速积累,从而提高全世界的总产出水平,特别是相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可以产生赶超效应。
2、卢卡斯模型(又称为专业化人力资本的增长模型)认为,只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从而对各国之间增长率必然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很好的说明。
卢卡斯的经济增长理论(卢卡斯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引入索洛型,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动力形式,将人力资本积累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并使之内生化、具体化为个人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认为只有这种特殊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才是增长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