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在普通商事交易中,因标的物的质量问题引发的买卖合同争议,占此类案件相当部分比例,质量纠纷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在于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或因不符合某一标准或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侵权。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物流业的升级,以及全球贸易的发展,质量认定难度已远超过法院审判机构根据一般常识可以判断的范围,且标的物在出货、运输、交付、第三方安装等环节涉及多方主体,此类型案件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多方主体、审理时间长等特点,这对于就合同标的物提出质量瑕疵而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而言,显然提出了更高的举证要求。
我国是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对质量瑕疵而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因举证困难可向法院申请启动鉴定程序;审判者亦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查明客观事实作为案件事实。
但现阶段我国还未全面推开民事诉讼律师强制代理制度,诉讼主体因个体的差异、诉讼能力的失衡导致在诉的对抗中,当事人因忽视适时启动鉴定程序对待证事实的重要性,使其诉讼主张未获支持且可能存在最终败诉的风险。
由此,诉讼实务中法官对质量瑕疵的举证责任的分配、鉴定程序启动的方式及时间(即何时何种情形下依职权启动鉴定程序,何时何种情形下合理运用释明权对当事人申请启动鉴定程序加以诉讼引导),对查明案件事实及正确的适用法律极其重要。
二、实务中举证责任规则对启动鉴定程序的影响审判实务中,举证责任规则与启动鉴定程序相互制约,极大影响诉讼结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除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外,鉴定程序的启动通常依据“谁主张谁举证”。
但主张质量瑕疵而负有举证责任是否等同于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
2012年、2017年的《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均未予以明确。
2008年《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该条仅规定了举证责任后果,而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诉讼主体仍需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而定。
(一)举证责任规则影响鉴定程序的启动主体1 . 由出卖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1)法律条文引用《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08年修订)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七条:“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第七十五条:“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零八条:“对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对一方当事人为反驳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所主张事实而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并结合相关事实,认为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应当认定该事实不存在。
法律对于待证事实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司法案例研究1)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8)粤03民终18304号:深圳徽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商文仲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节选:涉案雕刻机没有国家或行业标准,无法参照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质量鉴定;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书》约定机器为“双Z轴4.5KW,双旋转轴,可加工高43CM×宽32CM厚22CM……汉白玉方料”,没有具体的性能指标描述,也没有相关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故无法根据现有的书面材料对定制雕刻机的质量进行鉴定。
而根据双方在庭审时的描述,在买受人派员工到出卖人处进行培训及调试机器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人像前后正反面错位、手薄、右脚脚趾只露出两个、佛像身体断层等问题。
对此,买受人将员工派至出卖人处进行培训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该机器的使用操作技术,用以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操作该机器,但是在出卖人提供培训指导的过程中该雕刻机依然存在着以上的问题。
初步说明了该雕刻机在制作粗加工品时存在瑕疵,那么出卖人作为该雕刻机的制造单位,理应对己生产的雕刻机是否具备质量及安全标准进行证明,而该雕刻机无国家或行业标准可供参考,又由于双方书面协议中对雕刻机的具体性能指标约定得极其不明确,造成无法对该雕刻机的质量进行鉴定,出卖人作为该雕刻机的专业生产者也应对在签订合同时未就双方协商的机器性能指标进行详细明确的约定负主要责任,因此,出卖人未能举证证明涉案雕刻机符合质量及安全标准,买受人诉请返还其已付的雕刻机、蓝光扫描仪货款共计11万元,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予以支持。
2)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苏07民终3135号:连云港凯柏贸易有限公司与河南鑫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节选:本案中,出卖人对其提出的讼争设备存在质量瑕疵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
该设备几经修理或调整,仍不能正常使用,但原因不明;买受人遂向人民法院申请对讼争设备作质量鉴定,但鉴定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证据均为出卖人持有,买受人难以举证。
本院认为,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本院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将该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给出卖人。
出卖人经本院释明,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所持的该证据,应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3)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鲁03民终3480号:山东欧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与山东盛唐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节选:双方在补充协议约定事项是针对出卖人的全部供货项目,只是维修事项针对四个合同中的两个合同标的物,故相关约定中出卖人若维修不达标买受人扣除全部质保金,应是针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合同。
再者买受人主张供货存在质量问题,提供了照片和视频资料,在买受人同意出卖人现场核实相关供货质量问题时出卖人并未核实,其亦明示不进行质量鉴定,该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应由出卖人承担,一审认定出卖人供货存在质量问题,并无不当。
因此,买受人主张应扣除全部质保金,本院予以支持。
4)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粤13民终835号:广东英吉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凭样品买卖合同纠纷裁判节选:出卖人与买受人签订的《惠州市西顿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原材料采购商合作协议书》约定,出卖人提供的产品质量保质期自交货起不低于两年,出卖人有义务证明其产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如果买受人提出出卖人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出卖人有异议应就涉嫌质量问题的产品在一个月内提交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否则视为出卖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上述约定为交易双方对质量争议的举证责任分配,此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当对双方具有拘束力。
另外,本院注意到,双方交易的产品为LED灯珠,交易的数量庞大,而且采用密封包装,通常情况下,买方在收货时进行的验收属于对外观和数量的验收,如按照出卖人主张,买受人在收货过程中,对交易标的物逐一进行质量验收,无异加重了买方的验收义务,且与市场交易应当快捷的宗旨不符。
因此,在买受人已举证证明在交易过程中,对出卖人供应的货物提出质量异议的情况下,根据双方合同的约定,出卖人有异议应委托鉴定,否则视为出卖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对于因此造成买受人的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裁判规则总结综上,法院认为应由出卖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理由主要为:1)出卖人作为特定行业的专业生产者未就产品指标进行约定,应就产品符合质量及安全标准承担举证责任;2)鉴定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证据均为出卖人持有,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应由出卖人对该证据举证;3)买受人已经提供质量瑕疵的初步证据,出卖人拒绝提供鉴材等不配合进行质量鉴定,应由出卖人承担举证责任;4)约定质量争议的举证责任由出卖人承担,且约定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5)标的物的生产工艺较为繁琐、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瑕疵的出现,出卖人申请鉴定已经穷尽了举证责任,然鉴定意见没有直接认定存在质量问题,结合案件事实,应当由出卖人对其生产的标的物变色与其无关的原因提供相应证据证实,参见(2020)鲁03民终1028号。
此外,(2020)鲁民终249号、(2019)浙02民终4227号等既往判例也充分印证了法院对此类情况的裁判倾向。
2 . 由买受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1)法律条文引用《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
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
当事人没有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发现或者应当发现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合理期间内通知出卖人。
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未通知或者自标的物收到之日起两年内未通知出卖人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但对标的物有质量保证期的,适用质量保证期,不适用该两年的规定。
出卖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提供的标的物不符合约定的,买受人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通知时间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应当提供证据加以证明,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人未能提供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人民法院具体认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合理期间”时,应当综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性质、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瑕疵的性质、买受人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买受人或者检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自身技能以及其他合理因素,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断。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两年”是最长的合理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