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闪光激光雷达系统探测性能分析

闪光激光雷达系统探测性能分析

2011年第2期 (总第138期) 大众科技 

DAZHONG KE J No.2,2011 

(Cumulatively No.1 38) 

闪光激光雷达系统 探测性畿分析 

王扶杨小丽 (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摘要】为了研究三维闪光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先从激光雷达的成像原理开始分析,然后依据三维激光雷达成像系统 的主要模块建立数值模型。用改进的单脉冲检测方法对回波信号进行脉冲识别,并依据仿真回波信号模型,对闪光激光雷达的 探测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系统能够客观的反映出闪光激光雷达的成像过程,仿真结果的分析有利于整个系统模块 的改进。同时对闪光激光雷达探测性能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闪光激光雷达;系统仿真;回波信号识别;探测性能 【中图分类号】TN958.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1)02—0049—03 

(一)引言 三维闪光激光雷达是激光雷达系统的最新发展技术。传 统的扫描式激光雷达系统,是依靠发射多重脉冲来成像,而 闪光激光雷达可以由一个单独的激光脉冲产生高分辨率的激 光雷达图像,能快速的捕获空间细微的数信号信息。本文将 对三维闪光激光雷达对成像器件的探测性能进行分析,并对 整个系统进行成像仿真。 (二)闪光激光雷达成像原理分析 

基于雪崩光电二极管(APD)阵列的闪光雷达,是一种新 颖的非扫描的三维成像激光雷达,其主要成像器件由APD阵 列和一种高速的读出集成电路(RIOS)组成。图1为闪光激 光雷达成像原理,微片激光器发出的脉冲光,经准直扩束后 照射到衍射光栅上,得到很多子光束,经过发射接收分光镜 选择得到若干子光束(由APD的像素决定),然后从发射透镜 出射后照射到目标上,经过目标发射的回波信号通过接收透 镜后,经过发射一接收分光板发生90。的偏转,聚焦在APD 阵列上。其中的RIOS必须要足够速度才能保证APD的判断输 出和新脉冲的接收同步进行。 

图1 闪光激光雷达成像原理 

(三)激光雷达系统的建模仿真 一个激光雷达成像系统主要可分为以下几部分:发射模 块,大气传输模块,回波信号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在不同 的模块中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噪声。下面主要对模块和噪声进 行分析。 1.发射模块 激光器发出的光脉冲可以由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来描述, 二者彼此是相互独立的。强度公式为: u(x,Y,z)=V(z)xI(x,y)=Io・p )×, ,Y) (1) 

I。是总共的脉冲能量,I 是空间的能量分布,P(t)是脉冲能量 的时间分布。 (1)空间的能量分布 对于空间的能量分布,不同的激光器产生的形状会有所 不同。高斯模型产生的空间能量分布是对称的,但是对于大 多数激光器,比如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脉冲能量在空间分布 就不均匀,会沿着xy某一方向而集中。对于闪光激光雷达选 择以下模型: 

, , = .expl— ((毒) +( ] q]l 2 

其中: =盯ctan ), =盯c协(去] 

I。表示总的脉冲能量,a 是xz平面的发散角,a 表示yz平 面的发散角,G ,Gy表示特殊高斯因素,不能小于1,R表示 探测距离。 

【收稿日期】2010—12—07 【作者简介】王扶(1983--),男,河南项城人,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激光雷达仿真。 

..49.. (2)脉冲能量时间分布 脉冲能量的时间分布可以表示为: p(r)= ) .expf一三1) f/ 表示脉冲宽度。t越小,激光脉冲的时间能量分布越集中, 越能获得比较高峰值功率的回波脉冲;但是回波脉冲信号太 狭窄,也会给探测器和滤波器带来不必要的噪声: 较大, 时间能量分布比较分散,SNR就比较低,不利于回波信号的探 测。 2.大气模块 当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大气气体分子及气溶胶的吸收 和散射使传输的光辐射强度衰减。大气吸收特性依赖于光波 的频率,因此为了减少吸收引起的衰减,激光雷达系统系统 所使用的光的波长都选择在大气窗口附近。大气的散射由大 气中不同大小颗粒的反射或折射所造成。在近地面大气层中, 分子散射的影响很小,造成光能量衰减的主要是悬浮粒子的 散射。可以把大气湍流、大气闪烁等现象引起的光波能量衰 减归结为气溶胶粒子的影响,其衰减因素有经验公式: =exp【-2R・o-o J ) R表示探测目标的距离 其中大气的衰减系数: 3.91r且 (6) % J 入表示波长,V 表示能见距离,q为随距离变化的一个参数。 上面方程仅仅适用于波长范围为0.7~2 u m,符合激光雷 达系统常用的波长 3.探测目标模块 一般用双向反射密度函数BRDF,来描述物体的反射性能。 BRDF能准确地描述反射光束蔓延成不同角度的过程。 :‰+%: expf一 ]+BCOSm( ) ’ ‰ % 。 一 J P。 是物体的镜面反射密度函数,P 是物体的漫反射密度 函数。A和B是描述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之间关系的常量。S表 示物体表面斜度的均方根。m是描述漫反射面的参数,入射角 为O。 4.回波信号模型 为了仿真出物体图像,必须用信号处理的方法从回波信 号中抽取出距离和强度信息。建立回波信号模型先假定两个 事实:(1)在一个激光步长内,通过特定取样区域的空间能 量分布是常量。(2)激光步长的每个抽样区域都可以映射到 一组平面,这些平面可以用一定的斜度和复曲面来表示。这 些平面的数量越多,仿真的越精确 如图2所示。 .5O. 图2回波信号模型原理图 假设可以看成激光光束被分成了一系列的子光束,分别照射 到一个激光步长的各个子区域内:每个子光束表示了全部激 光脉冲能量的一部分,与发射脉冲的规格化时间能量分布相 同;所以回波信号可以由所有抽样区域的回波信号累积来表 示,每个抽样区域的回波信号,可以由物体表面的脉冲响应 和相应子光束的脉冲之间的卷积来表示;有恒定能量分布的 子光束照射到一个平面的脉冲响应可以表示为: 

JIl[f】. . , ,…竹(8) Hf~nc十1 

w 表示在kT时刻的能量系数,n。T表示最靠近抽样区域的最 快脉冲响应时间,n T表示抽样区域的最远部分的最慢响应时 间。 最终的回波信号可以通过离散卷积来表示: 

n 。表示在激光足迹内抽样区域的数量,I 表示第k个抽样区 域的总能量。 5.回波信号识别方法 回波信号的检测识别技术是激光雷达系统中的关键部 分。多脉冲积累是对多个脉冲采样,将其结果依照脉冲的相 对位置对应相加,常用的是线性的累加法。累加法可以有效 地提高信噪比,但是由于受相干性的制约,多脉冲信号的积 累需要同步信号的控制,如果需要积累比较多的脉冲信号, 激光系统的实时性就大大降低。单脉冲检测是对一个脉冲周 期内的采样值进行累加,实质是利用信号的相关性和噪声的 非相关性进行滤波处理,提高输出信噪比,单脉冲积累所需 要的时间取决于A/D转换器的效率,可以利用当今高性能的 FPGA器件来完成。所以本系统将根据闪光激光雷达的特点采 用改进的单脉冲相干积累的方法进行检测。其原理如图3所 示。 

舅值 图3单脉冲积累原理图 在距离为50m,采样点为5000时的空间标准化光强分布 如图4所示。采样点越多,与原始信号的匹配越完美,但是 随之占用的系统开销就变大;距离越短,空间光强分布越强。 

光薯|■∞ “ 

图4回波信号识别抽样模型 (四)APD探测性能分析 1.激光雷达系统的基础是激光雷达距离方程 

: ∞ ‘廿 K 其中P 为激光器出射功率,I1 为发射的信号光学设备效率, rl 为接收信号光学设备效率,T为大气透过率,Ar为接收光 学系统的孔径面积,0。为反射光学系统的发散角,0为激光 雷达照射到目标的面积,R为成像目标的距离。 2.APD探测器的输出电流信噪比为 

SNR:豆 (11) {bml 

其中i 表示探测器总噪声电流: 

: + + + :2P兄 +B +2 了4kTBw ^j 为信号光散粒噪声电流,厶为背景光散粒噪声电流, 暗 电流噪声电流,L 热噪声电流。P为电子电荷,尼为APD输出 后的电流响应度,只是APD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光功率, 是APD接收到的背景光功率,层为噪声频带宽度,膨是APD 的电流倍增因子,E为APD探测器的噪声因子, 为APD的暗 电流, 为波尔兹曼常量,,为探测器参考温度,尼为探测器 的等效输出阻抗,L为目标回波信号经过APD输出后的信号 光电流。以给出的数据仿真。 图5为增益、信噪比和带宽之间的关系。左边为带宽确 定的情况下,信噪比随着增益的增加而增加,当到一临界值 的时候,信噪比就会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增益是非常重要 的。在增益确定的情况下,可以容易看出信噪比随着噪声带 宽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选择合适的噪声带宽能提高探测器的 信噪比。 

■t:- 图5增益、信噪比 

(五)结论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激光雷达系统的探测性能与探 测目标的反射特性、大气的传输特性以及发射和接收系统的 效率都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改变不同的工作参数,设定合适 的信噪比,可以使激光雷达的探测性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下 一步工作将对回波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进一步改进激光雷达 系统的性能。 

【参考文献】 【1】Grasso RJ,Odhner JE.A Modd and Simulation tO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Angle—An e—Range 3D Flash LADAR Imaging Sensor SystemsIJ].Proceedings ofSHE,2005,5575. 【2】高晋占.微弱信号检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226-238. [3】刘晓波,李丽,基于APD阵列的闪光雷达光学系统设计.红 外与激光工程,2009。10:893—896. 

(上接第54页) 

则补偿因子为 = [ej2 ̄m.Af 1] (22) 

: [4x e, 。△ ] 2Ⅱm。 

e一 :e一 2 (23) 虹 ×[ ( 最后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位补偿,如下式 rm rm X e—J (24) (三)结束语 良好的同步是实现OFDM系统优异性能的前提和基础。本 文系统地介绍了OFDM系统中的各种同步技术。按照目的的不 同,同步技术可分为采样钟同步、符号同步和频率同步。按 

照利用资源的不同,可划分为基于循环前缀(cP)的算法类, 基于数据辅助的同步算法类和盲同步算法类。各类算法有其 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基于cP的同步算法类不需要增加额外的 资源开销,在AWGN信道下具有较好的同步性能。在时间弥散 信道下由于受符号间干扰(ISI)的影响,基于CP类的同步算法 性能将受到严重恶化。基于数据辅助的同步算法类在AWGN信 道和时间弥散信道中均朗获得很好的性能,但由于其需要额 外的数据资源开销,降低了系统频谱效率。盲同步算法类根 据信号的阶阶统计特性进行同步估计,其不需要任何资源开 销。由于其计算复杂度很大及有限的性能,实际应用价值不 大,然而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仍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