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中世纪文化功过评说

西方中世纪文化功过评说

西方中世纪文化功过评说
摘要:很久以来,中世纪被成为“黑暗的时代”,它几乎成了黑暗、
反动、愚昧、落后的代名词,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中世纪孕育着西方
文明的萌芽,我们必须全面的、辩证的看待西方中世纪文化的功与过。
关键词:中世纪文化 西方文明 功过

一、对中世纪的认识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直
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在这个时期,封建
制度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占统治地位。“中世纪”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
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17世纪末,德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凯列
尔在其所著的《通史》中,首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
代三个时期。从18世纪末开始,“中世纪”的概念便被西方学术界长
期沿用下来。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
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
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
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二、中世纪的文化特征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
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应该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
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
方式、价值观念等等。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用“黑暗、反动、愚昧、落后”来形容中世
纪。因为从西方文化史的角度来看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第一座
高峰 ,文艺复兴文化则是西方文化的第二座高峰 ,在这两座高峰之
间 ,则是长达千余年的中世纪这一文化低谷。人们在回顾西方文化史
的时候,总是无法接受中世纪对古典文明的破坏和践踏。
然而,很多当代历史学家对称中世纪为“黑暗的时代”的做法提出了
质疑。指出中世纪文化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是一种继承和重建。接下
来将介绍一下中世纪的文化特征。
首先,封建的文化形态。中世纪的社会是由古希腊罗马的奴隶制
社会转化为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是领主制和庄园经济:领主拥有土
地,却不必承担义务;没有土地的骑士吃住都在贵族家里(这在当时
很普遍);政治权利的基础是公众威信而不是个人地位;忠诚的基础
是血缘关系、友谊与酬劳,而不是封地。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形态与
农民阶级文化形态的对立。中世纪的思想具有其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和精神,这种封建思想的主要特征就是封建君主宣扬忠君爱国的封建
意识和让人关注现实世界,获取实实在在的功名利禄。这种思想特征
在中世纪文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中世纪中期的英雄史诗就是
封建制度确立后的产物。中期英雄史诗的主人公是封建国家的英雄,
表现得使他们忠君爱国的观念和统一祖国的理想象征。与此同时,在
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候,也逐渐出现具有反封建思想的作品,如,
当时的骑士文学,将爱情作为描写的对象,肯定现世生活,具有较强
的反封建意义。
其次,中世纪的教会统治深入各个领域。尤其是表现在人们的政
治,思想,文学上。首先,在政治上它与欧洲的世俗统治者,包括国
王、皇帝、贵族们分庭抗礼。十一世纪时,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
分裂后,教会地位的不断提高,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地位进一
步得到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的司法权力也不断扩大。特
别是在中世纪教权与王权互相争斗中,教权取得了胜利,教会法已成
为独立的司法体系。《圣经》的词句在任何一个人法庭都具有法律效
力,宗统治教逐渐成为欧洲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学上,禁
欲主义,原罪,来世主义思想盛行。早期的基督教其实是贫苦人的安
慰,思想中渗透了一种深刻的悲观主义情绪,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的心
理和精神。由于社会的凋敝,人民需要一种精神解脱,基督教这种悲
观主义的来世观念,迎合这种时代的需要,使得它宣扬禁欲主义有了
条件。文学上,不管是骑士文学,还是中世纪史诗等等,都受到基督
教思想的极大影响。
第三,十字军东征催化着中世纪逐渐进入全盛时期。1095年,
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了讨伐穆斯林的呼吁,此举得到了贵族和西欧普
通农民的响应。教皇当时陷入与封建领主的争端之中,需要发动一场
对异教徒的战争来加强自己的威望和权力。封建领主和骑士们想从穆
斯林手中争夺土地和财富并以此博取名声和荣誉。普通的教众除了宗
教信仰外还有教会许给他们的许多利益。整个十字军东征延续了约
200年,到1921年西欧在东方占领的全部据点丧失,整个东征最终
以失败结束。十字军东征对东方带了来空前的灾难,比如,拜占庭帝
国的衰落和地中海文明遭受的野蛮践踏。然而对西欧来说,十字军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十字军使各国的骑士有了更多的交往,
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为欧洲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东方的窗子。
三、中世纪文化的功过分析
罗马帝国的衰导致了其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的荒废,到处是一
副民不聊生的局面。与此同时,基督教教会在罗马教会兴起并迅速传
播。然而随着神权和王权的结合,基督教的本质逐渐发生了变化:为
了维护天主教会的既得利益,罗马教廷逐渐背离了他们拯救世人灵魂
的天职,转而以上帝的名义进行各种卑劣的世俗交易,并对信念不同
者进行残忍的迫害。基督教成了当权者的打击反对者的工具,以基督
教作为信仰的人们再次陷入痛苦和黑暗中。
同时,基督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着科学、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
展,西方近现代文化就是在与封建的基督教文化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
的。在中世纪,科学与宗教呈现出了激烈的冲突,几乎科学的每一个
进步都受到了基督教的阻挠。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都
经过了与基督教的殊死搏斗,大批的科学家受到了天主教宗教裁判所
的制裁和惩罚。如伽利略被长期监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
广场。所以中世纪在西方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西
方文明史上发展最缓慢的时期。
由于基督教教会在中世纪占据统治地位,以神学为衡量文化的最
高标准,所以把基督教之前的古希腊文化看成是异教文化,贬低古希
腊文明与基督教立为国教之前的整个西方文明的成就。
基督教在中世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理性化的过程与宗教
改革,最终使基督教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世界性宗教,它对于推
动人类社会文明进程有一定的作用。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社会政治从最
初的政教合一统治,逐步演绎出政教分离、封建民族国家的建立,最
终较早地结束了专制制度与封建社会,进入工业化与资本主义。
中世纪远非文化的沙漠时期。中世纪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魅
力,并为西方近代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拉丁语是西欧
的通用语言,普通人的日常语言逐渐演变为民族语言,如英语、法语、
意大利语、德语和西班牙语等,民族语言逐渐用于写作并为西欧文化
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骑士文学代替英雄史诗逐渐成为西欧文学主流。
大学是西欧新世纪文化的一大创造,全世界现代大学制度都由此而
来。在中世纪西欧的学者花费大量时间试图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哲
学思想与教会早期神学家的论点进行调和。虽然经院哲学本身有禁锢
人思想的一面,但人们在思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辩证方法,为近
代西方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而中世纪的建筑分为两种不同的风
格,9世纪到12世纪为罗马式建筑,12世纪到15世纪为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的西欧呈现的并不是一种色彩,在时间的长河里,它在不
断变化着。从5世纪到9世纪是西欧文明逐渐成型的时期,也是封建
制度确立的时期。在10世纪以后,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如经济
复苏,城市重新活跃,民族国家形成,文化逐渐繁荣,中世纪进入它
的鼎盛时期。中世纪的文明为西欧近代文明的腾飞准备了条件,没有
中世纪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欧洲近代的厚积薄发。
四、总结
不管中世纪给当时或后来的人们留下怎样的混乱和无助现象,西
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一起,共同
构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中世纪文明是欧洲古典文明和近代文明
的桥梁。所以,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西方中世纪文化,正确认识
它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沈坚.文明的历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国樑. 中世纪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史评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 弗里曼特勒.信仰的时代:中世纪哲学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4] 季羡林.世界文明史话[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5] 林则荣.西欧中世纪文化若干思考[j],求是学刊, 1997(5).
[6] 薛永武.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j], 理论学刊, 2003(5).
[7] 刘建军.论西欧中世纪文化变革中的因素[j], 东北师大学报, 1997(2).
[8] 李冬燕.破坏•继承•重建----中世纪文化功过评析[j],希望月报, 200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