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发展宁夏回族文化旅游的对策
摘要: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 没有特色, 发展趋同便会丧失竞争力和生存基础。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回族伊斯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为宁夏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民俗文化,文化旅游,宁夏回族文化
一、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21世纪的关键问题”的国际专家圆桌会议上界定并预测了旅游文化未来发展的优先地位, 着重指出: 要把文化作为文化旅游地的核心和灵魂, 文化和文化旅游的关系应当受到长期的密切的关注。
民族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受到各国各地区的普遍重视。
事实证明, 随着旅游业自身的发展和旅游者成熟度的提高, “与当地人交往, 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游动机。
宁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宁夏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本文基于宁夏民族文化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现状的讨论,从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原则及前景两方面提出部分建议。
这些建议一方面有利于对宁夏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理性认识,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于加强宁夏民族文化旅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宁夏回族民俗文化的现状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地, 回族占全区人口比例的3413% , 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 /5, 被称为“回乡”、中国的“穆
斯林”省, 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地区。
宁夏回族在宗教生活和风俗习惯方面严格和完整地恪守伊斯兰教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孕育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 如宗教信仰、饮食服饰、节日庆典、建筑、民间艺术等。
绚丽多姿的回族伊斯兰文化是宁夏拥有的垄断性优势旅游资源, 是宁夏可以开发的最具竞争力的旅有产品,宁夏处于全国陆地腹心部位, 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 又处在青岛、连云港等沿海港口通向新疆的新欧亚大陆中段, 是国家西部开发重点之一。
宁夏回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但是由于穆斯林自身的含蓄与低调,例如回族民间艺术花儿的感情表露都要借助于一些物体。
以及政府宣传工作的不足,目前, 宁夏的旅游形象定位是“塞上江南·神奇宁夏”。
该形象定位没能突出地方独特性, 首先, “塞上江南”采用“比附形象定位”的方法, 宣传的是宁夏的自然风光,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大众化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逐渐被个性化、参与性、文化性的产品所取代。
其次, “神奇宁夏”定位模糊, “神奇”是一个模糊性的词语, 不能道明宁夏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色。
这样的定位使得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性明显被忽视。
最终导致民族文化旅游给宁夏旅游业的创收并没带来更多的成绩。
甚至过多的民族保护主义使得当地其他民族对其文化敬而远之,结果居住在宁夏的其他民族对回族的文化了解甚少。
这也间接的导致回族文化对外传播时缺乏广大的口碑。
因此,对于回族文化的发展不仅要保护民族原味的特色,同时要做好开发工作。
三、发展宁夏回族文化的对策
近年来, 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宁夏在大力发展回乡风情旅游的巨大潜力, 开发了一些回乡旅游项目, 但从整体上看, 宁夏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还很不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 一些区外、国外游客所能了解到的只是部分外在表象的品格, 而回族民俗中独特的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生产、商业、贸易的经济文化, 乃至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 还处在尚待开发的原始矿藏阶段宁夏回族风情对于异域的穆斯林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不仅仅局限于穆斯林同胞,绝大部分游客对回族文化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因此,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下面从几方面提几点建议:(一)抓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机遇,利用好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1 抓好国际及国内政策的机遇。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目前,随着宁夏与阿拉伯国的外来密切和互通有无,在各种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中,使具有穆斯林特色的回族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二是随着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近几年来,定期在银川举办的回商大会和中阿经贸论坛等,会为回族文化的发展起到很大促动作用。
从国内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不仅加快了当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且提高了国内外对宁夏的关注度, 使得宁夏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广阔的投资空间、消费市场和难得的历史机遇。
以及拉动内需的机遇, 国家旅游
局出台了“全民旅游”的计划,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措施, 为该计划的实施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2 掌握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不仅满足了广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而且也催生了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西部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乡土气息的民族风情日益成为旅游者心目中的旅游热点。
民族文化旅游因其独具的民族性、地域性、知识性、参与性等特点, 较好地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势。
与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诸如煤炭、石油、钢铁、木材、建材、电力等硬性资源相比, 回族旅游资源是一种文化资源, 其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 是一种低耗能高效型的新兴文化经济形式。
宁夏由于开发较晚, 工业化进程较滞后等原因, 使得当地的人文景观较完整地保留, 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 从而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做好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保护、定位、宣传、服务工作。
1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保护。
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
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
因此,搞绝对禁锢和封闭的保护,国内外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在这方面,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是重要的路子,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取得成功的
经验。
当然,旅游作为一种促进人员流动和消费的经济,对目的地民众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影响很大,也对民族文化具有相当的冲击力,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利用民族文化,对目的地民众进行正确、充分的引导和规范,还是完全有可能趋利避害,在发展和利用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2铸造品牌。
挖掘、体现回族文化特质的旅游品牌。
“伊斯兰宗教节日游”。
利用穆斯林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庆典,组织回族节庆旅游项目, 以回族服饰、歌舞、武术、美食等为载体, 烘托节日气氛。
旅游商品具有民族性。
开发民族特色旅游工艺品、纪念品, 增加旅游者的旅游情趣。
同时维护完善已有的具有一定知晓度的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将回族文化旅游与西夏秘境游、沙漠探险游、沙湖生态游等结合起来, 形成“品牌产品、重要产品、配套产品”梯形结构的旅游产品体系, 增强宁夏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号召力。
3 深入挖掘回族文化的活动项目。
大力开发民俗参与项目,民俗活动参与性很强, 通过参与不仅可以弥补观光体味不足的缺憾, 而且可以增强游客的兴奋感, 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纳家户民俗参与项目很多, 主要有吹口弦、唱花儿、喝盖碗茶等。
利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重大节庆组织开展回族书画、武术表演等文化活动, 并以此为媒介举办国际性的商业洽谈交流活动
4发展回族文化开展所需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宁夏地理位置偏远, 经济落后, 导致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较少, 高层次、高水平的旅游
规划、开发和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服务水平偏低。
因此,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培训高水平的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导游员, 建立一支既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同时具有较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伊斯兰宗教专业知识素养的业务队伍。
在做好回族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工作的同时, 导游讲解过程要真正体现出宁夏回族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可组织伊斯兰宗教人士参与旅游活动的讲解, 为地方文化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做好旅游服务工作。
四、结束语
从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看, 民俗旅游正成为现代旅游主潮流之一。
素有“中国穆斯林省”之称的宁夏, 具有浓郁的回族风情。
可以说宁夏回族民俗旅游资源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培育品牌,打造特色。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宁夏挖掘“回族文化”如回族节日、伊斯兰教、清真寺等不失为一条有效路径。
由此在旅游发展中要充分征求当地群众对旅游开发的意见和建议,并注重旅游开发对当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反哺。
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同时,改善当地的整体经济环境,发挥回族群众善于经商的优势,促进社区文化和经济的双繁荣。
参考文献:
1 李春阳. 发展宁夏民族特色旅游的思考,回族研究[J],2005,(4):118 2石惠春,程国栋. 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经济地理[J],2003,(3):420.
3 杨淑霞. 宁夏回族文化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2012,(5):141~143.
4 杨学燕.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青岛酒店管理科学技术学院学报[J], 2010, (1):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