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银行监管新问题与新对策.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银行监管新问题与新对策.

《巴塞尔协议》的演变:银行监管新问题与新对策+黄辉内容提要:现代银行业发展迅猛,日益国际化。

国际社会也与时俱进,一直在努力合作寻求银行监管的最佳模式,提高监管效率,两个《巴塞尔协议》即是这一努力的结晶。

本文旨在分析两个《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揭示银行监管的新问题,探讨银行监管新发展对于我国的意义和挑战。

关键词:《巴塞尔协议》银行监管资本充足率市场约束黄辉,法学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讲师。

一日U舌作为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银行风险的管理对于保障国内和国际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

从国内层面上讲,银行作为资本的配置机制,为家庭和商业提供融资渠道;作为金融的服务中介,为交易提供支付系统;而且,作为金融宏观调控工具,执行财政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银行业日益国际化,对于困际金融市场的影响日益彰显。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同际银行、限以平均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是国际贸易年增长速度的两倍。

[1’至90年代中期,几乎1/3的全球银行资产都集中在国际银行手中。

[2】一家银行或一国银行系统的问题可能会殃及另一国的银行或银行系统(即所谓的银行系统风险)。

因此,在银行业日益国际化的今天,银行不但对于一国的国内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国际金融系统的安令和稳定』31银行业的口益国际化和经营模式转变,加之各国在银行监管标准方面的冲突,逐步促成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努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监管领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和新变化,其主要原固有三个。

第一,银行利率和汇率方面的监管解除,高通货膨胀率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套期保值l:具,储户要求更高的回报,从而加强了银行业的竞争。

第二,信息产业和通讯上具方面的技术进步开始逐步打破原来各个金融行业之问的壁垒,会融市场从分业经营逐步转变为混业经营。

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传统界限月益模糊,银行开始承担原来不属于银行风险的经营风险。

第二,银行业日益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剧。

这种情况使得国内银行需要与国外银行进行竞争,从If【i各国银行监管体系和崎管标准之脚发生r冲突。

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银行债务危机促使国际银行监管者认识到,必需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银行监・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学院副教授PaulAli博上,中国银行总行授信执行部王恒福处长等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和见解,清华大学法学院金欣鑫同学协助本文格式编辑,作者特致谢意。

[1]MaryEFooter,“GAITandtheMultilateralRegulationtheNextofBankingSewlces”.Int’lLaw(1993)27,P344L^(1994)7,P143.[2】ThomasF【3]BrainPPMcinerney.“TowardsVoLkmaa,“ThePh—inofcloh以c㈣吨e们eInternationalBankingRegalation”.DepaulBusRegrdatinnandBankstand缸山如rCompliance”,BⅡnhngL』.(1998)115,555・100・万方数据《垦壅堑垫丝2盟堕壅;堡堡些堂堑塑堡皇堑堕堕管标准。

关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国际标准的理由正是在于: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标准,那么,各国都会倾向于放松资本要求,降低监管标准,从而提升国内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外国银行到本国进行投资。

为了消除这种不当倾向和尽量减少国际支付系统的风险,国际银行监管巴塞尔委员会(BaselBankingCommitteeOllSupervision)在1988年制定了第一个《巴塞尔协议》(BaselCapitalAccord,以下简称为《巴塞尔协议I》)。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业发生了重大发展,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巴塞尔协议I》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银行监管需要。

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巴塞尔委员会开始制定新的《巴塞尔协议》(以下简称为《巴塞尔协议II/),提出了银行监管的新对策。

本文旨在分析两个《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过程及原因,揭示银行监管的新问题,探讨银行监管新发展对于我国的意义和挑战。

第2部分讨论《巴塞尔协议I》的规定,第3部分检讨由于银行业的新发展而导致《巴塞尔协议I》出现的不足,第4部分讨论《巴塞尔协议II》的主要内容及特征,最后,分析《巴塞尔协议II》的执行效果问题,特别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二《巴塞尔协议I》的规定巴塞尔委员会成立于1974年,由10个工业化国家的巾央银行发起。

[41该委员会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关于国际银行监管问题的合作与协商机制,其目标是提高全球范围内的银行监管水平,保护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

为实现此目标,巴塞尔委员会主要有以下三个工作重点:第一,加强各国银行监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二,提升国际银行监管的技术水平;第三,设定最低的银行监管标准。

需要指出,巴塞尔委员会完全是一个自治性组织,没有任何直接监管成员国银行的强制性法律权力。

它只是提出银行监管方面的建议,而由各成员国根据本国国情斟酌损益,决定如何适当地执行这些建议。

当然,巴塞尔委员会也积极鼓励非成员国采纳其建议,通常这些国家也愿意接受。

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制定r目前仍在实行的关于资本充足率的国际标准,即《巴塞尔协议I》。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监管资本与银行风险资产的比率,其重要性在于,如果一家银行的交易方出现违约而给银行带来损失时,其持有的资本能够作为吸收损失的缓冲器。

因此,各国政府都要求银行持有足够的资本,以防范系统风险。

但是,由于各网制定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参篮不齐,银行业出现监管体系方面的寻租行为,即选择在监管标准宽松的国家设立银行。

《巴塞尔协议I》的目标正是促成各国银行监管标准的一致,保护同际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健,并为各银行提供一个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该协议已经被几乎所有的涉及国际银行业务的国家所采纳。

《巴塞尔协议I》提出了国际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及其计算方法。

随着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银行资本和资产的定义一商在改变。

一方面,银行监管资本分为两层:第一层足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股本和资本公积金等;第二层是附属资本,包括长期次级债券和成熟期超过20年的优先股股本等。

[51《巴塞尔协议I》规定,商、Jp银行的核心资本允足率不得低于4%,总体资本克足率不得低于8%。

另一方面,银行风险资产不仅包括风险加权的资产(risk.weightedasset,如贷款和证券等),而日包括与资产相当的表外风险(risk—equivalentoff.balance—sheetexposure,如备用信用证,衍生产品契约责任等)。

在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时,需要根据不同资产的类型决定其风险权数;在计算表外风险时,表外风险需要换算为相当的资产,并以资产加权方法进行加权。

比如,商业贷款的风险权数为100%,而对于住房贷款而言,由于其风险低于商业贷款,所以其风险权数为50%。

在风险分类和计算方面,起初的协议主要是关4]现在的巴寒尔委员会成员来自丁:以下国家的央行或其他相关银行临管机荧的代表: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刺,R本,卢森堡,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和美围。

巴雍尔委员会在设立于瑞十巴塞尔的日际清算银行召丌会议,井设有秘书处。

5]次级债券是一种可流通的债务1=具。

它的偿还顺序在存款及普通债券之后,在普通股搜优先股之前。

根据《岜塞尔协议》,状级债券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但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次级债券的最短原有期限必须为5年以上;狄级债券计人附属资本的总额不得高于核心资本的50%;在到期莳5年内献级债券ir人资本的部分麻每年累积折扣20%。

万方数据10l《墅蔓鎏堡堡堡±!!!!生箜!塑注信用风险的资本,使得银行监管资本要求几乎完全建立在信用风险的基础之上。

【61在1996年该协议修改后,市场风险也明确地成为计算监管资本的一个要素』71但是,其他的风险类型,比如运营风险等,仍然处于《巴塞尔协议I》的规制范围之外。

三《巴塞尔协议I》的不足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巴塞尔协议I》建立的银行监管标准逐渐落伍,难以满足现代银行监管的需要。

在这些新发展面前,《巴塞尔协议I》的标准硅得过于简单。

卣先,该协议对于银行资产风险类型的规定过于粗陋,具有同一风险权数的银行资产的实际风险可能差别很大。

【8]这种有限的风险权数诱使银行千方百计将资产归置在风险权数低的范畴,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结果严重扭曲,难以反映银行真正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南于该协议集中关注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其他风险,比如市场风险和运营风险等,诱使银行刻意规避信用风险而承担其他风险,而资本充足率的数值并没有反映这些风险。

最后,由于资产风险权数的有限性,银行能够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手段就那衅监管风险权数较高而实际风险水平并没有那么高的资产而获利,比如信用卡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

这种银行与监管机制之间的博弈行为恰恰反映了监管机制本身的缺陷,其结果足,银行卖掉了高质量的资产而保留了低质量的资产,但仍然符台《巴塞尔协议I》资本允足率的形式要求,从而使得资本充足率的真实意义降低。

[9j总体而言,导致《巴塞尔协议I》出现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一个。

第一.银行日益国际化,出现了很多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国际性大银行。

与《巴塞尔盼议I》制定时的十多‘㈠葑相比,由于金融自由化进程,现在的银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承担了很多传统上银行不承担的风险。

第二,金融创新不断,大银行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时俱进。

为了提升竞争力干¨管理自己的信用损失,银行已经发展了很多改进风险管理效率和内部经济资犁…3估算的技术和I具。

与这些银行自己设计的内部风险管理技术相比,《巴塞尔协议I》颇显落伍,因此,通过制定一个相应的新协议,巴塞尔委员会希望加快银行采用这些先进技术的速度,并鼓励银行进一步投资开发新的风险管理技术,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第=,银行市场的集中度日益增加,市场的竞争压力促使银行不断进行联合。

比如,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银行已控制r仝美银行存款量的25%,前25家大银行的份额则为43%,前100家大银行的份额为67%。

:1”这些大银行的运营相当复杂,提供繁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任何这样一家大银行的金融风险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到支付结算系统、衍生产品市场乃至整个宏观经济。

由于它们的风险结构和特征差别很大,因此,监管机构需要求同存异,・方面鼓励这些银行采用通行最好的风险管理技术,另一片而又必须允许它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某些变动。

这些情况都需要制定一个原则性与灵活件兼具、能够更加有效管理银行真实风险水平的新的幽际银行监管协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