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作者:刘恺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7年第11期

摘 要: 国际贸易中需要我们建立多元文化价值观,依靠跨文化沟通来展开商务活动。跨文化交流遇到的阻碍往往是语言文学、文化习俗、思维发放以及法律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中需要交际者认识到全球文化的多元性,交际者在进行跨国交流时首先要对于异域的文化差异有所准备,正确认识异域文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采用多种不同的交际策略,加强双方之间的联系和理解。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价值观;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 F03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1-021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经营无处不在。跨国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与其他国内公司不同,跨国公司的市场环境是基于国际环境中的。国内环境中面对的社会标准,文化标准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经济结构大都一致。而国际环境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公司需要面对不同的法律观念,价值观下的经营风险。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中面临的种种阻碍,大都是由于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复杂的国际文化环境对于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已经收到了商界的关注。因此,培养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于国际商务活动的展开尤为重要。

1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多元文化环境 文化是一个较为广泛地概念。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态度,行为准则息息相关,其对于人们基本的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广义下的文化指的是社会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并以人们甘愿遵守为前提,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力。文化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处在其中的社会成员在解决问题时会采用与处在其他文化环境中的社会成员不同的方法。国际商务活动中面临的国际文化环境需要从跨国企业内部的人员构成环境和文化环境,以及企业项目所在的国家的文化背景两个方面考察。

跨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的项目成员的来源不同,并且在跨国企业中大多会雇佣来自各个国家的员工,形成了多元文化企业,也随即产生了多元的文化项目组织。跨国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所派遣的项目成员可能包括了来自合作方两国的工作人员。国际商务活动本身也包括了跨文化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对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决策,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文化差异对于合作双方的决策影响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来说,当决策的群体拥有多元文化背景时,对于决策的商议模式会有所变化。另一方面,决定者大都依据自身所处的文化背景做出相应的判断。在交流中,文化差异使得人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发生一些交流冲突。人际关系中文化差异也会引起交际过程中的冲突,主要是沟通以及习惯的不同导致的。企业的项目组织中需要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稳定性。文化在无声地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基于国际文化环境的多元性,文化因素在企业中更应受到重视。企业应当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项目损失。

2 国际商务活动面对的文化的多维度 在国际商务合作中有许多案例证明了缺少对于异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于异域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到位是导致项目合作失败的重要原因。关于文化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中国际商务合作已经有很多人展开了研究。其中对于价值观在国际商务中的影响主要应用的是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模式。

霍夫斯泰德研究了一些跨国企业中员工的相关价值观,将文化差异区分为了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包括: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男性化和女性化、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长短期趋向。

2.1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文化中将个人目标,个人的主动性以及个人成就当做文化的中心;在当今社会中,社会群体被看做一个整体,具有集体的特征,更加强调集体目标。在商务活动中,个人主义更多用来测定精确的结果。美国,英国和法国便是个人主义较为强烈的国家。而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大都比较看重集体主义中体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群体。

2.2 男性化和女性化。 男性化的标准表现是一种乐于竞争,喜欢挑战,充满自信和坚定的态度。适应竞争氛围强的环境。女性化的标准表现则是富有同情心,关心他人的态度。更喜欢和谐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合作精神。

2.3 权利距离。 权利距离考察的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权力,身份和地位的看法。高权利距离国家对于权力和身份地位比较看重。更高的权利距离国家中,对于权威人士十分敬重。权威人士包括上级,老师和父母等。对于权威人士的决定必须要服从。低权力距离国家中上层权威人士的决策都要依据事实情况来制定。

2.4 不确定性规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确定性规避表示了社会人群面对风险时采取回避态度的倾向。弱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的人们往往喜欢去冒险,对于不确定的事愿意去探索,对于新的方法愿意去尝试。强不确定性规避国家的社会人群大都乐于采用试验法,制定正式的规则去保障职业的安全。

2.5 长短期趋向。 长短期趋向考察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时间的态度。短期趋向型社会人群对于眼前的利益或者可以即时看到的效益更为关注。而长期趋向型社会人群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延续性则更加关注。坚持较为长期的利益。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都在逐渐演变。针对于不同的国家的文化背景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以上霍夫斯泰德对于文化维度的研究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具有现实性的指导作用。文化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体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体现在企业的产品特性之中,另一方面体现在价值观和思想之中。价值观和思想更多地受到来自文化的影响。

价值观指的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之上作出的认知、理解或者判断,即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中思维或者取向,从而体现出的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文化价值观对于国际商务活动中个人的行为方式影响深刻并且持久,主要体现在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完成工作的方式,以及在作出决策时的思维模式中,决定着人在商务活动中所进行的选择。

由上文中的文化维度可了解到,每一种文化都是这几种文化维度的混合,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型的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国家的文化在某种维度上较为相似,其他维度的文化差异性较大,下面主要分析下美国,欧洲国家等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在很多文化维度中都比较接近,但是他们的民族中政治历史,社会中民族的构成以及宗教信仰不同,所以多元文化价值观仍然存在。西方国家中尚且存在文化差异,可想而知西方国家与亚洲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些国家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观更具有多元性。

在西方国家中个人主义较为强烈。在商务活动中,西方国家的商务人员更加乐于实现自我奋斗,其对于工作变现出更为积极、敢于拼搏、雄心勃勃的精神,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就,乐于竞争,喜欢冒险。这些价值观在商务环境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比如美国西部题材的电影就体现除了美国的独立自主,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美国崇尚基督教,美国社会群众认为一切东西都是善恶分明,黑白分明的。美国人较为简单直白,所以在工作中较为强调技术方法,设备精准度,组织的结构等硬性的因素,更加偏向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人们之间交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因素考虑较少。对于社会目标的复杂性的认识不够到位。美国人的价值观还体现在工作作风之中,工作的职能专门化,等级分明。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整体局势的认识不够到位,倾向于发出指令,关注经济效益和企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产量。澳大利亚虽然与美国相同,都属于西方国家,但是文化价值观却与美国大大不同。澳大利亚的社会人员对于命令大都不愿遵从,而是选择通过集体来决定选择,澳大利亚人不仅以私生活作为评价生活质量的标准,他们乐于从各个方面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对于上下级的从属关系有其轻松的态度,追求平等,商业环境也比较轻松。

文化价值观对于商务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决策者作出的选择,也影响了决策的实施过程。在其他国家进行商务活动的企业需要认真对待国家文化价值影响深远的商务人员。

4 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交际原则 4.1 以尊重为原则。 尊重是交际的基础。文化差异存在于风俗习惯,礼貌习惯中,但是进行国际交际的前提便是对于不同的文化的尊重。以中美文化为例,中国人在送客时,往往会将客人送出大门口,以示尊重。但是美国人在送客时,只是站在门里告别客人。在美国文化中认为这才是对客人的尊重。所以在与美国人交际时,要按照美国的方式以礼相待。这样才会让他觉得自己被尊重。在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尊重对方的礼貌习惯,才可以被别人尊重。

4.2 保持自己的民族个性。 民族个性指的是自己本身的形象,道德品质以及民族的文化知识。在对外的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身的民族个性,体现自身的良好素质。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赋予了中国人强烈的民族情感,和爱国之心,对于我国的进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对外交际中,更应该保持自己的民族自豪感,以保持自己的民族个性为前提,尊重其他的文化。

4.3 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指的是不同的文化群体的人在交际时,双方文化产生的变化称为文化适应。今后世界的冲突将是文化的冲突。文化适应即是另一个方面的入乡随俗。国际商务活动中双方的文化在产生碰撞时,都需要作出相应的适应。另一方面讲,中国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走向中国。

5 结束语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复杂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对于商业行为模式的影响十分关键。国际商务活动交际者需要对于文化的多元性有深刻的认识,进行商务活动时也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调整决策,管理方式以及交际方式。

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