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成功案例
Company Logo
Logo 有效利用风险投资---马云的哈姆雷特式抉择
在上述各次融资中,马云与投资方的意见并不都是一致的。 例如在2000年的谈判中,马云就三次对孙正义说“No”。 这反映了马云的第四条融资“潜规则”:阿里巴巴应由企 业主导,而不是风险投资主导。 最后这一条,反映了马云对风险投资的矛盾心理。一方面, 他认为风险投资可以给他带来最渴求的一点,就是把企业 尽早提升为国际级领导者。另一方面,他又一直担心风险 投资对他进行决策干扰。 所以,马云一直面临哈姆雷特式的抉择:上,还是不上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7第20期)
Company Logo
Logo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1993年与斯坦福大学一名 研究生合创雅虎。三年后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 每股股价由13美元飙升到33美元,个人身价高达 1.32亿美元。杨致远表示,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 没想到机会就降临得这么偶然,而风险投资就是 帮助他抓紧这个机会。原来,场致远在1995年上 半年,便开始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希望令公司 得到更理想的发展。他明白硅谷是一个风险投资 的乐园,在那里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故 此当时微软、美国在线(AOL)等想收购雅虎,都遭 他拒绝。结果,他终于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 而公司也得以成功上市。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成功与失败案例
成功与失败案例更形象地说明了风险 投资是一种风险最大回报最高的投资。 说它风险大,因为投入后会颗粒无收, 说它回报高,一旦投资的公司上市, 便能得到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回报。
Company Logo
Logo 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一、软银赛富投资 二、寰慧投资 三、华登太平洋创投 四、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五、IDGVC创投 六、德同资本 七、凯雷投资集团 八、今日资本 九、英国3i亚太公司 十、上海联想投资有限公司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 Jobs在70年代初,与几 位同事到Xerox加州总部参观,看到图象化荧幕操 作电脑的雏型後感到非常震撼,决定根据所见到 的创造一个属於自己的革命性电脑,结果他们于 1976年成功地在车库里设计了苹果电脑(一种新 型微机)。但当时他与拍档仅有1300美元现金, 根本无法进行大量生产。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看 中电脑的发展将主宰人类未来生活,便毅然投资 9.1万美元帮助他们创建了苹果公司。苹果电脑推 出市面后大受欢迎,短短5年,苹果公司就成了美 国500家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马克库拉的股 份价值1.54亿美元。
Company Logo
Logo
IPO---阿里巴巴问鼎今年港股新股王
11月6日晚,当马云等阿里巴巴高管在香港 举杯欢庆上市大获成功时,软银创始人孙 正义也一定喜上眉梢.到收盘时,阿里巴巴 股价达到39.5港元,市值飙升至1980亿港 元(约260亿美元),软银间接持有的阿里巴 巴股权价值55.45亿美元。软银当初投资阿 里巴巴集团的8000万美元如今回报率已高 达71倍。
Logo
IPO---阿里巴巴问鼎今年港股新股王
2007年11月6日上午, 阿里巴巴(1688.HK)在 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开盘价30港元,截至 16:00,尾盘收于39.5 港元,较发行价13.5 港元大涨192%,市值 超过200亿美元。此外, 还打破了新鑫 (3833.HK)首日劲升 1.2倍的纪录,问鼎今 年港股新股王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
1 2 3
上市
收购 兼并
其他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转让 方式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最常见的是上市(IPO)
发行公司
主承销商
投资银行A
投资银行B
投资银行C
投资银行D
私人投资者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Logo 有效利用风险投资---马云的哈姆雷特式抉择
阿里巴巴问鼎港股新股王,马云笑得异常灿 烂,然而,在阿里巴巴上市背后,却有马云的 哈姆雷特式抉择
Company Logo
Logo 有效利用风险投资---马云的哈姆雷特式抉择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
1999年和2000年,缪斯向四家电信业新兴公司投 资10亿美元。目前价值:零。缪斯向来以判断准 确而著称。他手下的Tate&&Furst公司常常以低价 买进现有公司,然后通过各种相关交易从中获取 更大利润。但是在1999年,这家公司改变了从前 的做法,转向当时炙手可热的电信业新兴公司。 Tate&&Furst向Rhythms NetConnections 和 Viateld等总共四家公司,注资10亿美元。在缪斯 眼中,这四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是多元 化投资的典型。可是,事实证明,把这么多钱注 入不同宽带的新兴公司,只会形成多方面恶化的 结果。在这四家公司即将破产的最后关头,缪斯 没能把握机会忍痛低价抛出,结果10亿美元的投 资血本无归。
Company Logo
Logo 有效利用风险投资
吸引风险投资就是在利用一种融资工具,我们应该 关注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它.正如要做成一 件事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一样,如何利用风险投 资也需要多方面的考量:成本与效益是否达到最优 的配比?引入风险投资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企业 的未来? 是否有本末倒臵的倾向(企业反而被风险 投资主导)……马云的抉择恰恰对此做出了最好的 注解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风险投资从中国互联网产业获利颇丰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失败案例
美国两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前景极被看 好陈逸飞先生的逸飞集团500万美元,但随 着当年大师的骤然仙逝,这巨额风险投资 也打了水漂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家和著名风险投资机构
这位就是今日资本的 总裁徐新,在其十年风 投职业生涯中,成功 地运作了九个投资项 目,其中,网易等5家 企业成功上市,丁磊 等三位企业家在她的 推荐下成为中国顶尖 级的富豪,被誉为中国 风险投资业的武则天.
马云确实说过不想上市的话,但放在阿里巴巴的大背景 下,不可望文生义。事实上,早在阿里巴巴获得高盛的 500万美元投资、软银的1亿多美元投资时,就别无选择地 走上了上市这条路。高盛和软银做的都是风险投资,而非 产业投资,风险投资人图的当然就是上市。如果阿里巴巴 一开始就不想上市,他就应找浙商私募,而不是找国际风 险投资商。但马云与投资人合作,又不像其他互联网企业 那么急切,历次融资的过程,说明了马云与别人不同的一 些考虑。 1999年8月,阿里巴巴正在两笔天使投资之间进行比较。 高盛给出的条件,比另一家更加苛刻。但出乎意料的是, 阿里巴巴选择了高盛。一是高盛较为有名,利于下一步发 展;二是高盛不那么急功近利,看得比较长远。由此可见 马云的第一条融资“潜规则”:要钱,但更要目光长远的 钱。
Company Logo
Logo 有效利用风险投资---马云的哈姆雷特式抉择
2000年1月,阿里巴巴在资金需求已不再紧迫的情况下, 遇到了孙正义伸过来的橄榄枝。管钱的人力劝马云不要动 心,马云却决定接受。马云的思路不是看重钱,而是看中 软银可以帮助阿里巴巴提高位势。结果,阿里巴巴不光要 了软银2000万美元,还特别要求孙正义破例担任阿里巴巴 顾问。这反映了马云的第二条融资“潜规则”:看重位势, 通过有钱时融资使自己掌握主动。 2003年,电子商务领域出现C2C发展的高潮,国际上eBay 发展的势头很猛。为了应对挑战,马云和孙正义决定投资 淘宝网,完成电子商务的战略布局。于是,出现了传说中 的一幕:马云在和孙正义一块上厕所时,谈成了8200万美 元的生意。这里反映了马云的第三条融资“潜规则”:从 全球战略布局出发进行投资。
Company Logo
Logo 风险投资成功案例---风险投资从中国互联网产业获利颇丰
日本最大的风险投资商软银投资盛大网络,以4000万美元 的投入获得了超过5.6亿美元的回报,另外从阿里巴巴一 个项目的套现收益就高达5.5亿美元。尝到甜头的软银近 日携6.4亿美元风险投资基金二度来华,准备在3年内投 向互联网、3G通讯和软件。 进入中国最早、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商IDG (国际数据集团)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接连投下了搜狐、当当书店上风头正劲的公司。 IDG从中国互联网市 场上已经赚回了平均5倍的盈利,投资回报约10亿美元足这样的成功,因为中国的 回报率远远高于美国。
Logo
风险投资案例
THT
Logo 风险投资家
今天,一批杰出的风险投资家,崛起在中国这块 不断变革的土地上。他们具有高学历、高智商及 国际眼光。他们富有激情、敢于冒险却又不失理 性。他们游刃在资本的江湖里,已成为中国无数 创业者的“梦工厂”。他们眼光的投向,正是下 一个投资热点。熊晓鸽、阎焱、祖文萃、孙强、 朱立南、徐新、冯涛、张帆、陈镇洪、陈立武,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十大著名的风险投资家身 上时,我们发现,他们背后是一个群体的崛起。 一个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资本意志和资本力量的 群体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