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和方法
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模型和方法
背景与概况
2.气象因素在诱发地质灾
害中的作用
多年的研究和经验
其他诱发
37%
降雨诱发
63%
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由于
大气降雨直接诱发或与
大气因素相关的。每年
汛期地质灾害造成的人
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占全
年的70-80%以上。
背景与概况
3.我国地质灾害 气象预警现状 2019年4月7日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签订
• 据2009年底统计,全国已经有223个 地(市、州)、1035个县(区、市) 也开展了这项工作。
背景与概况
2019年把全国划分为7个一级区,28个二级(预警)区。
背景与概况
2019-2019年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统计
年度
预警产品 (份)
电视台 (次)
信息网 (次)
中国之声 电台(次)
2警的空间范 围为我省所辖的行政辖区面积,重点区 域为兰州、陇南、天水、甘南、临夏、 定西、平凉、庆阳等。
• 3.4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时间段为每 年的主汛,即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1日。
模型与方法
• 3.5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划分。 •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的联合划
背景与概况
• 4.3 甘肃省气象预警工作不足
• 1.原有的预警预报模板采用单一的临界雨量判据 法,此法未考虑预警精度还受到所预警地区面积 大小、突发性地质事件样本数量、地质环境复杂 程度和地质环境稳定性及区域社会活动状况等诸 多限制;
• 2.单一临界雨量指标难于解释地质环境变化及地 质灾害成因对预警工作的影响,因此很难更新判 据、提高预警准确性。
提纲
• 引言 • 模型与方法 • 效果与作用 • 设想与建议
模型与方法
• 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主要内容 •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在充分考虑
地质背景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降雨条件 ,对降雨诱发的突发性群发型滑坡、崩 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 和时间范围及其发生的可能性程度进行 预测,并通过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 体将预测结果向社会发布。
模型与方法
• 基于GIS地质灾害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方法 ,本研究采用从低到高的方法,即图斑合并的 方法(聚类法),根据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 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 等的计算结果,合并相邻的同级别或接近同级 别的单元,形成相应的区划图。
• 此方法是根据单元分析结果又合成实现的,克 服了仅仅依据单一临界雨量指标的限制,但对 临界诱发因素的表达和预警指标的选定与分级 ,尚存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诸多问题。
模型与方法
• 6.工作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
• 6.1工作方法 • 以本省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图为基础,结合兰
州中心气象台提供的全省范围内降水预报资料 进行叠加分析,划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等级。
• 6.2技术路线 • 预警单元划分—量化预警指标—建立预警判据
—制作预警产品—发布预警信息
模型与方法
• 6.3基本内容 • 6.3.1.预警单元划分:将全省以县为单元区划
背景与概况
• 4、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现状
• 4.1 甘肃省地质环境概况
• 4.1.1 气象
• 本省大多数地区降水较少,有72%的地方年 降水量少于500毫米,58%的地方年降水量在300 毫米以下。全省城市年降水量在38—560毫米之 间,总的分布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区差异 性大,其中敦煌降水最少,年降水量在40毫米以 下;庆阳降水最多,在560毫米以上;其余地区 年降水量为80—520毫米。自兰州、定西、陇南 市区为一个相对少雨带,在其两侧各有一个相对 多雨区。
模型与方法
• 4.2 国内研究动态
• 全国各省(市)地质灾害预警研究方法主要有 两种:一种是基于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图的方 法;另一种基于GIS地质灾害环境空间分析预 警理论方法,通过计算预警区的滑坡、泥石流 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 “危害度”来实现。
模型与方法
• 基于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图的方法:主要理论 原理是研究发布预警区滑坡、泥石流预警,分 析致灾地质环境条件和气候因素,划分为预警 区。根据对历史上地质灾害点和灾害发生前36 日内实际降水量及降水过程的统计分析,创建 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级判据模式图,初步制 作了预警预报判据图。该方法可适用地质环境 条件类似的地区。
模型与方法
• 2、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目的 •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目的:建立符
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的山区高原突发性地 质灾害预警预报数学模型和预警预报系 统、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灾害发生前24 小时能够进行预警识别,并通过有关渠 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研究成果应用于 甘肃省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预报实际工 作中。
分标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可划分为五 个等级。 • 一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很小,天气以 无降水或小于5mm的降水。 • 二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小,由5— 10mm的稳定性降水引起遇年久的房屋或 工程,有可能发生灾害。
模型与方法
• 三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中等,由大于 10mm混合性降水引起,部分山体滑坡, 造成灾害。
• 所以主要采用地质灾害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 方法。但考虑地质灾害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 方法“四度”中:地质灾害“危害度”指地质 灾害发生后对其影响区内各类承灾体的伤害或 财产破坏损失程度,它是地质灾害社会属性的 表现形式。重点考虑地质灾害的强度与受灾区 人类生命财产的易损性。不在地质灾害预警技 术应运范围内。所以我省只用运“三度”即“ 历史灾害强度”、“潜在灾害强度”、“危险 度”。
背景与概况
背景与概况
• 4.1.2 水文
• 本省位于我国湿润区向西部干旱区的过渡地 带,地面水系复杂多样,境内河流分为内陆河、 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共十二个水系。其中内陆 河流域有苏干湖、疏勒河、黑河、石羊河四个水 系;黄河流域有黄河干流、洮河、湟水、渭河、 泾河、北洛河六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 江两个水系。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 的较大江河计有12条,按水量大小排列是:黄河 、白龙江、洮河、湟水、白水江、大通河、渭河 、泾河、西汉水、黑河、嘉陵江、大夏河。
临界降水量(mm) 地名
24 小时 1小时最大降水量/平均 10分钟
最大降水量
雨强
最大降水量
陇南
宕昌、武都、文县、舟曲
40
西和、礼县
50
成县、康县、两当、徽县
60
天水
秦城、北道、甘谷、武山
25
清水、秦安、张家川
定西
漳县、岷县、渭源
白银
陇西、、临洮、定西、通渭、会宁
背景与概况
• 1、成立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课题组。 • 2、编制了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实施方案。 • 3、建成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平台。 • 4、开发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软件。 • 5、编制年度《甘肃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报报告》,
自2019年至今已完成6份地质灾害趋势预报报告, 有效指导了地质灾害的防治。
• 四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造成山体滑坡、局地引发泥 石流,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严重。
• 五级: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很大,由局地 大或特大暴雨、强对流天气造成大范围 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造成人员伤亡 ,特大经济损失。
• (发布3—6小时的地质灾害警报)。
模型与方法
• 4.模型的探讨与研究
甘肃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模型与方法
报告人 谢煜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提纲
• 背景与概况 • 模型与方法 • 效果与作用 • 设想与建议
背景与概况
• 1、地质灾害的定义与分类
• 地质灾害是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 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 灾害。
• 地质灾害分类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 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 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陷、地裂缝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 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分为若干个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单元,图幅比例 尺暂定为1:25万。 • 6.3.2.预警指标量化与预警判据 • 根据以往资料总结的各地参考的滑坡、泥石流 发生的临界降水量指标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 是在没有前期降水的情况下,如前期有降水则 临界雨量一般会降低5—10mm。
模型与方法
模型与方法
各地滑坡、泥石流参考临界降水量指标
了《关于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协 议》。
从2019年起,每年汛期(5-9月)在中央电 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和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发布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醒山区居民和单 位防范地质灾害、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背景与概况
背景与概况
• 2019年16个省开展预报,2019年全国 30个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省 份全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模型与方法
区划地质灾害综合调查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GIS (数据库 图形库)
地质环境与灾害图层因子分析
历史灾害强度 回应因子
危险度
潜在灾害强度 基础因子 响应因子
区域地质灾害预警与防治区划
模型与方法
• 5.以往开展的基础性工作 •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 •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 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研究报告 • 甘肃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
模型与方法
采用小流域网格剖分,其优点是针对性较强且 可以比较详细的针对到单个泥石流沟点,但不 适用于区域面型评估系统。如采用小流域,其 基础因子物质储量不能够定量分析,误差较大 。计算机自动化速度较慢,不能够快速的进行 预报预警。全国其他省市均没有用运小流域网 格剖分,只有县(市)采用小流域精细到点状 。
模型与方法
• 3.基本要求
• 3.1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的对象是降雨 诱发的、区域的、突发性群发型崩塌—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