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与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方案汇编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与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方案汇编

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与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方案汇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全省干部驻村帮扶暨对口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及全市、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议精神,我与镇党委、政府和联合(贫困)村“两委”班子紧密联系,结合联合(贫困)村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20**年县镇联合(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一、联合村基本情况联合村位于镇东北部高山地区,离县城30公里,有四个村民自治小组,现有328户村民,共计1108人,其中外迁入彝族同胞456人,贫困户90户,贫困个人55人。

铅矿资源丰富。

通过农业相关专家介绍,联合村土地质量好,日照时间长,海波1300米,与清溪相比优越性较强,自20**年栽种大樱桃150亩6000株;20**年栽种大樱桃550亩220**株,共计达到700亩;20**年发展经济果林核桃250亩,核桃高枝换头8430芽;20**年绿化造林栽种桦木和香樟树共计达到90000株。

截止目前最新统计:大樱桃树700亩;核桃树800亩,西瓜500亩;四季豆200亩(反季节蔬菜,在联合村特有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种植);当归和“02”号(一种出口日本的中药材)300亩。

二、帮扶计划本着以强化基础建设,特别是村委会至二道坪3组通组公路建设(长1.8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大平头2组通组公路建设(长2.0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普陀山通组公路建设(长7.0公里,宽3.5米至4米),总计长10.8公里。

修建和完善一所村级卫生室,“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则,解决老百姓就医难;“村两委”建设,村组干部的培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让外界及时了解联合(贫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组干部的技能型、素质和修养;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联合(贫困)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

根据联合(贫困)村的发展实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具体实施20**年驻村帮扶工作计划1、建设10.8公里通组公路,解除联合村贫穷“帽子”。

“要想富,先修路”,联合(贫困)村老百姓勤劳、善良、朴实,通过实际走访调查,制约联合(贫困)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10.8公里通组公路建设【村委会至二道坪3组通组公路建设(长1.8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大平头2组通组公路建设(长2.0公里,宽3.5米至4米);村委会至普陀山通组公路建设(长7.0公里,宽3.5米至4米),总计长10.8公里】,按国家标准总共需要324万人民币,通过多方筹资金,政府出资270万元,爱心企业出资一部分,老百姓自筹一部分且投工投劳,希望早日完成这一伟大的民生工程。

2、修建完善一所联合村卫生室,引进一名乡村医生。

修建完善一所村级卫生室,引进一名乡村医生,让联合(贫困)村老百姓“小”病在家看,“大”病在外看原则,切实解决老百姓就医难问题。

3、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推动村级办公网络化。

村“两委”建设,村组干部的培训,落实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特别是村级网站的建设,一方面让外界及时了解联合(贫困)村的信息,另一方面提高村组干部的技能型、素质和修养;办实事为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调动全体村民积极性,全面推动联合(贫困)村经济、精神文明双发展。

4、搞好农、牧、畜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联合(贫困)村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鼓励一部分村民养殖山羊、奶牛、土鸡等农副产品,帮扶他们寻求市场合作,搞好宣传,千方百计增加收入。

5、积极协助农技等部门开展好联合村老百姓实用技术培训。

加强对联合村农民的实用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培训,使其具备一技之长,帮助农民兄弟在专业合作社中就业或开拓其他就业门路,增加收入来源。

6、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联合村安全维稳工作。

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配合村干部认真协调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加强联合村治安综合治理,落实联合村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联合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联合村”、“和谐联合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联合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做好联合村安全维稳工作,协助村委会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抓好农业生产帮扶工作。

7、巩固文化阵地;增进汉彝团结。

打造一支适合联合村汉彝文化的专业团队,让汉彝村民在农闲时“唱唱歌”、“跳跳舞”,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爱好,特别是要深挖彝族文化历史,让彝族文化融入到汉族文化中,汉族文化融入到彝族文化中,达到汉彝和睦相处,增进民族团结。

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方案为做好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贯彻〈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20**年县双联工作和“软乡弱村”整治活动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20**年至2020年在全县35个贫困村和24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

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战略思路和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把握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总体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坚持引领发展、服务群众、转变作风、锻炼干部,努力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县追赶跨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一)到2019年,被帮扶贫困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培育1—2个骨干致富增收产业,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民主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二)到2019年,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观念明显转变,收入明显增加,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稳定实现“三好、两富”目标。

(三)全县每年完成20**人以上的脱贫解困任务,2019年提前实现贫困村和片区贫困县“脱贫摘帽”,让全县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三、建立联系帮扶制度(一)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乡镇扶贫攻坚制度。

实行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扶贫攻坚工作。

分乡镇建立扶贫攻坚督导工作组,督导工作组组长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兼任,成员由联系该乡镇的州级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县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组成。

(二)建立县以上部门帮扶贫困村制度。

整合省、州、县级帮扶部门力量,统筹安排驻村帮扶全县35个贫困村(具体见附件1)。

帮扶部门向贫困村派驻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队长由帮扶该村的州级部门分管领导或县级部门领导担任,副队长由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担任,队员由帮扶部门的驻村干部、联系该村的乡镇干部等人组成,做到贫困村全覆盖。

(三)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

按照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到村到户的工作要求,采取一帮一、一帮x等方式开展结对帮扶。

以贫困户为基本单元落实帮扶责任人,实现全县各村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由省、州、县帮扶部门的干部和乡镇、村、组干部及当地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负责帮扶。

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不超过3户,科级干部每人帮扶2-3户,机关一般干部帮扶1—2户,村(组)干部党员、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人员每人联系至少1户。

(四)建立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贫困户帮扶制度。

结合社会扶贫工作,积极搭建县籍在外成功人士、爱心企业家等社会帮扶力量“点对点”结对帮扶贫困户平台,探索开展帮扶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

四、督导工作组、帮扶部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一)督导工作组职责。

督导工作组负责乡镇贫困村帮扶计划制订和任务落实。

1.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

衔接、协调帮扶部门和乡镇,组建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好驻村帮扶干部驻村工作。

工作队组建工作于9月5日前完成并进驻帮扶村开展工作。

2.指导编制帮扶规划。

立足村组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思路,制定贫困村帮扶规划、贫困户帮扶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

贫困村帮扶规划、贫困户帮扶方案编制于9月25日前完成并经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联系乡县级领导审定确认签字后,上报县委组织部和县民政和扶贫移民局。

3.定期调研指导。

督导组每月到乡镇调研指导工作1次以上,跟踪了解联系乡镇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统筹协调部门(单位)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二)帮扶部门(单位)职责。

帮扶部门要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与“双联”“挂包帮”、对口定点扶贫等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精准扶贫工作组织领导。

1.选派驻村干部。

各帮扶单位指定1名分管领导负责与被帮扶村、户和有关单位沟通联络,至少选派1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工作,每批次驻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年。

2.定期研究驻村帮扶工作。

县级部门负责确定1名驻村干部,掌握驻村干部的工作情况,落实驻村工作经费,协助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发动本单位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支持驻村干部开展工作。

单位一把手要定期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每半年至少1次到驻点村调研指导。

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每季度开展1次调查研究、解决1—2个突出问题。

3.关心关怀驻村干部。

驻村干部在派驻期间派出部门(单位)原则上不抽调或安排其他工作。

积极帮助驻村干部及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确保驻村干部后顾无忧、扎根基层。

(三)驻村帮扶工作队职责。

1.宣传方针政策,组织发动群众。

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积极了解掌握群众思想动态,积极帮助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发展意识,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创业增收、脱贫致富。

2.进一步摸清底数,找准致贫原因。

在建档立卡信息管理平台系统数据的基础上,再次进村入户,切实摸清贫困户底数,找准致贫原因,为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打下坚实的基础。

驻村帮扶工作队将收集的准确信息汇总后,于9月15日前报所在乡镇(场),各乡镇(场)将全乡基本情况汇总后,经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于9月20前将数据上报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

3.建立帮扶台帐,开展结对帮扶。

通过调查研究,及时找准和发现问题,收集民意并掌握干部群众对发展的意见,建立帮扶工作台帐。

协助村委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做好贫困农户建档立卡工作。

驻村工作组成员要做好派出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包户帮扶工作的沟通、联系、协调工作。

4.指导编制实施扶贫规划。

指导驻点村立足实际,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

按照“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原则,帮助村“两委”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