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
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
摘要:舟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及其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 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0
20
Mt/a重油倦化裂化汽油加氢装置进行首次工业应用试验的情况。该技术将催化裂化汽
油切割为轻、重馏分,采用专门的催化剂对重馏分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脱硫后再与轻馏分调舍,脱硫率高,汽油烯
to
technology sulfur
400—600m/gto
73—89∥g,olefincontent
to
decreasedfrom 29.6%to
90.6,MON dropped from 81.0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加氲脱硫烯烃台■催化剂量馏分操作蕞件产品性质
来,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唧)一直在致力于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研 究和开发,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FRIPP开发的
OCT.M
针对我国催化裂化(FCC)汽油的特点,近年
于2个单位、液收大于98%。
1
OCT-M技术的开发 为了达到降低FCC汽油硫含量,而辛烷值损
氢油体积比为300—500,因此与常规加氢装置的
2
HDS方案,分子量较小的烯烃饱和率较大。肾饱
和率为80%、c;饱和率为65%、ci饱和率为 55%、G以上烯烃饱和率为47%。而C5,c6和c7 单烯烃与相对应烷烃的抗爆指数分别为20,44和 52.6,因此高辛烷值四~Ci加氢饱和转化为相 应的低辛烷值烷烃是造成脱硫FCC汽油辛烷值损 失的主要原因,对FCC汽油中的小于岛馏分进行 加氢脱硫是不合适的。因此,FRIPP选定FCC汽 油轻、重馏分的切割点温度的原则是限制小于C7 馏分进入HDS装置,以减少因轻烯烃饱和造成的
密度(20℃)/g・锄一0
731 5
8
∞(硫)/ttg・g“4∞一600 m(硫醇琉)印g‘g一88 8
矗0Ⅳ MON 92.3 81 0
73—89 6 9 90.5 80.3 85.4 55 21 7 8
’添万丽疆ji=荷■————i广
表2 FCC汽油选择性HDS装置标定条件
反应器A口温度/℃ 反应器平均温度/℃ 体积空速/h~
1.2
门开发的FGH-20/FGH.11组合加氢脱硫(HDS)催 化剂和配套的加氢工艺,FEC汽油的总脱硫率为 85%一90%,烯烃饱和率为15%一25%,研究法辛
烷值(脚w)损失小于2.0个单位。抗爆指数损失
小于1.5个单位,液体产品质量收率(液收)大于
98%。
2000年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 FRIPP、广州分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 工程公司三个单位组成“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 氢脱硫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攻关组。 攻关组制定的攻关目标是: 对于硫质量分数[用“(硫)表示]1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新工艺,采用专
失又小的双重目的,开发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 硫撕技术的关键是提高催化剂加氢脱硫的选择 性、降低烯烃加氢饱和选择性,因此FRIPP在以下 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1.1我国FCC汽油硫和烯烃分布规律研究 FRIPP对多种FCC汽油的硫含量和烯烃含量 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FCC汽油的硫含景随馏分变重呈递增式分 布,在90℃左右出现转折点,大于90℃馏分的硫含 量快速增加,说明FCC汽油中硫化物集中在较重 馏分中,特别是富集在大于90℃的馏分中。FCC 汽油的烯烃含量随馏分变重呈递减式分布,说明 Fcc汽油中烯烃集中在较轻馏分中,重馏分中烯 烃含量较少。
表1不同切割点温度的影响
辛烷值的损失。这就要求在分析各个炼油厂FCC 汽油中硫和烯烃分布特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 切割点温度将FCC汽油分馏成轻、重两个馏分。 1.3高lIDS和低烯烃加氢饱和选择性催化剂的 研究 如何尽量减少烯烃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是 FCC汽油加氢脱硫的难点。尽管通过分馏将FCC 汽油切割成轻、重馏分,富含烯烃的轻馏分通过碱 洗脱硫(不进行加氢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 因烯烃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但是FCC汽油重 倡分中毕竟还有一部分烯烃,在进行加氢脱硫时, 不可避免地会加氢饱和,造成辛烷值损失。所以 开发一种高HDS选择性、低烯烃加氢饱和选择性 的催化剂是本课题研究的技术关键。经过近年来 的潜心研究,FRIPP开发的FGH.20/FGH.11催化 剂体系,用于FCC汽油重馏分选择性加氢脱硫。具 有高的HDS选择性以及低烯烃加氢饱和选择性的 特点。 1.4重馏分HDS的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在研制出FGH一20/FGH一11催化剂体系后, FRIPP对重馏分HDS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研 究。结果表明,OCT-M技术汽油重馏分HDS的工 艺条件是非常缓和的,反应压力仅为1.6 MPa,反 应温度为260。280℃,体积空速为3.0。6.0 操作条件类似。 从该技术对广州分公司FCC汽油处理中试评 价结果看,调整重馏分HDS的深度,随着脱硫率的 提高,辛烷值损失逐渐增大。当FCC汽油总脱硫 率为85%n,-j,其RON损失1.6个单位:在FCC汽 油总脱硫率为90%时,其RON损失2,0个单位。 OCT-M技术工业应用试验 广州分公司2003年3月对0.2 Mt/a的加氢 装置进行了改造:①新增汽油分馏系统;②反应 器增加注冷氢设施,并装填了FRIPP新开发的高 HDS选择性、低烯烃饱和选择性的FGH.11/FC-H. 20加氢脱硫催化剂。 来自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汽油以90℃为切割 点,经过汽油预分馏系统分馏,重馏分油送加氢精 制装置脱硫,轻馏分油与HDS精制油混合,~起送 到无碱脱臭装置脱硫醇。
230 256 218
吕6 7 抗爆指数 p(饱和烃),%47.5 9(烯烃),% 29 6 22 9 p(芳烃),%
22.8
煎蝗f型2。丝
塑:1
3结束语
OCT-M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首次在
氢油体积比400
广州分公司0.20 Mt/a重油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装 置上成功进行了工业应用。初期标定结果表明, 应用试验达到了攻关指标的要求,OCT-M技术可 以为我国炼油厂由FCC汽油生产低硫、低烯烃含 量的清洁汽油提供技术支撑。
new
octane content
number loss.Initial evaluation result of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witll the in FCC gasoline has been decreasedfrom 21.8%,RON dropped from 92.4 99.4%.
2.1工业应用试验生产流程
万 方数据
8~
炼油技术与工程 表3
2004年第34卷Biblioteka F℃c汽油选择性HDS糖置标定结果
0.730
装置于2003年3月27日引进分馏合格的重 油催化裂化汽油重馏分,经调整操作参数,3月28 日基南达到标定要求,3月29日至3月3】日进行 初期标定。 2.2标定主要工艺条件及结果 表2列出了标定的主要操作条件,表3列出 了标定的主要结果。
收稿I=l期:2003—06—16。 作者简介:赵乐平,高级工程师,1990年毕业于大连理]:大 学.现主要从事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开发工作。
u(硫)为500~800∥g、尹(烯烃)大于45%的FCC
全馏分汽油,经选择性加氢脱硫后*(硫)小于100
f∥g、妒(烯烃)降低约5.0个百分点、RON损失小
万 方数据
1.Fushun
Yon/,Duan Weiyul,Hang
and
Yongcha02,Xu
Research触血如ofPetroleum
3.LuoyangPetrochemical凸卿№畹Corporation,SINOPEC(£l删,//enan
merciM application and
test
2.‰r彬bu
第2期
赵乐平等.OCF-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
烯烃饱和造成辛烷值损失,FCC汽油加氢脱硫适 宜的方法是富硫重馏分加氢脱硫,富烯烃轻馏分 不进行加氢精制,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轻重馏分 切割点温度。 FRIPP对三种加氢脱硫方案进行了考察。第 一种方案为对FCC全馏分汽油进行HDS得到新 的汽油;第二种方案为FCC全馏分汽油以70。C为 切割点温度分割为轻、重两个馏分,对重馏分进行 HDS,HDS后重馏分再按切割比例与轻馏分进行调 合,得到新的汽油;第三种方案则以90℃为切割点 温度对FCC全馏分汽油进行切割,对切割出的重 馏分进行lIDS,lIDS后重馏分按切割比例与轻馏 分进行调合得到新汽油。表l列出了三种方案脱 硫率与辛烷值损失的关系。
烃含量降低不大、抗爆指数损失小。工业应用初期标定结果表明:硫质量分数为400一fi00旭/g、烯烃体积分数为
29.6%、研究法辛烷值92.4、马选法辛烷值81.0的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经过该技术处理后.产物汽油硫质量分数为73
—89fz以、烯烃体积分数约21.8%,研究法辛烷值约90
到了攻关指标。
5,马达法辛烷值约80.3.混合汽油质量收率为99 4%,达
Petrochemicals,SINOPEC(Fushun,/-iaoni,,a Campany,SINOPEC(Guangzhou,Guangdong 510726)
13001)
471003)
Abslract 0CF-M FCC gasoline selective hydiodesulfurization technology developed by FRIPP and its tlrst com- in 4 000 b/d RFCC gasoline HDS unit of(沁8ng小ou Company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4年2月
?茸i叠;l再÷嘶暑稀薛ii
PETROLEUM REFINERY ENGINEERING
第34卷第2期
:潲蒸蒸粼